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毅力的人,要想铲除挫败,无疑是异想天开。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毅力是人生的至宝。
上校哈兰·桑德斯眼睁睁地看着一条新建的跨州高速公路在离他的饭馆7里外的地方通过,一脸的无奈。他知道,他在肯塔基州的这家饭馆,会因为新建的公路而失去许多客人。没有稳定的客源,他将很难把生意支撑下去。然而,66岁的上校并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他靠着一张烹制炸鸡的神秘菜谱和不懈的毅力扭转了乾坤。这次意想不到的中途转轨,造就了后来庞大的肯德基帝国。
哈兰·桑德斯6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12岁时,母亲改嫁。初中还没有读完,他就被送到一家农场去做工了。在农场干了几年以后,桑德斯决心出去闯世界,走自己的路。在接下来的25年里,桑德斯干过的工作像他试过的帽子一样多:他当过粉刷工,在电车上卖过票,开过渡轮,卖过保险,当过兵。在铁路上工作过,他得到过一个函授法学学位,使他能在堪萨斯州小石城当上一段时期的治安官。在不断的转换工作中,他始终相信,他会有自己的事业。
后来,他终于开了一家加油站。此时,他非常喜爱烹调,经常给妻子和孩子们烹制他的拿手好菜——炸鸡。因为他们一家人就住在加油站旁边,所以来加油的人常常能闻到从他家飘出的阵阵香味。后来,桑德斯就在家里饭厅的餐桌上对外供应现做的饭菜,而“炸鸡”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
没过多久,来就餐的人就多得使小小的餐厅无法容纳了。于是,桑德斯搬到街对面一个有150个座位的饭店里,并把这家饭店起名为“桑德斯饭馆”。“厨师”的名声越来越大。最终,肯塔基州州长授予他“名誉上校”头衔。新上校别出心裁,在饭馆旁边加盖了一座汽车旅馆。桑德斯饭馆兼旅馆,成为第一个集食、宿、加油为一体的企业。
桑德斯希望保持那种特有的风格,那种家庭氛围,因为他知道顾客喜欢像一家人吃饭那样,不用菜单点菜。
随着顾客的增加,他越来越难以做到顾客要什么他很快就能给端上来。于是,他总是一边手忙脚乱地为顾客炸鸡,一边听着急的顾客在旁边不停地抱怨。
“压力锅”的发明对桑德斯上校来说真是天赐福音。它可以大大缩短烹制时间,又不会把食物烧糊。于是,桑德斯买了一个压力锅。经过实验,他可以如他所期望的那样,用它在15分钟内把鸡炸好,而他用11种香料调制的炸鸡作料也日臻完美。由于食品口碑甚佳,营业场地宽阔,因此众多食客趋之若鹜,即使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桑德斯也是精神焕发、干劲十足。
然而,外界的变化再一次威胁到他的安稳生活。新建横贯肯塔基的跨州公路计划最后确定并向大众公布了,这对桑德斯是个很大的打击。跨州公路对游客是好事,但它会夺走桑德斯的大批顾客——走新公路的游客不可能再来光顾他的饭馆了。果然,新公路通车后,桑德斯的生意急转直下,以至于他最后只有变卖资产以偿还债务,所得款项只相当于公路通车前他的总资产的一半。为了偿清债务,他的银行存款都用光了。一下子,哈兰·桑德斯这位昔日受人尊敬的“上校”,已经面临“在贫穷潦倒中了此残生”的局面。
桑德斯终日冥思苦想,琢磨着怎样摆脱困境。突然,他想起自己曾经把炸鸡做法卖给另一个州的一位饭店老板。这个老板干得不错,所以又有几个饭店老板也买了桑德斯的炸鸡作料,他们每卖1只鸡,就付给桑德斯5美分。绝望之中的桑德斯觉得,也许还有人愿意这样做。
于是,桑德斯带着一个压力锅,一个50磅的作料桶,开着他的福特汽车上路了。身穿白色西装,打着黑色蝴蝶结,一身南方绅士打扮的白发上校停在每一家饭店门口兜售炸鸡秘方,要求给老板和店员表演炸鸡。如果他们喜欢炸鸡,就卖给他们特许权,提供材料,并教他们炸制方法。
饭店老板都觉得听这个怪老头胡诌简直是浪费时间。因此,桑德斯的宣传工作做得很艰难:头两年,他拜访了600多家饭店,只有很少几个饭店老板把炸鸡加进自己的菜单。然而,他坚持着做下去,终于取得了突破。从此,他的业务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肯德基炸鸡在美国变得家喻户晓。70岁的桑德斯被要同他合作的人团团包围,要买特许权的餐馆代表蜂拥而至。后来,桑德斯又建起了学校,让这些餐馆老板来学习怎样经营特许炸鸡店。
