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高手教你看财报
8033200000101

第101章 财务报表附注应如何审查

下面仅就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审查:

1.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审查

(1)获取被查单位提供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说明,与前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比较,以识别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

(2)查阅被查单位董事会、股东大会、管理部门有关会议记录及会计准则法规,判断会计政策变更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获取并审查与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相关的资料,判断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合理性。

(4)审查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相关的会计记录,确定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会计政策变更一般采用追溯调查法,若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则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调整以前年度财务报表;对会计差错更正,应当区分不同的发生时间(以前年度、本年度还是本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予以不同的会计处理等等。

会计政策变更时,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或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会计估计变更时,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理由;发生会计差错更正时,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重大差错的内容及更正金额。

2.或有事项的审查

或有事项是依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对由企业某一特定经济业务造成将来可能会发生某种意外情况,而由被查单位所承担的潜在债务和损失,这些可能发生的债务和损失,到被查单位资产负债表日仍不能确定。当或有损失、或有负债很有可能发生时,且数额可以合理估计时,则该或有损失或或有负债应作为资产负债表的应计项目予以反映;当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负债无法合理估计,或者如果损失或负债仅仅是有些可能,则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反映,而不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企业发生的或有资产和或有收益依据谨慎原则应不予列示或说明,但当其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应在报表附注中说明。

或有事项主要有: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所形成的或有负债;或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对或有事项的审查要点。

或有事项的审查主要包括中的内容: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审查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它包括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调整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前已存在,报表日后出现补充证据的事项,该事项发生需调整财务报表。非调整事项是指资产负债日前不存在,而报表日后发生的需在报表上披露而非调整的事项:如被查单位合并;所持用于短期投资和转卖的证券市价严重下跌;偶然性的大笔损失;发行股票或债券等。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审查主要包括:

(1)向被查管理部门询问有关信息。

(2)审阅被查单位资产负债表日后编制的内部报表及其他相关管理报告。

(3)审阅被查单位资产负债表日后编制的会计记录和有关会计记录。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查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判断关联方关系的标准为:“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视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也视为关联方。关联方关系往往存在于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即建立控制、共同控制和施加重大影响是关联方关系存在的主要特征。”但是在具体运用关联方关系判断标准时,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一些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提高企业形象或体现领导的经营业绩等目的,往往利用非公平交易基础上的关联方交易,在财务报告中提供虚假信息,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企业必须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关联方及其交易信息,以使社会公众能够对该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合理评价。从中可以看出对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查的重要性。

审查关联方及其交易的要点包括:

(1)关联方关系的审查。

获取、复核被查单位提供的关联方清单,并实施有关程序,以识别关联方,确定关联方关系的性质。

(2)关联方交易的审查。

①查阅有关会计记录,询问有关重大交易的授权情况。

②了解被查单位与其主要客户、供应商和债权人、债务人的交易性质与范围。

③了解是否存在已发生但未进行会计处理的交易。

④查阅会计记录中数额较大、异常的及不经常发生的交易或金额,尤其是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确认的交易。

⑤审阅有关存款、借款的询证函和贷款函,检查是否存在名为存款或借款,实为关联方购销交易的事项。

(3)检查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是否恰当。

①在存在控制关系情况下,关联方如为企业时,不论它们之间有无交易,都应披露关联方情况,如:企业经济性质、名称、法人、注册资本、主营业务、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

②在企业发生关联方交易时,应说明关联方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

交易要素包括: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未结算项目金额或相应比例;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

12.7财务报表检查有哪些局限性

如前所述,财务报表是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主要渠道,在企业诸多报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对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促进技术进步、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分析、检查财务报表也是查账人员用以发现会计错弊的重要途径。

但是财务报表(本处仅阐述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其他报表与此相类似,因此不再介绍)与其他报表一样,其自身不能够全面、详尽地反映企业全部的经济业务活动的所有方面,不可能满足查账人员的各种复杂需要。

因此,查账人员必须注意到财务报表存在不足,在检查中尽量避免或减少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即既要保证报表的正确性、合法性、合规性,保证报表的内在质量;同时又要设法弥补报表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对企业经济核算信息的各种需求,使报表检查不仅具有查错防弊的防护功能,而且还具有提高报表使用价值的建设性功能。

一般而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财务报表是以货币为单位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前提之一,它清楚地说明了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以货币单位计量固然有许多优点,它能够比较准确和有效地将企业经营活动统一地表现为资金运动,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且具有可比性、可累计性和可综合性,这是其他计量单位(如实物单位、劳动单位等)所不能比拟的。在我国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在我国境内具有广泛的流通性,所以会计制度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人民币进行核算反映,对此人们已习以为常。

财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结果,它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均以货币单位计量和反映,无一例外,但是对于企业无法以货币单位反映的经济活动方面,如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企业职工的业务水平,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方针和经营策略,其创新意识和能力,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及其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企业机器设备的性能、生产能力、产品品种、质量和用户的反映,企业拥有的资源、占有的市场份额等等,这些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形成和变动,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经济信息的使用者也具有特殊的功用,而财务报表由于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无法给予必要的披露和反映。

也许是报表之间的分工,财务报表主要从货币计量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而统计报表是从实物单位与价值单位的结合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核算报表则主要从实物单位的角度反映,因此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可以通过统计报表和业务核算报表加以部分弥补。

