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抗挫力:快步走出人生泥淖
8059000000005

第5章 有失败就会造成挫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尽管人们希望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但失败与挫折却总是不可避免。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生与死等分别构成了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人生需要面对的。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面对挫折。成功固然可喜可贵,但是失败也意义重大。

失败与挫折紧密相关。有失败就会造成挫折。因此抗挫折教育包含着克服失败教育。

从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来说,挫折是一种抽象的情绪反应。当人们在实现目标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这就是挫折。

从哲学层面上来说,挫折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其必然性表现在: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偶然性表现在:在遇到挫折的过程中,具体什么时候遇到困难、这个困难有多大,都是偶然的,根本无法预料。

在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提出:人在受到挫折后产生的任何反应都是其本能的体现。而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在力比多(性力)的作用下,人才产生了行为。如果人的欲望过强,但又达不成自己的目标,必然会有一种失落的感觉,此时所产生的行为就是异常的。所以,精神病患者的患病根源就是因为自己的心理性欲受到压抑或阻碍而造成的,也就是说挫折是罪魁祸首。而关于挫折,亚当斯提出了自己的挫折理论,即人的动机行为受阻而未能满足需要时的心理状态,并由此而导致的行为表现,此时,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

在亚当斯看来,无论是在学习、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挫折的时候经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再生力。在遇到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首先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安慰一下自己,当心理受到安慰之后,必然感觉失败没有什么大不了,所以必须要坚持下去,再接再励。

(2)自我张力。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不能过于伤心或者是自卑,也不能过于自傲、感觉没有什么事儿,而是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以后面临同样问题的时候,要更加仔细和认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3)改变方法。如果之前自己的失败是因为方法不对,那就要改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功。

(4)改变目标。如果失败是因为自己的目标过高,或者是主客观条件根本无法满足的,那就要改变目标,根据现有的条件制定合适的目标。

(5)放弃。有的人面对失败就会自暴自弃,从来不善于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彻底放弃目标。

(6)对抗。有的人在遇到问题时只是抱怨,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产生挫折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如下两类:一类是当个人需要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导致的挫折,一类是愿望与现实出现矛盾时导致的挫折。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一个人能不能承受挫折或者具体能承受多大的挫折与其自身的动机和目标有着重要的关系。人的动机对目标会产生作用,或者是促进作用,或者是阻碍和干扰作用。而后者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第一,虽然很多人在实现目标的时候受到动机的干扰,但在主客观条件下,他们仍然能达成目标;第二,有些人受到动机的干扰后,其仍然能够达到部分目标或者是使达到目标的效益变差;第三,如果同时存在着两种动机,此两种动机之间是存在冲突的,那么就要先放弃一个动机,满足另一种动机,这样就可以达成目标;第四,如果动机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各种影响,必然不利于动机和目标的实现,此时人所受的挫折是最大的。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任何人身上都存在。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个体动机及其动机结构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影响动机行为满足的因素也极其复杂,所以,挫折的产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其产生的客观性。

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挫折可增加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猛醒,汲取教训,改变目标或策略,从逆境中重新奋起;

另一方面,挫折也可使人们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中,出现负向情绪反应,并采取消极的防卫方式来对付挫折情境,从而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反应,如不安、焦虑、愤怒、攻击、幻想、偏执等。人受挫折后可产生一些远期影响,如丧失自尊心、自信心,自暴自弃,精神颓废,一蹶不振等。对于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引起某一个人挫折的情境,不一定是引起其他人挫折的情境。挫折的感受因人而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的挫折容忍力不同。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对不同的挫折,其容忍力也各不相同,如有的人能容忍生活上的挫折,却不能容忍工作中的挫折,有的人则恰恰相反。挫折容忍力与人的生理、社会经验、抱负水准、对目标的期望以及个性特征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