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主仆三人久居龙场驿地,当地的夷人也常常来访,当然其中不乏学者来游学,动辄一群人在一起聚集。就在此时,思州太守派遣使者去龙场驿侮辱王阳明,在场的夷人个个都愤怒不已,群情激奋之下一起殴打了使者。
思州太守勃然大怒,便将王阳明的言行报告给更高级别的官吏毛宪副长官,毛宪副让王阳明向思州太守赔罪道歉,并以福祸相逼,王阳明以书信(即《答人问神仙》)的形式回答思州太守:
询及神仙有无,兼请其事,三至而不答,非不欲答也,无可答耳。昨令弟来,必欲得之。
仆诚生八岁而即好其说,今已余三十年矣,齿渐摇动,发已有一二茎变化成白,目光仅盈尺,声闻函丈之外,又常经月卧病不出,药量骤进,此殆其效也。而相知者犹妄谓之能得其道,足下又妄听之而以见询。不得已,姑为足下妄言之。
古有至人,淳德凝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若广成子之千五百岁而不衰,李伯阳历商、周之代,西度函谷,亦尝有之。若是而谓之曰无,疑于欺子矣。
然则呼吸动静,与道为体,精骨完久,禀于受气之始,此殆天之所成,非人力可强也。若后世拔宅飞升,点化投夺之类,谲怪奇骇,是乃秘术曲技,尹文子所谓“幻”,释氏谓之“外道”者也。
若是谓之曰有,亦疑于欺子矣,夫有无之间,非言语可况。存久而明,养深而自得之;未至而强喻,信亦未必能及也。盖吾儒亦自有神仙之道,颜子三十二而卒,至今未亡也。足下能信之乎?后世上阳子之流,盖方外技术之士,未可以为道。若达磨、慧能之徒,则庶几近之矣,然而未易言也。足下欲闻其说,须退处山林三十年,全耳目,一心志,胸中洒洒不挂一尘,而后可以言此;今去仙道尚远也。妄言不罪。
(参见《王守仁全集》卷十二)
从上述王阳明先生对于佛老神仙学说的体悟,也能看出此时他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思州太守一读之下,大感惭愧和佩服。
同样一个例子,水西(地名)安宣慰,很早就仰慕王阳明的名气,一直苦于无缘得见,于是派遣使者送来米肉、鞍马和金帛。
王阳明将这些馈赠一一推辞,不肯接受,他写给安宣慰的书信(《与安宣慰》),流传至今,传为佳话。
宋氏有一个酋长叫阿卖阿札,他背叛安宣慰后成为地方上的一处大患,王阳明对此十分忧心,就写了一封书信诋讽安宣慰,安宣慰看完信后,谨慎地带领人马平定了叛乱,人民赖此得以安宁。夷人纷纷高传王阳明的大义,对待王阳明更是礼敬有加了。
这一阶段的文章可以参阅《阳明全集》里面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