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洋大人”在民国》
8052600000014

第14章 辫帅府献策

在川岛浪速策动“满蒙独立运动”中我们提到过一个人,即佃信夫。川岛浪速不是黑龙会的人,但佃信夫是,而且还是第二任干事长,在黑龙会内是仅次于内田良平的人物。佃信夫并没有全程参与川岛浪速的活动,只是在川岛策动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的时候临时参与过。1916年,佃信夫和中西正树、二藤铁三郎等人参加了革命党在山东发起的讨袁军,只是在他们到达山东的时候,袁世凯已经病死,讨袁军也就停止了行动。之后,佃信夫和中西正树等人又赶往大连帮助川岛浪速,然后在巴布扎布陷于郭家店难以自拔的时候随同川岛一起前往“慰问”。

佃信夫参与川岛的行动,是因为他和川岛一样,有着在中国为日本建立一个傀儡政权的梦想。但当他看到川岛活动了十余年最后仍归于失败后,不得不重新思考。他在分析川岛的活动后认为,川岛所依靠的满清皇族旧权贵,这些人虽然有皇族血统,昔日也曾吃之风云,但他们最大的一个短处就是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以不得不依靠蒙古王公和巴布扎布这些人,而蒙古王公手中也并没有军队,巴布扎布实际上就是一群土匪,因而总体上川岛所依靠的力量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难以成事。因此,佃信夫得出的结论就是,要想在中国实现梦想,那就必须要依靠掌握有正规军实权人物。佃信夫遍观中国各地军阀,只有张勋符合他的要求,因为此人对满清十分怀念,他本人以及全军仍保留满清的标志:辫子。他被称为“辫帅”,他的兵被称为“辫子兵”。另外,张勋为袁世凯的干将之一,掌握有2万兵力,且为北洋军中的精锐。

在寻找到合适人物后,佃信夫和川岛浪速一样说干就干。佃信夫还明白,川岛浪速失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三番五次出尔反尔,每每在最关键的时刻日本政府突然放弃了支持,这使得川岛浪速“功败垂成”。所以,佃信夫要想在中国策动张勋复辟,那必须先要获得日本内阁的支持。1916年10月,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倒台,朝鲜总督寺内正毅大将成为新首相,佃信夫立刻欣喜地意识到他的时机来了,因为他曾在朝鲜多年,与寺内正毅交往颇深。于是佃信夫立即前往东京,拜访寺内首相。

我们知道,寺内正毅在任朝鲜总督期间最初也曾支持川岛浪速,但后来看到川岛浪速属下一些日本浪人的蛮干以及宗社党乌合之众的时候,产生了反感,于是转而反对川岛浪速。佃信夫明白,并不是寺内正毅不想分裂中国、希图满蒙独立,而是对川岛一系的乌合之众感到厌恶,也不相信他们能成此大事,因此才反对川岛。现在,佃信夫的计划是依靠张勋,这就比川岛浪速要可靠得多,因此他认为能获得寺内正毅的支持。

另一方面,寺内正毅在任朝鲜总督期间对大隈重信内阁的政策也不怎么认同,当时林权助被任命为驻华公使,在赴任时,他特意绕道朝鲜汉城,拜访了寺内正毅,他对寺内正毅说:“我认为,今日日本的对华政策非常拙劣,因此我打算彻底予以粉碎。”寺内回答:“我认为大隈的做法很糟糕,恰好袁世凯已死,给我们带来了纠正的机会。”因此,当寺内正毅接替大隈重信成为首相后,日本的对华政策也随之改变,其中就包含支持中国复辟,因为他认为已经有2000多年帝制传统的中国突然实施共和是行不通的;另外,日本虽然进行了明治维新,大规模模仿西方,但仍旧是帝制国家,如果中国实行共和制,那么将来必然会威胁到日本的帝制,所以,寺内从维护日本政体的角度出发,也希望中国复辟,因而,他在表述他的对华政策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无论是谁,如能强而有力,坚决实行复辟,则合乎我等的理想。”正是因为如此,佃信夫与寺内正毅可谓一拍即合。12月末,佃信夫就与五百木良三、松平康国等人一起参拜了伊势神宫,这是供奉日本皇祖的庙宇,他们是祈求日本的皇祖保佑他们此行中国能获得成功。

