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深忧远:不计得失图发展
8067100000015

第15章 成功始于计划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清楚计划是什么,其实计划就是设定目标,以及决定如何达成目标的过程。简单说便是“设定目标,指明路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目标的思考与设定,执行方案的构想、比较与决策,组织内外的沟通协调,必要资源的分析、统计与组合,以及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等。计划的过程本身充满挑战,对思维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有这样一个人,他从26岁开始,即从1916年的元旦那天起,每天都会对自己所用的时间进行核算,每个月做一次小结,年终的时候做一次总结。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56年,一直到他1972年去世的那一天。

他所采用的方法是记日记,没有什么能将他的这一习惯打乱——休息、看报、洗漱,甚至于心爱的女儿问他问题这样的小事,他都会记在纸上,做好标记,一丝不苟地记下自己用了多少分钟。

他想方设法对自己的每一分钟进行计划:在乘电车的时候,可以将从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在排队的时候最适合思考问题;散步的时候可以捕捉一些昆虫;如果非要参加一些意义不大的会议的话,正好可以将习题演算一遍……对自己的读书时间他更是进行了仔细的盘算:“清晨的时候,头脑是最为清醒的,我可以看一些如哲学、数学类的较为严肃的书籍;在学到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之后,便要学习一些历史性、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之后,可以看一些文艺书籍。”

不仅如此,他甚至推算出,自己在一个小时之内的看书进度:数学书4~5页,其他类书20~30页。而他自己最感觉满意的则是在1937年7月:“这个月我工作了316小时,平均每天7小时。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应该增加25%~30%。我逐渐改进我的统计。”

他对自己在1966年所用的基本科研时间统计之后发现,总时间为1906小时,超出了原计划6小时,平均每天工作5小时13分;与1965年相比,超出了27小时。1967年他77岁,他对这一年时间的统计是:读俄文书50本,用去48小时;法文书3本,用去24小时:德文书2本,用去20小时;游泳43次;娱乐65次;同朋友、学生交往用去151小时……

在他看来,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宝贵,甚至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他将其视为神的赐予。于是,时间也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这个将时间牢牢驾驭、时时有计划、事事有准备的人,便是当代最为杰出的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长期计划的运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你去好好把握,把握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些细节不但意味着你的处事方略,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你是否能够成功,因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一个整体的职业或生活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对人生的计划是清晰明确还是模棱两可,直接决定着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大凡富有的人,从来不会让自己的梦想与期待成为虚幻中的海市蜃楼。

成功,是每一个奋斗者的热烈企盼和向往,是每一个奋斗者为之倾心的夙愿。在计划的推动下,人就能够被激励、鞭策,处于一种昂扬、激奋的状态下,去积极进取、创造,向着美好的未来挺进。作为21世纪年轻人,应当志存高远,但计划也必须是符合内心的渴望并切合实际的。如果你只是含含糊糊地给自己确定一个大概的计划,希望在行动的过程中再加以调整或更改,那么,即便你的计划再远大宏伟,也只能是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

有些人的计划用笼统的词句表达,比如说:“当一名成功的医师。”有的则比较具体,如:“要发明能有效治疗胃痛或头痛的药物。”

广泛的事业计划也有用,因为它们有整体的观点,可以解放想象力,帮助我们探究所有可能的选择。但是,广泛的计划却不能使我们确定自己所要做的是什么,由于这个缘故,我们需要具体的事业计划。

如果暂时无法达到中心计划,不妨设定一个较小、较易达到的计划,并竭力工作直至达到。举例来说,找出更快、更有效率的方法来完成每天的例行工作,或者是趁自己精力旺盛的时候就先选做最难的工作,简单的则稍后解决。许多小的成功终会引来更大的成就。

美国有个84岁的老太太昆丝汀·基顿,1960年曾轰动了美国。这位高龄的老太太,竟然徒步走遍了整个美国。人们为她的成就感到自豪,也感到不可思议。

有位记者问她:“你是怎么完成徒步走遍美国这个宏伟计划的呢?”

老太太的回答是:“我的计划只是前面那个小镇。”

基顿老太太的话很有道理。其实,人生亦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发现自己的人生计划,并为实现这个计划而努力工作。如果你能把你的人生计划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帮助你随时集中精力,发挥出你人生进取的最高的效率。只是,一定要记住,你在表达你的人生计划时,一定要以你的梦想和个人的信念作为基础。因为这有助于你把自己的计划订得具体,且具有现实可行性。

计划必须是具体的、可以实现的,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计划不具体——无法衡量是否实现——那会降低你的积极性。为什么?因为向计划迈进是动力的源泉。如果无法知道自己的计划前进了多少,你准会泄气,甚至甩手不干了。

人生计划,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一个个量化的具体计划,就是人生成功旅途上的里程碑、停靠站。每一个“站点”都是一次评估、一次安慰、一次鼓励、一次加油。

一句话,计划要量化,才能对成功有益。能否量化,是计划与空想的分水岭。计划必须实在,而且不要太遥不可及,应该是在达得到的范围内,千万不要错认为自己应该或能够在一天里建造一座罗马城。如果你今年无法达到你的最终计划,那就先订一个短期的计划吧。

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辈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生命计划,决定一生的方向,往前推订十年、五年、三年计划,最接近此刻的长期计划是一年,最后是一个月、一周、一天。

路·霍兹在担任圣母足球队首席教练之前,不过是想自己玩玩球罢了。但是当他为高中校队出赛时,他的体重只有115磅。霍兹了解他的体重实在太轻了,不过,他踢球的欲望是如此迫切,于是他拟订了一个计划。球员的十一个位置图在他脑海中记忆得十分清晰。因此,不论任何一位队员受伤,他都能立即冲上去补位。这样他就不是只有一个机会,而是有十一个机会。

制订短期计划,正是对慢工出细活这一铁律的印证。由于工作堆积如山,非得马上动手,否则干不完,于是有人立了一个牌子,提醒自己:“现在就做”。其实,匆匆忙忙不见得能够把事情办好,最好还是先坐下来,养养神,放松情绪。能够想一想刚才的想法,就更有好处。

有短期计划的人,比轻率行事的人更明智。所以,假如你有一个广泛的事业计划,而你想要拟订一个计划,订出具体的计划,下面是你应该做的:在纸的顶端写下那个广泛的计划,然后自问:“我如何达到这个计划?”把它们记录下来。现在,这些计划已经足够具体了,能提供你所需要的帮助了吗?假如仍旧不能,再就每一点发问:“我如何达到这个计划?”最后你会发觉,眼前出现的是金字塔形的计划图,塔尖是广泛的计划,底部则是无数的具体计划,它们直接指向有范围的行动计划。

有些人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究其原因莫不是因为自身缺少必要的计划。那些成功者永远都懂得如何去设计自己的未来,甚至于他们的每一步都有精密的设计,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工作才会更加顺利而高效。他们会认真地计划自己想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最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而明确地写出。他们将每一步都分得很清楚,以此作为决策指导。这种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的行动,会使自己坚持原来的既定方向,不受他人或者外界环境的影响。按照所制订的方向,一步步地接近目标,便可以轻松地达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