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对幼儿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由于幼儿的思维的直观、形象性特点,一味向孩子灌输数学知识的方法是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的,不仅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对数学的反感和厌烦。也就是说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的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获得数的经验;幼儿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启蒙性、生活化。那么家长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感知数学知识
例如,节假日带着孩子外出时乘坐公共汽车,观察马路上的树和路灯是怎样排列的;又比如,玩具玩好后,该怎样归放?糖果、饼干该怎样分发?在成人的引导下,孩子就会主动地去寻求解决。把数学概念与孩子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建立联结,启发他主动思考,让他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
@@@二、在家务劳动中渗透数学知识
如让孩子将衣服按爸爸的、妈妈的和自己的进行折叠整理,按上衣、裤子和袜子进行折叠整理;让孩子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家里穿的、出门穿的特征,按女式、男式、大人、小孩、季节等排放整理鞋子。数一数家中有几双鞋子,比一比哪一双最大,说一说谁的鞋子最多。又如,吃饭前让孩子数数家里有几个人,桌上有几个菜,给每位吃饭的人都分发一份碗、筷子、勺子、盘子、餐巾纸等餐具,渗透一一对应的方法,如少了一件,还可让幼儿比一比,哪个多,哪个少;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它们一样多,在劳动中渗透分类、排序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
@@@三、在日常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些操作材料,如扑克牌,从1到10排序,掌握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理牌中进行分类练习;和孩子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如家长出一张“5”,孩子必须出4和6,并把4放在5的前面,6放在5的后面,说出5的两个相邻数是4和6;也可玩抽牌游戏,相互抽对方一张数字牌,说出合起来是几,相差几。还可以让孩子在家中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等;找出1个的和许多的物体等。茶余饭后家长可和孩子一起玩手指游戏,边玩边数边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好朋友,花样变不完。伸出大拇指,我俩一样粗;伸出小拇指,你俩一样小;伸出一只手,中指最最高;伸出两只手,十指排排队”。喝饮料时可以认识易拉罐的形状,与孩子比赛看谁说出像圆柱体的东西多;还可以把空罐收起来,积少成多,让孩子按罐的大小、高矮、粗细、颜色、品种等玩分类游戏,从中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启蒙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内容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有趣的、有用的。
研究表明:只有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掌握抽象的数概念。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数学的机会、提供丰富的学习数学的材料、将数学教育的内容贯穿融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