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1926年,邓小平投笔从戎,跻身军旅,担任教官。红军时期,他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一二九师政委,立马太行;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总前委书记,统领百万雄兵解放了大半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军队建设呕心沥血;“文革”期间,他临危受命,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大刀阔斧地主持军队整顿。
1981年,77岁的邓小平,出任中央军委主席,成为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
邓小平上任伊始,集中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1981年9月,邓小平观看了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某地举行的军事演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规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诸军兵种实兵实弹演习,代表了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水平。在五天的演习中,邓小平认真地看、严肃地听,但话语并不多。演习进行到精彩处,他也会鼓掌,却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显得兴奋异常。他的整个情绪,始终是平稳和深沉的。
华北军事大演习结束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9日,邓小平检阅完部队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我们一定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
实现军队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军队建设与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邓小平认为,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军队建设的基础,军队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条件下,军队只能走精兵之路。通过体制改革,精简编制,实行“消肿”以节省开支用于现代化装备。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民解放军的“臃肿”问题由来已久。裁军“消肿”是邓小平很早的心愿。据不完全统计,邓小平从1975年到1984年的10年间,对于“消肿”问题,谈了多达数十次。在此期间,虽进行过4次精简整编,但“消肿”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至1985年,人民解放军军费只有191亿元人民币,仅占同年美军军费的2%,不及前苏联军费的零头,而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却是美军的两倍,与苏军持平。军费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被众多兵员的“人头费”占去了。这不但是国家和人民的沉重负担,也直接限制了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斗力的提高。据统计,我国1953年至1983年30年间的武器装备发展费,比美国1982年一年的同类经费还少200亿元人民币。
一方面是军费数额很低,另一方面却是兵员多,结构又不合理。据有关资料,当时世界几个主要国家的官兵比例是:苏联为1∶4.56;美国为1∶6.15;联邦德国为1∶10;法国为1∶17.而中国是1∶2.45,平均每个军官领导两个半士兵。
中国军队的军官多,首先是由于机关庞大。每个军区有十几名或几十名省军级以上领导,邓小平说,打麻将都能凑好几桌。他有一句尖刻的话,从1975年讲到1985年:“这样庞大的机关,不要说指挥打仗,跑都跑不赢。”
对裁减100万,有些领导人担心会减弱军队的战斗力。邓小平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虚胖子能打仗?军队要多节省开支,改善武器装备,更要提高军政素质,这就必须减少数量。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邓小平充满信心地指出:“再减100万,一是必要,二是没有风险。好处多得很!”
邓小平指出,与其说是“精兵”,不如说是“精官”。“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一矛盾留给新的军委主席。”
裁军百万,决心难下,实施起来更加困难。
在1975年至1984年的几次精简整编中,同样的问题多次出现:机关精简一次,膨胀一次,边减边增,互相攀比,人浮于事,陷入“精简—增编—再精简—再增编”的怪圈,甚至出现了增编大于减员的反常现象。
面对400万大军,从哪里下手对全军更有指导作用呢?这就要弄清军队主要“肿”在哪里。尽管当时中国军队有400万,但连队并不充实,臃肿的是各级机关。各级机关,副职过多,每个军区有十几名甚至几十名领导,还有什么“团职保密员”、“营级打字员”等等。
对全军来说,几乎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选择和被选择,几乎每一个军人家庭的利益都会受到触动。难怪有人说,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一夜之间,人民军队有60万干部被列为“编外”,陆军部队的建制单位有1/4要撤销,其中包括那些有着几十年光荣历史,立过赫赫战功的部队。
在面临被撤销的福州军区,有些干部要军区司令员江拥辉找中央军委首长,建议不要撤销福州军区。江拥辉语重心长地劝大家:“百万大裁军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做出的英明决策,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至于撤销哪个军区,要等军委决定,我们谁也没有权力去干扰军委决策。我自己不能去找门子,也不准你们去拉关系。”在江拥辉和福州军区其他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福州军区撤销后的移交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济南军区某团,前身是1929年在井冈山组建的“中央军委警卫营”,抗日战争时期,改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内称“朱德警卫团”。这个团转战南北,声誉日隆。该团要合并组建的风声传开后,干部、战士一时想不通。于是,团队请来老政委讲传统,组织重新认识团史,“针尖对麦芒”地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工作。经过努力,大家终于明白:珍惜荣誉,应该成为服从大局的动力,不应该成为阻力;光荣传统应该在精简整编中发扬光大。
广大干部带领战士坚决服从和执行精简整编方案,在个人名利得失面前,交了一份合格答卷。无数事例不可辩驳地证明:人民解放军是好样的!
百万大裁军以其辉煌的战果,在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和国防科工委机关及其直属单位撤并机构,人员精简40%。调整后的军区,战区范围扩大,兵源充足,物质资源雄厚,战役纵深加大,从而提高了大军区的独立作战能力。较大幅度地调整各兵种的编成比例,加强了特种兵部队。凡保留下来的陆军,军级建制全部改编为“合成集团军”,与原陆军的军相比,集团军的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都有所加强,提高了现代条件下的合成训练和作战能力。全军撤销或合并了一些初级指挥院校和专业技术院校。院校数量精简12%,人员数量减少20%。
结合精简整编,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调整配备了三总部、大军区、军兵种的领导班子。有人把这形象地比喻为既“消肿”,又“输血”。调整后的三总部领导班子的人数比原来减少23.8%,大军区领导班子的人数比原来减少一半。在平均年龄上,由原来的64.9岁下降到56.7岁,每个班子中都有40岁、50岁、60岁左右的干部,基本上形成了梯次结构年龄。知识结构也进一步改善,60%的干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5%的干部经过院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