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和下属之间很容易产生误解,形成隔阂。一个聪明的主管,常常能以其巧妙的掌控术,表明自己用人不疑的风度,从而使员工对于自己更加效忠卖力。
在“用人不疑,用人不疑”的掌控之术方面,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就做得不错。
东汉初期的大将冯异作为一位开国功臣,可谓是权高位重、功高震主,刘秀建立东汉以后就命令他率领军队镇守西北,以保护京畿地区。自己久握兵权,而且还远离朝廷,不免使冯异内心感到惴惴不安,担心会被刘秀猜忌,于是一再上书请求回到京师洛阳。刘秀对冯异确实也不是很放心,可西北地区却又非冯异不可。为了消除对冯异的顾虑,刘秀便将宋嵩背后诋毁冯异的密信送给了他。这一招果然高明,既可解释对冯异无比信任,又能暗示了朝廷对他早有戒备。恩威并用,使冯异连忙上书表示自己绝无二心。刘秀这才回书说“将军跟我,从公义上讲是君臣,从私恩上讲就如同父子,我怎么会对你猜忌吗?你大可不必担心!”
说是不疑,其实还是疑的,没有一个君主会对他的臣下真的完全信任呢?特别是像冯异这样功高震主的大臣,更是国君怀疑的重点对象,他们对告密信的处理,只是做出一种做派,只是表示不疑有他罢了,而其实真正的目的,还是给大臣一个暗示我已经开始对你有戒心了,你不要轻举妄动。既是在拉拢他,也是在震慑他,一箭双雕,手腕可谓高明。
不管管理还是经营,只要是不可信任者,都不能重用;只要是可用的,就绝对信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历来被人们奉做用人的信条。只有信任,才能让你的员工自由而且自主地行使职权;你的员工只有有了独立自主的权力,方可充分施展他各种才能;只有信任,才能赢得人才对你忠贞不渝地献身事业。而有时必须采取的“用人也疑”、“疑人亦用”的策略,目的却也是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是殊途同归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讲究的是用人的原则,而“用人也疑”、“疑人亦用”讲究的则是用人的策略,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监督、和爱惜人才,不断地提高人才的素质,保证人才发挥出他们更大的能量。
在实行“用人不疑、用人不疑”之道时,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信任是最好的润滑剂。信任有才华的下属,通过有效授权,让他大展其志,最终的效果肯定是“双赢”。
任用人才要坚持诚信任用的原则,能够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他们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大胆地将工作委托给他们,对他们敢于放下手中的权力、让他们肩负起担子,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和才华。
大胆放手使用、用人不疑,是胡雪岩用人始终奉行的一个原则。除了那些决定关系生意前途的重大决策以外,在一些比较具体的生意业务的动作上,胡雪岩都是令手下人去干,而他决不会随意干预。
有一年,胡庆馀堂负责进货事务的“阿二”(助理)前往东北采办药材。他回来後,药号“阿大”(经理)见他采办人参的价格太高,就责备他不会办事。阿二就说边境有战事发生,药材价格高一些也是情有可原的,于是两人一直吵到胡雪岩处。胡雪岩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後,留他们在自己家里吃了饭,并特别向阿二敬酒,感谢他不辞劳苦地奔波万里,在艰难时期采购到大量紧张药品。饭後,胡雪岩嘱托阿大:“古人云,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商事就像是战事,应当用人不疑。以後凡是采办的价格、数量和质量,全全交给阿二负责,我们就叫阿二为‘进货阿大’。”从此两位阿大各负其责,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型案例,应该出于三国,三国中最出色的表现者是刘备,他“弘毅宽厚,知人善任”,对忠心耿耿的部下从来不会怀疑,刘、关、张、赵、诸葛都是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因而,刘备的家业被人称作是以亲情凝聚的典范。关羽,可以放弃一切高官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苦难回到刘备的不堪之地;张飞,可以先将自己打下来的一块小地盘,等着刘备来做主当家;赵云,可以冒着生命危险,抢救阿斗出来,维护刘备的家人完整;诸葛亮,受刘备临终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管理的基石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