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流域生活着两个著名的部落。其中一个部落姜姓,它的首领是炎帝。又叫神农。《淮南子·时则训》曰:“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其令曰,爵有德,赏有功……自昆仑东绝两恒山。”赤帝、炎帝乃少典之子。
据传,神农是一个十分善于耕稼的部落首领。适时,天下五谷。神农遂耕而种之;造陶冶斧斤,为锄耨,以垦草莽。此后五谷丰登,百业兴旺。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云:“炎帝时有丹雀街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故此炎帝号曰神农。
因神农与耕稼的结缘,故其形象常常是“人身牛首”,又称神农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并动,以便农耕水利。然而最可称颂的神农“尝药”与“鞭药”的故事。据说,神农经常品尝百草,以辨其滋味,一日数次中毒。于是神农改用“赭鞭”来鞭打百草,以此就可以测量它们的习性:或平和、或有毒、或寒‘或温,气息如何,味着怎样,顺其本性来播种,百谷生长自盛,故天下人誉之为“神农”。
道教兴盛后,将其纳入神系,为主农业兴旺的尊神。因其在民间的影响深广,故今天留下了许多“神农”的遗迹。如太原神釜冈中,仍有当年神农尝药之宝鼎。盛阳山里,仍保留有神农鞭药之所,该地被称之为神农原,又回药草山。山上有一座紫阳观,相传神农曾在此辨别各种药物。观中至今还保存有千年龙脑(即像水片一样的药物)。
此外,关于神农的传说也很多。如浙江民间传说,神农为民治病,尝遍百草,几乎天天中毒,全凭身上预备茶来解毒。最后尝到断肠草,因毒性太猛,来不及取茶解救,刚入咽喉,肠已断,终为民殒命。四川也有此类传说,无论如何,均足见神农为拯救民众不惜生命的伟大精神,所以神农历来就深入人心,受到人们的祭扫。
彭祖
幸福长寿为人们所期望,而某些长寿者则成为世俗崇拜的偶像。古代长寿者中,名气最著者大概要属彭祖了。寿星当然也很有名,但他毕竟是由星宿演化来的,比不得彭祖“人味儿”更浓。
彭祖是个传说人物,原本姓卅,名铿,乃五帝之一颛顼的孙子,陆终氏的儿子。彭祖的出生也很怪:他父亲陆终娶了一个鬼方氏的姑娘,名叫女颛。女颛怀了孕,却总不生产,三年以后,剖开左边的腋窝,生了一个儿子,再剖开右边的腋窝又生了三个儿子。彭祖就是其中的一个。这种生孩子的特殊方法,与传说中的释迦牟尼与老子的生法,如出一辙。奇人的诞生自然也要奇。
彭祖从夏朝活到商末,寿年800岁。当时人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十来岁,彭祖为何活了如此之长?有人说,彭祖是个烹饪专家,能烧得一手好菜,最拿手的是“野鸡汤”。他曾把这野味汤奉献给天帝,天帝虽为宇宙之主,却从来没有品尝过如此美味佳肴,心里一痛快,马上赐给彭祖八百年寿命。这当然是神话。还有人认为彭祖长寿是因为常吃桂芝,还很会导引行气,是位大气功师。
彭祖活得这样长,引得商王十分羡慕,就派了个心腹采女(宫女)问道于彭祖。采女见了彭老先生,请教延年益寿之法。彭祖说:“我是个遗腹子,三岁时母亲又死了。因为活得太长了,已经死了四十九个太太,还死了五十四个儿子,如今已成老朽,没多大活头了,不值得宣扬。”采女哪肯罢休,软磨硬泡,到底从彭祖那里学得房中之术,带回向商王汇报。
商王一试,大见奇效,就想杀了彭祖,独享这一绝活儿。哪知道彭祖并非等闲之辈,早已料到这一步,提前溜走了。
彭祖的几位高足如青乌公、黑穴公、离娄公等,也都活了数百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乌公。青乌公得了彭祖的真传,修炼了四百余年而得道。青乌公还有一门独特的学问,对后世影响很大,这就是堪舆风水之术。中国人认为祖先坟墓的风水会影响后世子孙的命运,据说这套理论就是青乌公传下来的。所以,青乌公堪称中国第一位风水先生,后世的风水先生们都尊他为祖师爷,堪舆术也,因此又称“青乌之术”。
野史称,彭祖的长寿是因其善于“采阴补阳”,精通采补,称其“善御女致寿”。至于他的死,则有另一套说法:彭祖后来又找了第五十个太太郑氏,这位太太却不寻常,妖淫无比,彭祖尽管道行不浅,但毕竟年岁太大了,最终“败道而死”。此说纯属无稽之谈,远古时人们平均寿命不过三十来岁,五六十岁就算长寿,七十岁已经不得了,彭祖大约是个很懂健身术的长寿老人,在当时极为罕见,由于人们夸大渲染,或者干脆是他自己虚报谎称年龄,这位寿星老儿逐渐变成了寿年八百。彭祖在民间还成了长寿的象征,有寿联云:福禄欢喜;彭祖无极。
麻姑
希望长寿、长命百岁,乃至长生不老,是人们最大的欲望之一。于是,斋醮祈祷,吃砂服丹,参星拜斗,辟谷导引,各种求长生的方法,五花八门、应运而生。同时,人们造出了几位长寿的偶像。除了传说中的彭祖以外,还有家喻户晓、专管长寿的南极仙翁(寿星),另外民间还有一位漂亮的女寿星——麻姑。
