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言约旨远:练就一副好口才
8067400000047

第47章 掌握倾听的技巧

有效的倾听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倾听,不仅仅是你的一种同情心和理解力让自己拥有了更多的朋友,也不仅仅是你的阳光在单向地付出。每个人的生活都要经历风雨,每个人都是一部蕴含丰富的教科书,甚至百科全书,那里为你提供可以借鉴的养分和可以阅读的人生之歌,它会时时提醒你,避开生活中的泥泞与沼泽,让你成功。所以,我们要善于去接近和去爱周围所有的人,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倾诉,用心地倾听,就是一种深爱,你的爱,就可以带给大家温暖和阳光。有效的倾听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技巧。认识自己的倾听行为将有助于你成为一名高效率的倾听者。

倾听往往被认为和当作听见,这是一种危险的误解,会导致“有效的倾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的错误看法。结果,管理者很少致力于学习发展倾听技巧,不知不觉地就忽略了这一重要的交流功能。作为听者,人们只有35%的效率。有效倾听的缺乏往往导致错失良机,产生误解、冲突和拙劣的决策,或者因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而导致危机。

倾听,是人们建立和保持关系的一项最基本的沟通技巧。倾听也是一名成功人士所应具备的至关重要的素质。美国的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公司主管们的平均时间分配是:9%的时间在“写”,16%的时间在“读”,30%的时间在“说”,45%的时间在“听”。可见,在倾听中实现沟通、实现管理非常必要。

如今,倾听也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视为成功管理的必要条件。对于那些渴望事业有成的人来说,学会倾听已成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

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说:“人际沟通始于聆听,终于回答。”没有积极的倾听,就没有有效的沟通。

戴尔·卡耐基认为:在沟通的各项能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的能力。滔滔不绝的雄辩能力、察言观色的洞察力及擅长写作的才能都比不上倾听能力重要。

倾听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倾听是我们获取更多信息,正确地认识他人的重要途径。古人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个人如果总是张嘴说,学到的东西会很有限,了解的真相也会少得可怜。相反,如果善于倾听,乐于分享别人的信息与情感,别人也会乐于给出建议。由此,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发现许多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任职初期,当有下属需要他的帮助时,他几乎无法告诉他们什么。但庆幸的是,这位总经理深谙倾听的技巧,所以不论下属问他什么,他总是回答:“你认为自己该怎么做呢?”通常,这么一问,下属们会提出各种方法。在倾听下属说话中,他了解到很多情况,这样他就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选择,最后他的下属总是满意的离去,心里还对这位刚上任的老总赞叹不已。

倾听是一种礼貌,是尊重说话者的一种表现,也是对说话者的最好的恭维。因此,倾听能让你了解自己的沟通对象想要什么,什么能够让他们感到满足,什么会伤害或激怒他们。有时,即使你不能及时提供对方所需要的,只要你乐于倾听,不伤害或激怒他们,也能实现无障碍地沟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俗话说:“只有很好地倾听别人的,才能更好地说出自己的。”如果说沟通的艺术是听与说的艺术,那首先是倾听的艺术。

曾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口才很好,是有名的“名嘴”,非常善于在街头与在场的听众沟通。即使用“倾倒所有人”来形容他的沟通魅力也不为过。

对于他非凡的沟通才能,许多人都很好奇。有关人士对他进行了仔细分析,结论是:他具有“听话”的涵养。原来,相比一般的国家领导人,他更加重视民意。每天,他都会一视同仁地接见民众。即使是在细微的事情上,他也会认真倾听。这种专心倾听各种意见的态度与习惯,让他从民众那里获得了更多真实的信息,让他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民意,什么样的话能打动民众。

在古希腊,各小国与个别的国家进行谈判时,国王都是派使者前往。这些使者大多数都是倾听高手。因为在那个时候既没有录音机,又没有书面合同,所以这些使者就只能用心倾听谈判会上的内容,回国后,再将听到的内容向国王一一传达。传达要求精确,使者的责任重大,传达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错误都可能让其丧命。其实,这些使者在听的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接受了一定的训练,能做到在倾听过程中,心无旁骛。

通常来讲,生活中的人们很难拥有使者那样的听力,不够用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或许一边听,一边想着自己的事情。倾听,作为沟通技巧中最重要的一大因素,似乎又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因素。

人们倾听的能力之低下,也许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女主人想看看到底多少人能做到用心倾听,在呈上蛋糕时,她对那些正谈论得热火朝天的客人们说:“蛋糕来了,我在里面加了点砒霜,你们尝尝好不好吃。”居然没有一位客人对此话有所反映,他们继续谈论着,还一个劲地夸蛋糕好吃。

想象一下我们在听音乐、看电视、看电影时的表现吧!聚精会神、全心投入,于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便记住了其中的内容,我们甚至能把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倒背如流。可是,当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或同事在对我们说话时,我们常常会一边想着心事,一边询问:“你刚才说了什么?”“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与场所,倾听效果大相径庭。这只能说明:一个人倾听效果的好坏,不在于其倾听能力的高低,而在于其用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