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禁忌
8063800000019

第19章 禁忌分类(16)

哈萨克族对独棵树也特别恐惧,认为其中藏有鬼神,不敢在树下休息,更忌讳砍取这种树的树枝。若有人闹病灾,便以为是树中神鬼作祟,必在这树上挂些彩色布条,以祈求神鬼的宽恕。

过去南方农村的村寨口,多有一棵高大的古树,俗以树上住着本村的守护神。路经树底,需肃静,不能说污秽之语,不可撒尿,不能有任何猥亵性的举动,以免有冒犯神灵之嫌。村寨周围的其他古树也严禁砍伐。汉族以为任何事物,一旦年代久远就会“成精”的。所以常以为老槐树、老樟树、老榆树、老柳树中有精灵鬼魅,所以绝对不能砍伐。传说山东长岛在伐一棵古槐时,锯得树木流血,而且还祸及周围人丧命。古籍也有类似记载。干宝《搜神记》卷六:“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武在洛阳起建始殿,伐灌龙树而血出。又掘徙梨,根伤而血出。魏武恶之,遂寝疾,是月崩。”这又给植物附加了人的机能,认为树木与人一样,为血肉之躯,是有知觉有意识的,绝不能待之以不仁。

不仅高大古老的树木禁忌砍伐,矮小的丛草也不能随意取用。旧时中原一带,民间俗以为草丛中是鬼的藏身之所,因此忌讳割坟上草,河南、湖北一带忌讳烧用铺床草。因为死人身下铺的草才烧掉,故以为不吉。葱有象征男阳的意义,故民间忌讳结婚办喜事时用葱。否则,俗以为会衰耗元气。台湾一带,忌烧香蕉叶,据说香蕉结实很多,如果滥加烧化会绝嗣的,至少是子嗣不会繁荣。

由于相信草木与鬼神有着某种密切关系,所以汉代以来便流传着一种习俗,即在坟地植树以安慰死者的魂魄。至于种植何种树,则有所禁忌。汉族一些地区不许在坟前栽棕树,因“棕”与“终”同音,以为违禁,就会使墓主家族断子绝孙。墓地要栽种生命力强、四季长青的松、柏之类。人们相信,坟地树木的荣枯,反映着亡灵魂魄的安否,同时也象征着死者家族子孙繁盛,后继有人。

中原一带流行一种说法,说是如果将一种俗称打碗花的野花草带进家中,会使家里的碗真的被打碎。

湖南过年,家中要放一盆水仙,花开茂盛,兆示家运兴隆。否则,即是家境将要衰败的不祥之兆,民间甚忌之。

江南某些地区,旧时有“竹子开花兆灾”的俗信。俗语说“竹子开花,人要搬家”,“竹子开花,家破人亡”。相信竹子开花是饥馑或变乱的前兆。这种把竹子的生长情况与人的命运相提并论的说法当然是一种迷信。但是,竹子是靠地下茎无性繁殖,惟临枯死或水旱虫害肆虐时才开花。所以,如果是对气候、年景的预测,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和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四、节日、节气的禁忌

(一)春节禁忌

春节禁忌,是源于这种对年的特殊认识,是由于人们对“开始”的重视。他们认为春节这一天预兆着全年的吉凶祸福,因而禁忌极多,集中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丰收的心理要求。《清嘉录》说:“元旦,俗忌扫地、乞火、汲水并针剪,又禁倾秽瀽粪。”忌扫地、倒垃圾,是防止走了财气,忌动刀剪针线,是怕遭凶祸。民间风俗,这一天妇女不能出门拜年和回娘家,小孩不准哭,所有的人都不许说不吉利的话,据《帝京景物略》载,初一五更时不能躺在床上打喷嚏,如实在憋不住,必须赶快爬起来穿上衣服,倘若来不及就已经在床上打了喷嚏,将会一年多病:不能躺在床上聊天;门外有人叫唤不可答应,因为此日清晨在门外呼喊俗谓“呼鬼”;起床后要向长辈,亲友、邻居恭贺新年,说话要讨吉利,忌讳说“丧”、“终”、“病”、“穷”、“触霉头”等必须说时,就要用吉祥的字眼更换。例如南京一带购得死鱼死鸭,则说“文鱼”、“文鸭”,文是不动的意思。在天津一带,过年时连给炉子添煤也要避“霉”字音,改说“添火”。过去,正月初二,有童子来送柴(财神)时,忌回答“不要”,若不想买,可回答“已有”。过年期间,小孩如果说了犯忌的话,大人即说“童言无忌”,以解不祥。