麻姑神像、“麻姑献寿”,是民俗年画中重要的题材之一。但麻姑的来历,却众说纷纭。
晋代的葛洪在《神仙传》里说,有个东海人叫王远字方平,举孝廉,后当上了中散大夫。他精通“天文图谶河洛之要”,以后弃官入人山修道,成了著名仙人。他有个妹妹叫麻姑,是个漂亮姑娘,年岁看似十八九,“顶上作髻,余发散垂至腰”。穿着文彩绣衣,耀眼夺目,世间没有。不过,手长得不太漂亮,“手爪似鸟”。王远有个徒弟叫蔡经,虽学道十余年,但凡心未死,一见麻姑的尖手,心里忽发奇想:我脊背大痒时,要是叫麻姑挠痒痒,太妙了。不料,这个念头马上让王远和麻姑二位仙人知道,他挨了一顿鞭责。
麻姑的本事并无惊人之处,只是《闻奇录》称其“生时有道术,能屐行水上”,就是能穿着木屐在水面上行走。还有就是掷米成丹砂。
《太平清话》说麻姑姓黎,字琼仙,是“唐放出宫人也”。说她是宋代政和年间人,修遭于牟州东南姑余山,被册封为真人。相传麻姑修道是在江西南城县城西的麻姑山。道教宣称神仙所住的名山仙境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麻姑山即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八洞天,全称叫“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此洞府又为七十二福地之第十福地。晋朝的大道士葛洪就曾在此炼丹。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时,曾撰写了嫲姑山仙坛记》碑,至今犹存。麻姑山共有三十六峰,十三甘泉,五大潭洞,山多怪石,风景奇丽。
麻姑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说她是北朝十六国后赵时麻秋之女。麻秋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将军。当过后赵暴君石虎的征东将军。当时民间夜晚如有小儿啼哭,母亲就拿这个恶魔来吓唬孩子:“麻胡(指麻秋,他是胡人)来了!”这一招儿真灵,“啼声遂绝”。麻秋曾驱赶民夫服役,“筑城严酷,昼夜不止,惟至鸡鸣少息”。麻姑十分同情这些民夫,常常学鸡叫,她一叫,群鸡全叫,能早点收工。后来让麻胡知道了,要找女儿算账,麻姑赶紧逃走,“入仙姑洞学道”,后于城北石桥“飞升”,百姓们叫此桥为“望仙桥”。这位麻姑是个好心肠的慈悲姑娘。此外,在“鬼城”丰都,有“仙姑岩”、“麻姑洞”,传说是麻姑住过和修炼的地方。
以上诸说,以葛洪《神仙传》最早,流行也较广。
至于麻姑何以成为女寿仙,一是麻姑曾自云:“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说她已看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还说现在的蓬莱之水也浅于旧时一半,恐怕将来还会变为陆地。这就是“沧海桑田”这一典故的由来。沧海变成一次桑田,时间不知千万万年。她已见过三次沧桑变化,该有多大岁数?虽说她长得像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可实际年龄是无法计算的。麻姑长寿当之无愧。二是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娘诞辰时,开设蟠桃会,上中下八洞神仙齐至祝寿。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仙子采花,特邀麻姑同往。麻姑乃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献于王母,欢宴歌舞。这就是麻姑献寿的来历,于是麻姑成为民间流行的女寿仙。
麻姑形象多为一美丽仙女模样,或腾云,伴以飞鹤;或骑鹿,伴以青松;也有直身托盘作贡献状。手中或盘中,一般为仙桃、美酒、佛手等。赠送麻姑像,是用于妇女做寿。男人做寿,则送南极仙翁像。
妈祖
妈祖是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她作为中国第一女海神,除作为船旅渔业传统的行业神以外,还兼有其他各种功能,成为沿海广大地区民众及海外华人重要的保护神和精神纽带。妈祖早已随着华人的足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的许多地区安家落户,是为数不多的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神明之一。
