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生一开始学习,心里就产生畏难情绪。看到一道题,还未经思考,就犯嘀咕:“哎呀妈呀,太难了,实在做不出来……”然后,举手投降,向父母求救。
畏难情绪与自信心正好是相对立的。在学习上有了畏难情绪,就很难考出好成绩。
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的表现是: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学习;没有信心,对自己努力学习能否取得好成绩持怀疑态度;对学习上遇到的苦难心里打怵,能躲就躲,能藏就藏。长期下去,容易产生惰性和依赖性,甚至父母不帮忙,自己就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可以说,畏难情绪对于我们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其实,大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是由学习中的困难派生的,或是由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引起的。对于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应在心中暗示自己:学习是一种艰苦的思想劳动,需要持久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挑战困难,不应气馁和畏缩。
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我们虽然经过努力学习,但因进步缓慢、成绩平平所反映出来的焦躁、压抑、厌烦、畏难等情绪信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调整和改变学习方法和策略,尽快从情绪阴影中解脱出来。
怎样才能走出来呢?越畏难,就越勇敢地去面对,千万别把困难想象得那么可怕。出现畏难情绪,其实就是自己吓唬自己。
清朝著名学者彭端淑曾给他的子侄们写过一封信,信中讲了一个故事,白话文大意如下:
四川有个偏僻的地方,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样?’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就靠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富和尚说:‘我几年来都想雇船去都一直没有办成。你凭什么能去得了?’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感到很惭愧。
富的和尚去不了,穷和尚却去成了。我们难道连这个穷和尚的志气都没有吗?
他在信中大发感慨,天下事有难易的区别吗?去做,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不做,容易的事也会变得难。学习有没有难和容易的区别呢?去学,难的也会变得容易;不学,容易的也会变得难。
彭端淑的这封信是很有名的。它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许多人。
小朋友,试试吧,只要你硬着头皮去做了,你就有机会打败畏难情绪。打败了它,学习就会变成一件简单轻松的事。
小秘密
如果你在学习中遇到了某些实际性的困难,短期之内实在无法逾越,那你也可以选择“暂时放弃”。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侠客,由于武功还没练到家,所以暂且不去搭理强大的对手。但是私底下,你要多方拜师,不断积蓄知识和能量,积极寻求打败对手的方法。等到时机成熟了,再一举击败对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种放弃是暂时的,是为了缓解目前的学习压力,抑制厌倦情绪的蔓延,而非逃避困难或对困难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