大年初一忌见血迹。见到血迹,主人必定会遭到不祥的。《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了这一几乎是流行全国各地的习俗:“除夕,院内竖桅杆,上悬灯笼,谓之天灯。相传昔有九头恶鸟,为二郎神杨戳斩去一头,常年滴血。每至除夕,即出而飞鸣,其血滴滴于谁家院内,其家必遭祸事。”杀生必见血,这一禁忌仍是警戒人们,在春节期间应禁止杀生。

大年三十、初一忌打破碗盏,忌灯油洒地,忌板凳倒地,否则在新的一年里将有凶事。这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禁忌。拜年时也有禁忌。在湖南,忌拜年于床前,说这意味着主人常年卧病不起。初一到初三,在汉族、仡佬族、土家族一些地区忌挑水,泼水,意思是怕在种田、出门时常下雨。还忌扫地、倒垃圾,怕财源外流。许多民族年节都忌下田干活。仡佬族年节忌骑马、犁田、动用锄耙,女忌用针线。汉族及某些兄弟民族地区,初一到初三,最忌向人家乞火,以为对主客双方都不利。初一到初三或初五,京、津、河北及仡佬族等地忌妇女出外串门。河南泌阳一带,在“破五节”忌做事,否则一年内遇事破败。

新年伊始,还忌遇见某些东西、某些人和事。例如,长阳人在新年早晨忌讳看见秤杆,否则一年常常见蛇。许多地区初一到初三,忌乞者临门,此时乞者也常以“送财神”方式行乞。初一出门忌遇见和尚、尼姑。新年头一次出门忌见出殡。南京一带,年节如果遇上亲友丧事,往吊归来时,要先进寺庙一行,怕有鬼祟相随。

此外,还有些地方,在正月一个月里都要忌讳某些行为,如已嫁之女正月忌宿娘家,俗说“正月不空床”,否则对娘家和夫家都不利。一些地方忌讳正月剃头。长阳土家人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天津人还有正月不买鞋,正月不买盐的禁忌,说怕“邪气”沾身,怕新的一年中“闲”着,失业。

正月初一这天,许多地方要忌荤和忌煮新食。天津人说正月初一吃素饺子,一年中就会素素净净。壮族人正月初一忌荤是为了尊敬祖宗。在华东、华南、华中一带忌汤泡饭,否则出门常下雨。浙江海宁一带,正月十五前忌吃豆腐,因豆腐色白,家有丧事才吃豆腐饭。在汉族、锡伯族、仡佬族等居住的广大地区,盛行初一到初三忌煮新食,要吃年前准备的熟食,表示连年有余,否则一年不顺。春节这种忌荤和忌煮新食的习俗是符合人们生活需要的。除夕吃荤,初一吃素,荤素调节,不无益处。人们为了过年时的饮食丰盛和节日快乐,已经忙了多日,所以春节及其后几日,不煮新食,而吃年前成品,则可以节省时间,用于休息、娱乐、待客、访友。

除夕是一年最后的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所以又叫除岁。在年节中,除夕是去旧迎新的时候。古代人很迷信,尤其惧怕疫疠与恶鬼,在年终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驱疫疠、除恶鬼。故而把这一夜称为除夕。

古人认为物老则成精,而时间到了一个单位的终极,也会同样有祸祟的,所以禁忌繁多。“夏历十二月三十日为除夕,乡民以为是日上界诸神下降,故隆重祭祀,敬鬼神,且禁忌繁多,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及泼污水、灯油于地等”(郑传寅,张健主编:《中国民俗辞典》)。“除夕打破碗盏,次年必遭凶事”;“除夕将灯油泼地,家中必多疾病,或有不利之事”;“是夜忌犬吠,谚云:年夜狗弗叫,来年疾病少”;“人牛喑聋者,是腊月暮之子。腊暮,百鬼聚会,终夜不患,君子斋戒,小人私合阴阳,其子必喑聋”。

除夕宴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餐饮。俗谓“年夜饭”。瓜果毕至,鱼肉咸集,举家团坐,饮酒辞岁。此时,人们即使没有食欲,但是非吃不可,一般都吃一块“鱼头”或“鱼尾”,寓意是“头尾都有余”。大多数地区吃鱼不能翻过身来,不然新年出门会遭翻车、翻船之灾。吃饭时不能用汤淘饭,否则年内出门必逢风雨。一般都有讨口彩的规矩,除了说一些祝福的话外,吃枣要叫“春来早”,柿饼要叫“亭亭顺”,杏仁叫做“幸福来”,豆腐叫做“全家福”,三鲜菜叫做“三阳开泰”,花生果叫“长生果”,年糕叫“年年高”,甘蔗叫“节节高”。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不能不说的,否则新年不顺。就餐前须要先祭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了以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否则就是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否则就是混淆了浇奠与拨水;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进餐时是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这与苗族“踩年饭”的忌讳类似。吃年饭也是苗家最神圣的时刻,全家必须团聚在一起,并排除一切干扰,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不得安宁。