妈祖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姓林,在距今一千余年前的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诞生存福建莆田湄州湾口的一个不大的小海岛上,这个小岛叫湄洲屿。
记载妈祖生平的大量文献资料中,传说神化成分很多,但从中也可看出其大致经历。
这位林氏女出生后,“弥月不啼,名曰默”。林默从小受佛教影响,“五岁能诵械音经》”,稍长,“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林默从小生在海边,水性极好,“长能乘席渡海,常乘云游于岛屿”,救助遇海难的商旅渔民,“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林姑娘“年及笄,誓不适人”,到了结婚年龄,发誓不嫁人,一心帮助别人。28岁时,这位善良的林姑娘去世。死后“时显灵应,或示梦,或示神灯,海舟获庇无数,士人相率祀之”。
林默被神化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湄州岛上建了第一座妈祖庙,以后妈祖影响日益扩大,蔓延到沿海广大地区半个中国,妈祖信仰也得到官方的支持,历代皇朝对妈祖屡屡册封。宋代帝王共晋封13次,四次封为各种名号不同之“夫人”,其后加封为各种名号之“妃”;元代帝王共晋封5次,封其为各种名号之“天妃”;明代共册封4次,为“圣妃”、“天妃”、“元君”;清代人册封6次,康熙时晋封为“天后”,道光时晋封为“天上圣母”;清代对妈祖的褒封达到最高峰,嘉庆时封号竟多达30字。一个民间神女能获此等“殊荣”,是少有的。
林默虽是位历史真实人物,但对其出身却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是平民之女,一说是官家小姐。第一种说法见廖鹏飞等宋人著述。南宋初年廖鹏飞在《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中,称妈祖“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
此后在南宋光宗时成书的《莆阳志》中称“妃(妈祖已被朝廷晋封为妃)为里中巫”。理宗时成书的《仙溪志》仍称妈祖本“为巫”。第二种说法见于之以后人的著述。最早提出妈祖是官家女的是元人程瑞学,他在《灵慈庙记》中说“神姓林氏,兴化莆田都巡君之季女”。以后的许多著述多持这种说法。
以上两种说法,细加分析不难看出,妈祖林默本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或渔家女,绝非官家小姐。
一般来讲,越早的史料越接近史实,前引廖鹏飞文是已知最早的妈祖文献资料,廖是仙游人,是妈祖的老乡,他生活的时代距妈祖去世100余年,对林默的了解更真实一些。此外,林默出生时的湄洲屿当时是个偏僻小岛,“无人读书”,“隔绝人世”,不可能有什么巡检、都巡检住在那里生儿育女。
第三,林默从事巫祝工作,是个巫女,又水性极好,常乘船在海上游荡,救助遇难者。这更符合一个渔家女的身份,不像是千金小姐所为。
第四、北宋前期莆田根本没有设置巡检,更不会有都巡检。
后人将林父说成巡检,都巡检,实为子虚之谈,而其父名有说叫林愿,又说名林孚,又说名林惟悫,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皆非史实,所以出现混乱。
中国是个讲究出身论、血统论的国家,“名人效应”很吃得开,后人为祖先立传续谱时常常拉上历史上的名人、名将,以抬高自己。就连皇帝之尊的李唐天子还要拉来李老君(太上老君)当祖宗,更何况一般人呢?但后人因历史知识的欠缺,在编造先人履历时,姓名和官职上常闹出一些笑话。
平民女子林默勇敢善良,救助群众,生前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深受大家爱戴,死后被人们敬为神灵。她生前不过是一个出身普普通通人家的巫女而已。
林默生前就在海上救助群众,死后更传为救助商旅渔民的海上保护神。
妈祖成为海上保护神后,得到人们的广泛崇拜,航海者出海时要到当地妈祖庙去祷告,祈求妈祖保佑航行平安;出海的海船上也必在船上供奉妈祖和神位;甚至在官船上,也专门设有供奉妈祖的神龛。明代陈侃在《使琉球录》中记道:他出使琉球(日本冲绳)的船长15丈,“舟后作黄屋二层,上安诏敕,尊君命也;中供天妃,顺民心也”,把妈祖放在了与皇帝圣旨同等重要的位置。
明代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等人也虔诚地信奉妈祖。郑和率庞大船队曾七下西洋,每次出发前都要祭祀天妃(妈祖),船中也供奉天妃,遇海难、遇海盗时,必求天妃保佑。返国后还要祭祀天妃,并建了天妃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