书城成功励志信念:信念力改变一生
8001600000034

第34章 在坚定的信念指引下跨越难关

逆境之所以难以超越,往往与神化痛苦有关。

一些在逆境中的人,一直强调自己的痛苦是“很大,很多”的,是“无法战胜”的,期望以此得到别人的同情与认可。

其实,任何痛苦都经不住几回日升日落。人们在逆境中的痛苦,往往是在一个低的层面上看待问题。如果能够站在更高层面来看待一时一地的痛苦,那些使你困扰和痛苦的情绪就会烟消云散。

整整8年时间,英国政治活动家、《政治纪事报》的创刊人——威廉·科贝特,都是在家里跟着黄牛犁地。然而,他年轻的心灵厌倦了这种沉闷单调的生活,总想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一番。

后来,他一个人跑到了纽约,干了八九个月抄写法院文件的活儿,然后应征入伍,参加了一个步兵团。在他第一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成了查塔姆一个流动图书馆的常客,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自己能找到的每一本书。

威廉·科贝特对他当年如何学习英语语法的回忆,对所有身处困境中的莘莘学子来说,一定具有极大的教益作用。他这样说:“当我还只是一个每天薪俸仅为6便士的士兵时,我就开始学语法了,专门为军人提供的临时床铺的边上成了我学习的地方。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没有为学习而买过任何专门的用具。我没有钱来买蜡烛或者是灯油,在寒风凛冽的冬夜,借着火堆的亮光看书的机会,也只有在轮到我值班时才能得到。为了买一只铅笔或者是一叠纸,我不得不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挤出钱,所以我经常处于半饥饿的状态。”

“我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用来安静学习的时间,我不得不在室友和战友的高谈阔论、粗鲁的玩笑、尖利的口哨声、大声的叫骂声等各种各样的喧嚣声中,努力定下心来读书写字。”

“为了一支笔、一瓶墨水或几张纸,我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每次,揣在我手里用来买笔、买墨水或买纸的那枚小铜币似乎都有千钧之重。要知道,在我当时看来,那可是一笔大数目啊!除了食宿免费之外,我们每个人每周还可以得到两个便士的零花钱。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在市场上买了所有的必需品之后,我居然还剩下了半个便士。于是,我决定在第二天早上去买一条鱼。当天晚上,我饥肠辘辘地上床了,肚子不停地咕咕叫,我觉得自己快饿得晕过去了。但是,更大的不幸还在后头:当我脱下衣服时,我竟然发现那宝贵的半个便士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不翼而飞了!我一下子如五雷轰顶,绝望地把头埋进发霉的床单和毛毯里,就像一个孩子般伤心地嚎啕大哭起来。”

但是,即使是这样贫困窘迫的环境,也无法压倒科贝特,他还是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在逆境中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坚持不懈地追求着卓越和成功。

做事的结果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另一种是失败。而那些善于把握时机办事的人,在对待困境的时候,总会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伦敦市郊一个贫困铁匠的家里。他父亲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有时甚至一个星期只能吃到一个面包,当然更谈不上去上学了。

法拉第12岁的时候,就因生活所迫上街去卖报。他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识字。到13岁的时候,他进了一家印刷厂当图书装订学徒工。他一边装订书,一边学习。每到工余时间,他就翻阅装订的书籍。有时甚至在送货的路上,他也边走边看。经过多年的努力,法拉第终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渐渐地,法拉第能够看懂的书越来越多。他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并常常读到深夜。在所有书中,他特别喜欢电学和力学方面的书。法拉第没钱买书、买簿子,就利用印刷厂的废纸订成笔记本,摘录各种资料,有时还自己配上插图。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到印刷厂校对他的著作,无意中发现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知道这是一位装订学徒记的笔记时,不禁大吃一惊。于是,他送给法拉第皇家学院的听讲券。

法拉第以极为兴奋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来到皇家学院旁听。当时,作报告的正是赫赫有名的英国化学家戴维。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听戴维讲课。回家后,他把听讲笔记整理成册,作为自学用的《化学课本》。

后来,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装订的《化学课本》寄给戴维教授,并附了一封信,表示:“极愿逃出商界而入于科学界,因为据我的想象,科学能使人高尚而可亲。”收到信后,戴维深受感动。他非常欣赏法拉第的才干,决定把他招为助手。成为戴维的助手后,法拉第非常勤奋,很快就掌握了十分熟练的实验技术。

半年以后,戴维要到欧洲大陆作一次科学研究旅行,访问欧洲各国的著名科学家,参观各国的化学实验室。他决定带法拉第出国。就这样,法拉第跟着戴维在欧洲旅行了一年半,会见了安培等著名科学家,长了不少见识,还学会了法语。

回国以后,法拉第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不久,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4年,他发现了电解定律,从而震动了科学界,这一定律也被命名为“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学,从一个连小学都没念过的装订图书学徒工,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行列。因此,恩格斯曾称赞他是“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电学家”。

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很多人同法拉第一样,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这样的生活也许会让浮躁和势力的凡人崩溃,但对于从事崇高追求的人而言,他们在坚定信念的指引下,非但不把它们视为苦难,反而会认为这是莫大的快乐。正是在这种过程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人生,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