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倾听是我们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有效信息,了解更多的事实。但是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以至于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而且人们在抒发自己见解时往往带有主观情感。所以,如果我们完全相信某个人的话语,则很可能影响自己的判断,作出错误的决定。
在大山深处的小屋里住着一个猎人。猎人养了一只老鹰和一只鹦鹉,老鹰帮助他狩猎,鹦鹉帮助他消磨时间。闲暇时刻,猎人总喜欢教鹦鹉说话,和它玩耍。
一天,天气晴朗,猎人到山下小镇和朋友聚会,顺便用捕获的猎物换一些生活必需品。他高高兴兴地带着老鹰和鹦鹉去市集,由于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自己的朋友,猎人匆忙之中被石头绊了一下,肩上的老鹰惊吓地飞了起来,利爪抓到了猎人的脸,留下了丝丝血痕。猎人抚摸着被老鹰抓疼的伤口,十分生气,不由得数落老鹰的不是。
鹦鹉说:“我觉得老鹰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平常打猎时也只会飞来飞去,什么忙也帮不上,养它真是浪费粮食,还不如换几只鸡来养,即使打不到猎物,也有鸡蛋吃,比养老鹰划算得多。”猎人听了,觉得鹦鹉说得很对,便到市集用老鹰换了五只鸡。回到山上猎人就按照鹦鹉的方式打猎、养鸡。
可是山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木,没有老鹰的帮忙,猎人无法掌握猎物的行踪,只能打一些小动物。
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寒冷,山区的气温更加低了,那些鸡不但没有如期繁殖,反而在严冬中一只只倒下。打不到猎物的猎人只有很少的食物勉强自己过冬,更别说去顾及鹦鹉,结果鹦鹉在严冬里饿死了。
猎人仅仅偏听鹦鹉的意见,就将老鹰卖掉,结果使自己的捕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没有食物加上天气恶劣导致小鸡冻死了,猎人生活质量变差了,鹦鹉也没幸免被冻死的噩运,这就是偏听的结果。当人们遇到问题时,总是喜欢询问与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意见,但大多数给予意见的人总是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如果我们轻信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每个人由于专业的不同、个性或环境条件的差异,对于事情的看法与判断亦不尽相同。明智的人应该采纳多方面的意见,综合判断,切忌意气用事。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出处来源于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唐太宗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他经常向群臣请教如何能做一个好皇帝。一次他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广泛听取意见,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广泛地听取意见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轻信某个人的意见,很可能造成重大失误。只有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把事情做好。
乐羊是魏国的大将,魏王派乐羊带兵攻打中山国,乐羊久攻不下。平时跟乐羊有过节的人,就乘机向魏王说:“乐羊将军可是我国的常胜大将,这次却打了这么久还没凯旋,不免让人怀疑。我听说他的儿子被中山国绑为人质,他很有可能会背叛我国,投降中山国。请大王三思。”
一年之后,乐羊灭了中山国。他回到魏国面见魏王时,魏王给了他一个大箱子,他以为这是魏王给他的犒赏。待乐羊回到家,打开箱子一看,不是满箱子的金银珠宝,而是一箱子大臣们诋毁他的奏章。乐羊看着这满箱子的奏折,觉得比满箱子金银还要珍贵,从此他更加效忠魏王。
如果魏王偏听部分大臣的那些谏言,将乐羊召回作出相应的处罚,那这场战争很可能就会以失败而告终。生活之中,我们总会听到别人谈论对某人的看法,倾听的过程就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别人的话语会有意无意地影响自己的观点。俗话说“货比三家”,要想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多听、多想。
中国有句老话讲的是:“耳听是虚,眼见为实”。那意思就是:只有亲眼目睹才是可靠的信息,否则只凭耳朵听来的,就都是不可信或者靠不住的。所以,就又有“道听途说”与“耳食之言”的说法,反复强调要相信眼睛,而不偏信耳朵。
的确,不管是干工作、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单凭用耳去听,甚至仅仅是“浅听即止”、“偏听偏信”,那是要出问题甚至会受骗上当的。所以认真的学者、仁人,大都强调“亲躬实践”、“身体力行”,必须经过自己去干、自己去看、自己体察、自己去感受,才能下结论。于是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谚语。
所谓“耳听是虚”,应当是对那些夹杂有虚妄不实之词的信息和听了之后全盘照收,不加任何校核、分析与判断的唯听是从、浅听即止的做法而谈的。
中国人忽视听的重要性的另一说法是“百闻不如一见”和“勿信耳之言”等。的确“道听途说”不如亲眼目睹可信可靠,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条件有限、时间有限,不可能“事必躬亲”,凡事都要身临其境,去做亲眼目睹的调查,当然也就更别提上面所说的那些上当受骗的错误观察了。于是,听也就自然而然地要派上重要作用,起到重要作用,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获得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来源。同样有句古话,说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就充分显示了听的重要性。失聪和失明,对于一个人来说,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忽视谁都是错误的。
由于现代文明的飞速进步与科学的日新月异,知识的创新与积累已呈如潮之势,光凭直接探求是绝对办不到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二传、三传乃至七传、八传,这时,听也就更具有重要性了,任何忽视、轻视、歧视听的作用的思想,都是不对的,对此我们不能没有正确的认识。
永远认为“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的旧思想,应当进入博物馆了。现在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已不是要不要听,而是如何听?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