在获得寺内首相的支持后,佃信夫信心十足地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轮船。但佃信夫并没有直奔徐州,而是首先来到上海。1917年元旦,佃信夫只身拜访了满清遗老郑孝胥、李经迈、升允、姚文藻等人,与他们探讨复辟计划。这些人作为昔日满清权贵,内心一直对复辟念念不忘,当他们得知佃信夫已经获得寺内首相的默许后立刻感到欢欣鼓舞,李经迈当即答应向张勋推荐佃信夫。佃信夫之所以请李经迈推荐,是因为佃信夫并不认识张勋,也并不是日本政府人员,只是以私人身份前往,因为担心张勋未必能够重视,甚至可能不得其面,而李鸿章是北洋系的创始之人,李经迈与张勋过从甚密,所以请李经迈作为推荐人就最为合适了。

1917年1月初,佃信夫身穿中国长衫来到徐州长江巡抚使衙门前,求见张勋。此时,张勋正在商讨召开第三次省区督军联合会议,当属下通报说一个日本人求见,并有李经迈大人的推荐,张勋眉头一皱,他不知此人为何而来,但日本人寻找到他府上三思而后行是没错的,因而并未直接请来人进来,而是让人暂时先把他安顿在宾馆住下。

然而,事情并不是像佃信夫想的那么容易,张勋将其安顿在宾馆内后就仿佛忘了这件事,此后多日不闻不问。佃信夫遭此冷遇也未急躁,每日只是饮酒作乐,不过他的内心难免有些焦急,只是无可奈何。在佃信夫坐了多日冷板凳却又无计可施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有人登门拜访。此人名叫蔡国器,为张勋幕僚之一,曾在日本留学,在东京期间曾慕名拜访过佃信夫,当他得知佃信夫在宾馆内遭冷遇后就前来探望。蔡国器与佃信夫一番交谈后,向其表示可以想办法向张勋进谏,促成两人会面。

随后,蔡国器找到辫帅府内另一幕僚,此人原为清廷翰林,对复辟早有期待,因此当蔡国器请其一同进言的时候当即同意,只是他听说佃信夫为人放荡不羁,傲慢成性,因此希望先与其见一面,劝说他在辫帅前谦恭一些,否则可能弄巧成拙。蔡国器听后连连点头,于是二人再来拜访佃信夫,劝说道,张勋年长其12岁,且说一不二,如谋大事,最好谦恭行事。佃信夫听后哈哈大笑,当即提笔,在墙上手书了一段话:

先儒有言,此龙逢比干之心,行苏秦张仪之术,是谓之大丈夫焉,然则苏秦张仪之未足称大丈夫之士也久矣。然秦岁仅三十左右,早即佩六国相印,余即岁五十有二,才为长江巡抚使绍轩张君幕宾,是诚可愧也。然秦呼六国侯伯以大王,侯伯呼秦以君,少无与臣僚异也。在余则不然,绍轩呼余以君,则余亦以君应之,以先生则复以先生答之,应酬尔汝,少无芥蒂,是稍足可慰矣。即名吾室曰:可愧可慰斋。以为记云尔。

大正六年二月

大日本处士

蔡国器二人见佃信夫如此明白也就放心了,对佃信夫恭维一番,再将壁书原文抄下,准备面呈张勋。佃信夫写此壁文,既是无奈之举,但也是借此机会向张勋表示他有辅佐其成事之能——他自比苏秦张仪,这实际上是在告知张勋可以成为秦王、赵王;另外,佃信夫与现任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相交甚密,他此时前来中国,当然也不仅仅是凭一人之力。至于谦逊态度,佃信夫当然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耽误大事。

实际上,张勋也不完全是在冷落佃信夫,当时他正在召开第三次“十三省区督军联合会议”,因为他需要各省督军支持他对抗黎元洪和国会。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派系失去了领袖,北洋急需一个领袖人物,但北洋内各实力人物并没有谁拥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就看谁能在竞争中得势。当时,政治形势也是错综复杂,黎元洪这个既非北洋又非南方革命派的人物却成为总统,北洋系的段祺瑞则担任总理,因此产生了“府院之争”;与此同时,南方革命党和各地军阀也在各自谋划,同时英美日俄等国也在“运筹帷幄”,图谋在纷乱的中国扩大自己的势力。张勋自然也在紧张地活动,在袁世凯死后的第三天,即6月9日,就在徐州召开了第一次“十三省区督军联合会议”,目的就是希望成为北洋新的领袖。在这次会议中,张勋自任主席,并提出了十项会议纲要,其中最重要的三项是:

一、绝对抵制迭次倡乱之一般暴烈分子参与政权;

二、嗣后中央设有弊政足为民害者,务当合力电争,以尽忠告之义;

