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关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耳熟能详,其含义也不用赘述了。问题是明知应有远谋,但却鼠目寸光。尤其是一些封建帝王和想成就大事的“叛逆”,往往是“勇气大于智慧”,这恐怕是人性弱点决定的。
【事典】
杨坚病重之时,便派使臣奉旨召儿子杨谅进京。杨谅当时正镇守并州(即今山西省太原周围地区),听说高祖驾崩,又听到杨素要篡夺皇位的流言,非常恐慌,以为京都召他的诏书是假的。便调集军队,保护自己,阴谋发动叛乱。他向南袭击蒲州(即今山西省永济县),攻占了这个地方。
杨谅反叛的时候,有人劝杨谅说:“大王属下将士官吏及其家属,都是关西人,若重用他们,就应当乘胜西进,直捣京都,行动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若只打算割据北齐,则应任用关东人。”杨谅没有听从,因而失败了。
后来,司兵参军裴文安也劝说杨谅:“行军打仗就应迅速,从没有计巧而迟缓却能成功的。如今先皇棺椁还停放在仁寿宫,朝廷派人领兵东来,开拔需要十天半月的时间。当今之势,只要您选派几万名勇猛的骑兵,披甲连夜出征,径直攻打长安,不用十天就可占领长安,而后再提拔那些被压制的人,委以重任,安插亲信,让他们共同防守京城,那么,崤山以东的州府县城就不归杨素等人所有了。然后,大王您鸣金发兵向西,声势震慑四方,那天下自然就可挥手而定了。”杨谅没有听从裴文安的建议,他亲自统率大队人马驻扎在并州和介休之间。
皇上杨广得知了这种情况,非常害怕,便召见大将军贺若弼商量对策。贺若弼说:“汉王是先帝的儿子,是陛下您的弟弟,是地方最高长官,长期任职,又身负重任,声名远播,普天下的人都顺服他,因而他的起事也是必然的。他们的战略只三有种:长驱直入函谷关,直捣京都,向西拒朝廷的六军,东占山东地区,这是上策,要是这样,谁得天下尚不可知了;若把大军驻在蒲州,派五千骑兵封锁潼关,重兴北齐的地盘,占据后定都北齐,即为中策,要是这样,那么我们便能与之比试高下了;若是杨谅自己驻守太原,只派将领前来进攻,这是下策啊,若是这样,他必定会被我们擒获的。”皇上说:“您试估计一下,他们可能采用哪一策呢?”贺若弼说:“杨谅手下的萧摩河只是亡国之将,杨谅不可能与他谋划大事;虽有裴文安年轻而贤能,但不被任用;其他的人都是一群小人,只顾及妻子儿女,求得自保,他们绝不会远征,所以,杨谅必定是派遣一支军队前来攻打蒲州,自己占据太原老巢。我个人以为,杨谅必定采用下策。”
事情果不出贺若弼所料。皇上见有机可乘,便任用杨素为大将,打败了杨谅。
当初,汉王杨谅阴谋作乱,名义是讨伐杨素。司马皇甫诞劝谏他说:“隋朝据有天下已有二十多年,天下百姓太平无事,民心稳固,此其一;民众厌战,人人都想过安乐的日子,即便使舜、禹再生,他们也不能令百姓顺从,此其二;太子杨广聪明神武,名字应验于图谶,杨素不敢存非分之想,此其三;如今诸侯王各守自己的州郡,朝廷内外相互牵制,这不是举事的形势,此其四。朝廷占有这四项有利条件,安抚统治天下,从没有听说这种形势下还会作乱得逞呀。”汉王杨谅不接受皇甫诞的劝诫,因此终究失败。
隋炀帝亲率六军攻打高丽,当时任礼部尚书、楚国公的杨玄感依靠黎阳(今河南省浚县)反叛。李密劝杨玄感说:“天子远征辽东之外,离幽州也有千里之遥。南有大海阻挡,北有胡人的军队,夹着中间窄窄一条道路,极其险恶。现在您若是率兵出其不意,长驱直入蓟地(今河北省蓟县、三河县、玉田县、丰润县一带),守扼这条要道。征伐高丽的隋军受阻于高丽军队,后归无路,不出一个月,必定粮草断绝,举手一挥,隋军便会投降,不需战斗即可击败,这是上计。”
对于杨玄感的进止,当时存在着这样几种思路。一种思路认为,隋炀帝正在辽东征战,没有发觉到杨玄感的行动,杨玄感可派遣一万军士立即出发,把守潼关,断绝他们的归路,不出一个月,其粮草必定断绝。隋军东面要抵抗高丽劲敌,西面又受我军攻击,进退两难,百万军队即成瓮中之鳖。可以说是无须攻伐便可使敌军屈服,可谓上策。关中之地四面皆是要塞,是天府之国,虽有刑部尚书、京兆内史卫文升守卫,亦不足虑,现今假若杨玄感统部直取长安,天子即便即刻返回,也无力回天了,只要杨玄感依托要塞据守长安,必然打败他们,可谓万全之策,是中计。自炀帝即位,天下民反沸天。杨玄感是上将之子,泽遍百姓,若率兵直捣长安,可谓中策。但若心存侥幸胜利之便,先行攻打东都洛阳,大军围住坚固的城池,胜负那就难料了,只能算下计。
李密对杨玄感说(洛阳守将)樊子盖不识大体,占据全部周地,自恃兵力强大,定然不会接受招安,而打又难以拿下。如果杨玄感孤军围攻坚城,没有援军,只是下策。杨玄感一心只贪图洛阳的财宝货物,便说:“您的下策,正是我心中的上策啊!”。李密见自己的意见没被采纳,便投靠翟让去了。杨玄感调兵军围攻洛阳,最终失利,只得连夜溃逃,朝廷的军队追上后杀死了他。
【评议】
从上面的几个事例可以看出,起事的人最初几乎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把握好了机会,他们几乎都可以成大事。然而,由于目光短浅,终于一步步地丧失了有利条件,失去了机会,即使想给他们一个好的评价,也只能算是“勇气大于智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