查账人员在对财务报表进行检查的同时,应注意将三种报表有机结合,在财务报表唱主角的同时,不应忘记“配角”的作用;有时根据经济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还要将主次颠倒,强化统计报表和业务核算报表的作用;在对报表进行检查时,如果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问题,从财务报表不能查出产生原因及其过程时,查账人员应运用其他报表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也可以对照有关会计账簿检查的结果,这样才能够达到报表检查的目标,并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2)财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并不能显示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部,更不能完全依靠其查证所有的会计错弊。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也就是说财务报表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业务活动,即既存的客观事实,而不能对未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反映,即财务报表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后反映,而不能进行事中和事前的预测和控制反映。

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要了解过去发生的和现在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有时也需要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未来状况做出把握,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投资管理等做出判断和决策,而财务报表提供的历史资料只能作为一种前车之鉴的参考。

针对上述情况,报表查账人员应注意,既要对报表主体内容进行检查,保证报表的正确无误;同时也要注意运用报表的附注内容或其他报表的项目,延伸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诸多结果,如运用业务核算的素材、财务指标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结论、统计调查的结果等等,将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未来的经济活动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展示企业经济活动发展的全貌,从更深刻的内涵上揭示企业经济活动的性质和规律,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又如从财务报表的检查中发现了错误和舞弊,查账人员必须深入到有关账簿和凭证中去,并从深入查账的结果中说明报表错弊的特征和影响。

(3)财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经过加工和浓缩的资料,是经过一定的摘要和简化程序后的结果,这种加工和浓缩是报表编制的基本规律的要求,反映了报表使用者对经济信息的一般要求,体现了财务报表与会计账簿之间的分工。但是正是这种分工使财务报表不能够提供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详细核算资料,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对经济信息的具体要求和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资料的深入追取的需要,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总括性的信息资料,如果没有具体资料给予解释和说明,有时会给经济信息的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误解。因此查账人员在对报表进行检查时,不仅要对报表本身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检查核对,还需对支撑报表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检查核对,一方面保证报表的质量、满足报表检查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应当适时收集和整理更为详细的经济核算资料,为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

(4)财务报表所列示的数据遵循了历史原则。这样做有其合理、方便的优点,但也带来了其不可避免的局限。

遵循历史原则,即对一切经济业务都以业务交易价格作为核算依据,一般不对此做出调整。这种记账原则符合会计的规定,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其优点是成本比较客观,而且易于取得,可籍以对此进行检查校对。

但是,它是一种以不变对万变的方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的价格处于持续变动之中,有时变动是十分剧烈的,而历史成本法对此不予反映和处理,仍以不能反映现行价格的旧价值进行核算,使由此计算出来的成本、利润与现有的市场供求和企业经营成果发生背离或部分背离。如物价大幅上扬后,资产的价值将被低列,其原始成本可能出现大幅度低于其重置成本,其转入成本费用部分将较实际价值小;而物价大幅下降时,资产价值将与上述情况呈反向运动,这时的财务报表显然不能真实反映客观事实。

对此,查账人员应注意,既要检查报表数据,视其是否正确,同时要将报表使用者应当了解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指报表使用者正确运用报表所提供的经济信息所必须掌握的市场信息、有关被查单位的信息、有关报表检查的信息和其他与之有关的信息、有关单位账务造假和违法乱纪的特点及其新的发展等)附注于查账报告之中,对一些特别重要的信息应以醒目方式表示;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事项应给予必要的揭示和说明。

(5)财务报表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具有相对合理性和准确性,不能希望财务报表所有数据都是非常精确的,因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有许多会计处理采用了估计或判断、简化或快捷的方法,如对折旧的提取、有关费用的摊销、损失的处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等。

一般同一事项都有两种以上的公允处理方法。这类处理方法及其估计判断的结果是否正确,并无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常常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因此其中存在一定偏差是不可避免的,由此编制的财务报表只能提供近似的、具有相对准确性的财务资料,而无法提供绝对准确的资料数据。查账人员应有充分的注意,这种近似不能成为被查单位的过失和舞弊,而是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但也要注意被查单位以此作理由并将其夸大,进行违法乱纪活动。应适时提醒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数据保留一定的、合理的怀疑,在使用报表的数据资料时做出相对的、灵活的解释,以避免对此产生曲解而造成决策失误和损失。

(6)财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报表使用日企业的情况。企业的财务报表从编制到正式公布之间一般有一段间隔时间,而报表的公布与报表使用者使用报表之间又存在一个间隔时间,而在这两个时间间隔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又有新的进展,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能发生某些变化;某些或有事项可能已转化为可知的现实。这些变化有时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因此经济信息使用者要注意上述两个时间段中企业可能发生的事项,这些事项被称为期后事项。

期后事项发生于会计期间之外,显然不可能在财务报表中完全反映,只有那些可预计的期后事项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给予披露。

期后事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前期财务报表有直接影响并需要调整的事项,另一类是对前期财务报表没有直接影响,但对后期财务报表有直接影响,需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给予揭示的事项。以上两类事项均为可预计的期后事项,前者如被查单位出表后,接到某债务人破产的通知,或被查单位涉及诉讼案败诉并准备赔偿,或被查单位用未使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经评估该固定资产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或被查单位将材料以低于成本价出售等等;后者如被查单位对某项重大事件做出承诺或担保,企业经营环境或经营方针有重大变化,企业发生了重大的采购或投资行为、发生重大筹资行为,被查单位遇到重大灾害等等。

对于期后事项,查账人员的检查工作除了对报表主体内容进行审核之外,还要对报表的附注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根据企业账簿、报表等资料所反映的情况,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附注中未涉及的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以适当的形式反映于财务报表检查报告之中,以提示报告使用人正确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发生的变化保持应有警觉。

§§第13章 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