一身南方绅士打扮的上校烹制炸鸡的形象,吸引了众多记者和电视节目主持人。没有多久,桑德斯修剪整齐的白胡子和黑边眼镜就成为全国知晓的标记,并最终成为肯德基的标志。对此,桑德斯经常开玩笑说:“我的微笑就是最好的商标。”
他这个活广告的效果奇佳,以至于在他售出了全部专有权之后,这些权益的新主人还付给他一笔终身工资——请他继续担任肯德基炸鸡的发言人,广泛进行宣传。就在辞世前不久,他每年还要做长达70多天的旅行,四处推销肯德基炸鸡。桑德斯的实践证明,一个人不仅可以在晚年开拓一项新的事业,而且还可以创建一个非常成功的产业——现在,肯德基炸鸡已经在近百个国家开设了上万个连锁店。
如果桑德斯当初没有相信自己产品的信心,没有行动到底的毅力,今天的“肯德基炸鸡”恐怕早已失传了。
桑德斯上校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问题:“毅力是人生的至宝”,如果你有毅力,那么年龄并不是成功的障碍。
戈登·布朗出生在苏格兰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从小志向远大。12岁时,布朗就和哥哥约翰说服工党,允许兄弟俩在自己创办的报纸上刊登当时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的一篇文章。然而,高中快毕业时,布朗突然遭遇变故:在同教师举行的一场橄榄球赛中,他被踢中头部,左眼视网膜脱落。他在医院待了几个月,双眼均缠上绷带,接受了三次眼部手术,受尽煎熬,最终不得不接受左眼失明的事实。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有志少年来说,失去一只眼睛,是何等残忍的事。那段时间,布朗心灰意冷,躲在屋子里不出门,讨厌陌生人的蔑视,更憎恶亲朋的同情,从朝气蓬勃变得郁郁寡欢。
对于布朗的消极表现,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尝试开导劝慰,但毫无收效。
恰好,哥哥约翰从大学回家休假,他千方百计地帮助弟弟走出低谷。一天,他欢天喜地地回到家,找到布朗,塞给他一把手枪和六发子弹。布朗有些惊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手枪,问:“这是一把能开火的真枪?”约翰拍着弟弟的肩膀,说:“当然!我们到户外进行实弹射击,玩儿个痛快!”布朗犹豫了片刻,终于起身和哥哥一起出了门。来到屋后的小山冈,他们将目标定于20米开外的一棵橄榄树。约翰率先举枪,眯起左眼瞄准,也许是因为紧张,再加上不懂技术要领,他连开三枪都没有命中目标,只好把枪交给布朗。布朗的前两发子弹都射偏了,有些沮丧。这时,约翰在一旁鼓励说:“别放弃,你还有一次机会!”这一次,布朗屏气凝神,果然击中了树干。
约翰欢呼着抱住了弟弟,兴奋地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有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约翰假装无心所说的话,深深打动了布朗。一瞬间,他紧紧握住哥哥的手,感觉浑身重新充满了力量。第二天,他又回到学校学习。
16岁时,布朗获得了苏格兰著名学府爱丁堡大学的奖学金,成为该校当时年龄最小的大学生;24岁时,他发表了自己的“苏格兰红皮书”,俨然以英国首相的口气对苏格兰的状况进行分析。
这位热心政治的青年,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难免会树立一些反对派。他的对手们常常借他的盲眼嘲笑他、攻击他,但他总记得当年哥哥的鼓励。在许多次演讲中,他激昂而自豪地宣称:“我的左眼是上帝为我蒙上的,就是希望我能专注于我毕生的事业,专注于我的目标,执著向前。”
就这样,眼疾不仅没有摧毁布朗的斗志,反而加强了他奋斗的决心。他迅速在政坛脱颖而出:46岁时,他当上了英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财政大臣;2007年,他成为英国第52任首相。
布朗对青年们说:“每一次经历都在塑造你。我只能坚持信念,保持积极。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在逆境中坚持下去,不让环境击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