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抗挫力:快步走出人生泥淖
8059000000006

第6章 “挫折认知”你懂吗

如果说“挫折只是一种感觉,不是一种事实”属于一种假设,那么就有必要分析研究一下对挫折认知和反应的过程,以人的认知规律和存在于生活中大量的事实来支持这个观点的成立。

挫折认知即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在影响挫折产生的所有条件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对于同样的挫折情境,面对同样的前进阻碍,遭受同样的失败,不同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体验。

认知是指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想法和观点,也即人的思维认识活动。由认知过程形成的观念,支配着人的情绪与行为。挫折刺激正是通过人的认知而作用于情绪,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行为反应。在刺激的作用下,任何心理状态(动机、情感等)所发生的任何变化,将随着个人对刺激意义的理解程度而转移。当认知到该刺激对个人有很大的利害关系时,个体的反应会十分显著,即情感与动机等心理反应会很强烈;

反之,若认知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则心理变化较小,甚至无动于衷。

但如果认知过程发生错误,就可能导致错误观念,继而产生不适当的情绪与行为反应。

由于个人对世界认识的不同,因而即使客观的挫折情况相同,不同的人对此感到的威胁也会不同,对每个人所构成的打击和心理压力也不同。

有很多事例说明不同的挫折认知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反应与体验。

例如,有一天你正在校园里漫步,看见你的班主任老师迎面走过来,似乎沉思着。你冲他笑笑,说了声“老师好”,可他似乎毫无表情地与你擦身而过。这时你可能挺不愉快,想:“好大的架子,难道我有什么地方得罪他了吗?或者他瞧不起我?哼,我还不爱理他呢!”于是,在你和班主任老师之间就种下了一颗误会的种子。反过来如果你这么想:“老师想什么呢,我这么个大活人也没看见。”于是,一场可能的误会便可避免了,你心中不愉快的挫折感便烟消云散了。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得出的结论不一样,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如有的同学得了60分就兴高采烈,因为在他的心里,考试过了就行;相反,有的同学得了90分也很沮丧,因为他感觉自己学得很扎实,复习得也很充分,至少应该得95分以上。面对老师的批评,有的同学就认为老师是在跟自己过不去,专门挑自己的毛病;有的同学却认为老师是在关怀自己。因此说,面对同样的障碍,经历同样的挫折,对障碍和挫折的认知不同,就会体验到不同的情绪,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

虽然在很多时候,你并没有碰到什么困难或者是挫折,但由于对挫折有着自身的独特认识或者是恐惧,必然会有相应的挫折反应。例如你谈恋爱了,肯定会害怕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如果此时考试又没有考好,那么必然会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此时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这就是挫折感。

无论在心理学实验室,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对于挫折的反应都不相同。一方面,这决定于一个人对挫折的感情理解。如一个朋友批评了你,你可能会听从,甚至非常感激他,但如果把这位朋友的批评曲解当作是对你尊严的损伤,那你的反应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另一方面,感情上的失落比物质上的失落反应更激烈。当你追求的目标代表着爱、名誉、地位、尊严时,一旦目标丧失,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这是一种负性的反应。

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挫折情境所产生的挫折感的大小和情绪反应的强弱可能不同。这取决于人们对挫折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和理解,也就是对挫折的认识。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认知结构,所以虽然刺激相同,但认知结构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认知特点,由认识过程形成的观念支配着情绪和行为。如果认知发生错误,就可能导致形成错误观念,继而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所以,面对挫折,有了正确认知,才会有适当的反应和行为,否则只可能加重挫折感,情绪反应更加强烈,更加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因而改变认知是适应挫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