三、固结团体,遇事筹商,对于国家前途,务取同一态度。

显然,张勋希望十三省督军团结一致支持他。由于张勋当时拥有较强实力,因此段祺瑞也不得不与其寻求妥协,安排其亲信、国务秘书长徐树铮与张勋、倪嗣冲等人的代表万绳栻进行谈判,同意遵奉张勋为领袖,随后召开了第二次十三省督军联合会议。9月21日,在张勋的策动下,“省区督军联合会”成立,加入这一“联合会”的有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山东、直隶、甘肃、奉天、吉林、黑龙江、广东和福建十三省。1917年1月初,当第三次召开十三省督军联合会后,张勋俨然已经成为北洋系的领袖——当然,实际上这只是临时的领袖而已,不过这至少让张勋感到满意。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结束后,蔡国器二人向张勋呈递了佃信夫的壁文。张勋看后当即明白佃信夫来此的意图,而这与他不谋而合,因为张勋长期以来一直以复辟为最大政治抱负,但他与袁世凯的不同之处是,他不是想自己当皇帝,而是一心辅佐宣统皇帝。于是,当晚,张勋在家中宴请佃信夫,二人席间谈论起复辟一事。佃信夫开门见山,直接了当地说,辨帅为前清功臣、北洋干将,现又为十三省盟主,能堪复辟大任。但他也警告张勋,如果站在敌视日本的立场上进行复辟,那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因为没有日本的支持复辟很难成功。张勋听后表示,复辟一事他早有打算,但并未打算向日本求援,这并不是对日本有何意见,而是因为日本现在已经在支持段祺瑞,而段祺瑞却是当年逼迫宣统退位的主谋之一,段是不可能支持复辟的。他同时告诉佃信夫,在1916年6月召开的第一次十三省督军联合会议上,段祺瑞的代表徐树铮虽然表面上也参加了会议,并表示支持张,但究竟段祺瑞是何态度很难说。因而他有一个担忧,那就是一旦他与段祺瑞开战,那么身在北京的宣统皇帝就可能遭到段祺瑞的威胁,所以,如果日本诚意支持中国复辟的话,那么希望日本驻华公使馆在开战时能够保护宣统皇帝。

佃信夫表示,在来华之前,已经征得寺内正毅首相的支持,如果张勋和段祺瑞开战,日本一定会出面保护宣统皇帝。

但张勋对此仍表示怀疑,他说两个月前,日本驻天津的一个将军也曾表示支持复辟,但当张勋希望通过他请求日本保护宣统皇帝的时候,这位将军回答说需要征得日本政府的同意,但随后石沉大海,再无消息。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日本到底是支持段祺瑞的共和呢还是支持他复辟呢?

佃信夫只好再次保证,寺内首相是支持复辟的。另外他也要求张勋,在复辟前要做好舆论宣传,这可以让寺内内阁的其他成员清楚,复辟是中国的人心所向。他建议说,希望张勋能把去年十三省督军联合会议的誓约提供给日本内阁,并派特使前往日本,直接向寺内首相表示复辟的决心和十三省的支持。

张勋对佃信夫派遣特使的提议很赞同,毕竟佃信夫只是私人身份,并不代表日本政府,因此十分有必要派出特使直接与寺内首相面谈,以求获得保证。于是,这次会谈之后,张勋即派升允为特使,随同佃信夫一起前往日本拜会寺内首相。

升允是内蒙八旗人,也是宗社党人,前清时曾任驻德国公使,辛亥革命后人陕甘总督,曾起兵反袁,兵败后经俄国前往日本。后参与川岛浪速策动的“满蒙独立运动”,川岛曾资助其5万日元在青岛居住,以在山东参与策动恭亲王溥伟进行复辟运动。升允可以说是复辟派中的顽固分子,他曾写过一首诗赠给佃信夫以表示其决心:老臣犹在此,幼主竟如何?倘射上林雁,或逢苏武书。诗虽写得不怎么样,但决心是表达出来了。

在结束晚会谈后的第二天,佃信夫就携带者张勋的亲笔信前往青岛去找升允。升允听说了佃信夫与张勋的会谈结果后顿时兴高采烈,当即表示愿为复辟不辞辛苦。

数日后,佃信夫和升允出现在东京,很快,佃信夫安排升允拜会了寺内首相。寺内在听了佃信夫的汇报和看了张勋的亲笔信后对升允明确表示,他已经详细了解了张勋希望复辟的情况,他本人支持张勋,同时也会让驻北京的公使馆在战时保护宣统皇帝。他告诉升允,如果是十三省都支持张勋复辟,那么日本就不会反对;如果张复辟需要援助,那么日本也会提供。

升允在得到寺内的当面支持之后欣喜地返回中国向张勋汇报,张也由此看中佃信夫,把他当作日本非正式的复辟特使。数日后,张勋即召集幕僚,商讨复辟。但佃信夫鉴于寺内首相的明确指示以及川岛功败垂成的前车之鉴,告诫张勋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争取各方的最大支持,绝对要避免孤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