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高手教你看财报
8033200000008

第8章 应该掌握哪些基本会计知识

1.什么是会计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工具,最初表现为对经济活动的计量与记录行为,如结绳记事、石壁刻画等。这些简单的记录活动,主要是用于记录原始人类的劳动成果和对劳动成果的分配。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生产力不断提高,商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技术等发生了大的变化,会计逐渐独立,并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独立职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商品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使会计从简单的记录、计量,发展成为一门包括有完整的方法体系的学科。会计的内容包括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报告,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监督、控制,并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概括讲,会计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量、反映、报告、预测和决策的一门学科。人们在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都要对每项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对比,从而比较经济活动的效益,并用于今后的经济决策,以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各种经济比较时,需要企业提供各种相关的信息,如资产规模、销售收入、产品成本、人员开支、资金余缺等,这些信息的提供是由企业的会计活动来完成的。所以说,会计又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既包括对某一经济组织各项活动的财务信息进行观察、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分析和总结评价,又包括对该组织未来和目前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控制,帮助经济信息的用户做出明智的决策。

我们日常讲的财务报表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信息的一种综合反映,将企业的资产、债务、权益、收入、成本、盈利、资金等各种信息以报表的形式提供给各种使用者。

2.如何认识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为实现会计目标,以会计基本前提为基础,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从企业会计来说,其核算对象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企业各种经济资源的来龙去脉。为了表明企业财务状况,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将其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因此将会计要素称为财务报表的要素。我国将《企业会计准则》分列两大类,即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1)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①资产。

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具体来说,资产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资产是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是由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例如企业购买材料用于产品生产而形成存货,构成企业资产,对于企业将要购买的材料则不能作为存货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一般来说一项财产要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对于企业来说要拥有其所有权,必须归企业所有。对于一些特殊的资产,企业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是能够实际控制。例如,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应当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

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源。资产必须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品,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效益,则不作为资产确认。

②负债。

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的现有义务。这种义务需要企业在将来用资产或劳务偿还债务。负债具有如下特征:

负债是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当前的债务。企业负债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企业预期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企业负债处理。例如,企业与供货单位签订的购货合同,在对方没有将货物交付之前,不能将购货款作为一项负债。

负债是企业将来要清偿的义务。对于某些已经形成的支付义务,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都要把它作为企业的负债处理。例如购买货物已经入库,货款在支付之前应作为负债。

负债需要在将来通过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予以清偿。负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要用现金进行清偿;在有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商品和其他资产或者通过提供劳务的方式进行清偿;有些负债还可以通过举借新债来抵补。

③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是归谁所有。有时将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统称为权益,负债作为对债权人的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的权益。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着本质的不同。负债是对内和对外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企业负有偿还的义务。而所有者权益在一般的情况下企业不需要归还给投资者。使用负债所形成的资金通常需要企业支付报酬,如借款利息支出等;而使用所有者权益所形成的资金则不需要支付费用。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股本)部分可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而负债则不能参与利润分配,只能按照预先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收入。

(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①收入。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允许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种总流入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债务的清偿。

收入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企业要持续经营下去,必须通过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取得收入,以便补偿经营活动中的耗费,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和费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不间断地进行。同时,收入是企业获得利润、实现盈利的前提条件。

②费用。

费用是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耗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要发生各种费用,例如原材料消耗、燃料和动力、支付工人工资等。企业只有在补偿各种费用后才能产生节余,即企业某一期间的收入在扣除费用后才能形成利润。

③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经营成果,即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之后的差额。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也是考查企业能否持续经营的重要指标。

3.如何认识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恒等式,又称会计平衡式。会计等式是编制企业财务报表的基础。

(1)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资产=权益)

在上述等式中,等号左边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存在形式,等号右边反映各项资产的来源。资产的来源包括两方面:一是来源于债权人,形成企业的负债,又称债权人对企业资产享有的权益;二是来源于投资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有时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又统称为企业权益。资产和权益实际上是同一价值运动的两个方面,从数量上来说,其来源必然等于占用。

权益的增加必然使资产按同一数额增加。所以,资产价值量必然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不断地取得、使用、生产和销售不同资产的过程。从静态来看,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活动在某一时点上总是表现为占用一定的资产。这些资产只能是来源于债权人的债务、来源于所有者的投资。企业的资产价值总量也仍然等于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对企业投资额及其增值额的总和。企业经济活动的发生,只是表现在数量上影响企业资产总额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同时增减变化,并不能也不会破坏这一基本的恒等关系。所以说,对于同一企业来讲,上述会计平衡式在任何时点上都是平衡的。

(2)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目标就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收入,实现盈利。企业在取得收入后,必然要发生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才能计算确定一定会计期间的利润水平。利润与收入和费用关系可以用上述等式表示出来。

这一等式表明经营成果与相应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关系。

(3)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必须取得收入,另一方面伴随着收入的取得将发生相应的费用。在某一具体时点,通过收入和费用的比较,形成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利润。作为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的取得表明企业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表明企业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的增加。由于企业是由企业的所有者(投资者)投资而创建发展起来的,企业实现的利润只能属于所有者所有,因此利润的实现总是表明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数额增加;反之企业经营亏损也只能由企业的所有者承担,表明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所有者权益数额减少。将上述等式代入“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则可以得出如下等式: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利润)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