除夕守岁风习由来已久。这天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时要遵守一些禁忌守岁时,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禁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

(二)二月二禁忌

二月二为“中和节”,民间称为“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农谚,意指每年农历二月二,是龙王霹头的日子,这一天要下雨,而且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龙出则百虫伏藏,人们希望借助龙的声威制伏百虫百害,使其不能危害庄稼。因此,这一天要倍加小心,不能动刀动剪动针线,否则,以为会伤着“龙目”,戳着“龙眼”;早晨挑水时,禁忌水桶碰着井帮,否则,以为会碰伤龙头。这一天忌推磨,怕压了龙头:还忌讳喝糊涂饭和疙瘩汤,否则,以为会糊住龙眼,或者令天降冰雹。还有忌妇女回娘家的,据说是怕踩了娘家的粮仓,主娘家减产;更为吓人的是以为妇女“二月二踩了娘家的仓,不主死公爹,必主死婆娘。”与此相反,山东邹城等大多数地方,人们却倒要把女儿接回娘家来住几天,说说知心话,就像俗语所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接女诉冤愁。”

(三)三月三禁忌

三月三,俗谓“上巳节”。上古时代,上巳节为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在这一天,人们要到水边举行招魂攘灾的仪式。河南一带,三月三日民间有大集会。其俗,忌讳是日新出嫁的媳妇回娘家,虞城县一带谚云:“在娘家过了三月三,死了丈夫塌了天。”湖南一带,是日避忌蚂蚁。民间将蚂蚁草放置在桌上及锅灶等处。说是可以驱避蚂蚁。江苏一带,俗谓是日为“荠菜花生日”。乡间妇女都摘荠菜花插于鬓旁,希望荠菜的生殖力量能渗透到自己身上。不插者以为不吉。谚云:“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插无钱用,女人一插米满仓。”说明这种野生植物不但对人,而且对于庄稼也有生殖感染力。

布依族“三月三”是扫寨、祭山节。祭祀时,庙里和寨中都忌任何响声,不能说话。祭祀完后分吃祭品时,不能使汤、屑滴掉在衣裤上,否则以后上山砍柴做活,将受豺狼袭击,牲口将受到虎豹伤害。祭山这天(有的是三天),严禁外寨外乡人进寨。如果外人来“踩山”,祭山就不灵,预示遭灾,要由“踩山人”负全部责任,或出钱重新祭山。七月十五是“鬼节”,白族人在这天接祖宗,因此忌外出,否则路遇鬼魂,不吉利。

(四)端午节禁忌

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五月正是炎热酷暑将临之时,也是流行病、瘟瘴疫疠将发之际,用现代医学观念来看,乙型脑炎与脑脊髓炎此时发病率也最高,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

既是恶月,自然会有诸多禁忌,不宜盖屋,“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不宜赴官,“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不宜套被子,俗信“五月套被无人睡”,“添个里儿,死今女儿,添个面儿。死个汉儿;添一床,必死娘。”忌给小儿剃头,否则,主小儿生癞,多病。忌多雨,否则,主歉收。俗语云:“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五月连阴下大雨,玉皇大帝卖儿女。

古代有关五月死人的故事流传颇多,甚至连五月尤其是这月五日生下的孩子都是不吉利的。民间认为五月生子,各种毒气,疫疾。鬼怪都会侵袭到婴儿体内,对父母不利。《风俗通义》云:“俗说五月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王充《论衡·四讳》也说:“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已举之,父母祸死。”《史记·孟尝君列传》和刘歆《西京杂记》都有类似的记载。东汉有今以处世圆滑而永远也不倒的大官僚胡广,历事六帝,三登太傅。据《世说新语》记载,他也是生于五月五日的。其父母拘于禁忌的约束,将他放进葫芦里扔进河中,幸而未被淹死。后被人收养,终成大器。因托葫芦而生,故取名胡广。《癸辛杂识》记载,宋徽宗赵佶也是这一天生的,但为避俗忌把天宁节(皇帝的生日)改为十月十日。东晋名将王镇恶也生自此日,家人为避俗忌,想把他过继给远房本家,但他祖父王猛很有见地,说:“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于是为孙儿取名“镇恶”,借以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