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戎马一生建奇功:郭子仪
8073300000013

第13章 立志戍边,尽显其才(1)

郭子仪武举及第后担任的左卫长上职务,从军政指挥系统上,属于宰相管辖的府兵十二卫系统。十二卫系统也称“南衙兵”。左、右两卫的任务,主要是担任宫内各殿及宫外四周警卫。后来,就被调到北部边防部队,镇守边陲。守边部队的生活是很艰苦的,特别是北部边境。多是沙漠,夏季炎热,冬季严寒,还要时刻警惕突厥的进犯。郭子仪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因屡立战功,被逐步提升为单于都护府的副都护。据记载,郭子仪中了武状元之后被授为左卫长上、改河南府城皋府别将、又改同州兴德府右果教左金吾卫知队仗长上、又改汝州鲁阳府折冲知左御林军长上、又迁桂州都督府长史充当管经略副使、又改北庭副都护充四镇经略副使、又除左威卫中郎将转右司御率兼安西副都护、改右威卫将军阿朔方节度副使、改定远城使本军营田使、又加单于副大都护东受降城使左厢兵马使、又拜右金吾卫将军兼判单干副都护、又拜左武卫大将军兼安北副都护横塞军使本军营田使。

唐开元二年(714)八月,十万吐蕃大军从河西九曲之地出发,进攻临洮(今甘肃岷县),进至渭源(今甘肃滂源)。唐玄宗命薛讷为陇右防御史,率兵迎击,十月大破吐蕃军于武街(今甘肃临洮东)。从此以后,吐蕃虽然经常派遣使者向唐廷请和,但是并不是真正的求和,而更像是缓兵之计,每次求和之后,又会不断地有吐蕃兵侵扰边防地区。在后来很长的时间里,这些骚扰和潜在的危机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消除。

突厥方面,自从张仁愿筑受降城后,突厥默啜可汗将其兵力从东线转移到西线,开元二年(714),遣兵围攻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被唐军击败。开元四年(716)六月,默啜在北征九姓拔野古之后,在归途中被拔野古残部袭杀,随后,没过几年突厥势力复振。开元八年(720)九月,突厥又发兵骚扰甘(治今甘肃张掖)、凉(治今甘肃武威)等州,并且打败了唐河西节度使杨敬述。开元九年(721),又大败唐军。开元末年,由于突厥内部出现了利益冲突,发生了内讧并且互相厮杀,最终导致了突厥的分散和衰落。突厥衰弱后,一些分散的部落开始归附唐朝,直到开元十八年(730)由于突厥势力又发展起来,一些初归附唐朝的蕃族部落又降服突厥。

在契丹方面,开元二年(714),契丹大败并州节度使薛讷。边防地区几乎是长年的战事。随后,唐玄宗又多次出兵征讨,直到开元二十二年(734)才将契丹军打败,改变了以往东线的不利的军事形势。但是,这些蕃族部落都不是真心归附,等到时机成熟,他们又开始公开与唐朝作对,侵扰边境。

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原属西突厥的突骑施部攻占碎叶镇,成为天山以北最强大的部落。唐朝采取与其联合共同控制天山北路的策略,于开元七年(719)册立其可汗苏禄为“忠顺可汗”。此后直至开元二十一年(732)前后,双方关系虽然也有波折,但基本上保持和睦。突骑施汗国在这一时期,西抗大食(阿拉伯帝国)向东扩张,承担着捍卫唐朝西部边疆的重大任务。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北庭都护刘涣失察偏信,擅杀突骑施前来进行绢马互市交易的使者,导致了双方悲剧性的武装冲突。唐朝从河西(甘肃武威)和内地调集大军,在北庭节度使盖嘉运和安西四镇节度使王斛斯指挥下,两路合势夹击,血战三年,击败了突骑施。开元二十五年(737),苏禄可汗死于内乱。至开元二十七年(739),盖嘉运挥师打破碎叶,兵锋直指怛罗斯(哈萨克斯坦国江布尔)。唐朝虽然取得了威震西陲的军事胜利,但却是自毁藩屏,与东扩的大食帝国直接为邻,造成了新的边疆危机。

唐朝边境很少有过安宁,这些都让唐玄宗感到不安。大约在开元十五年(727),郭子仪被调到西域任职,担任边州军政官员。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控制天山南北两路,是唐朝西北边疆的门户。郭子仪在驻屯戍防和边疆战事中,锻炼指挥才能,积累统治经验,很快就成为了一位边务练达的高级将领。在这之前,他还在南疆驻守边陲。郭子仪离开京城长安后,前先后任职的桂州、北庭、安西、朔方、单于府、丰州等府州,都属于唐朝的边疆地区。当时的桂州属岭南道,距京城三千余里,地处偏远,人口稀疏,荒陋落后,北方人无不视南下任职为畏途。由于岭南是俚、僚、蛮、汉等多民族杂居地区,唐初即实施郡县之制和羁縻之制并行的统治方式,设置都督府(都督府是唐初于“缘边及襟带之地”设置的军政机构,“掌所管都督诸州城隍、兵马、甲仗、食粮、镇戍等。”即统筹管理辖区内的镇防事务。其长官都督之下,有别驾、长史、司马为上佐,辅助管理各项军政事宜。),筑城置军,作为镇抚控制的据点。州县长官则由当地的冯、宁、韦、黄、侬姓等豪强大族担任。其州县大多无城郭,而以豪族酋帅在岭洞险要之地修筑的坞堡宅第为治所。这些地方豪强都是聚族而居,拥有私兵,据险而守。各家豪族之问多以联姻方式互结盟援,又常为争夺地盘而恃强凌弱,相互攻击。虽名列李唐版图,其实是豪强大族的世袭领地。到了南疆之后,郭子仪担任都督府长史和经略副使,是边疆府州中职责重要的官员。经略使属于差遣性质的军政官员,负责安抚蛮、俚,平定叛乱,经略副使则协助其上司履行职责。唐朝前期,由于中央政府在岭南地区奉行“怀之以德”的统治原则,政治上对豪族大姓恩威并用;经济上兴修水利,推广中原的生产技术;文化上传播孔孟儒教,基本上保持着稳定的局势。虽然时有酋帅起事称乱,但均遭残酷镇压。郭子仪在南方任职届满后,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被调往西域地区。北庭和安西两都护府分处天山南北。北庭府距京城五千余里;安西府更远在北庭府西南两千里。天山山脉高峻积雪,山南山北自然地理条件多有不同。山南的图伦碛(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南北两条交通线上,分布着一块块依靠高山融雪滋润的绿洲,水草丰茂,从很早就生息着从事农耕的城邦居民。唐朝政府在这些绿洲上设置军镇,驻兵防守,就能控制住整个山南地区。

郭子仪在北庭和安西任职期间,正值西域形势激烈动荡时期。他要协助都护府长官抚辑诸蕃,征讨叛离,训练士卒,督理屯田,从而得以锻炼沙场指挥的军事才能,积累处理蕃务的经验,逐渐成为一名练达边务的高级军政官员。在开元二十五年(736)前后,唐军又在西域地区全面掌握了控制权。郭子仪奉调回到京畿北邻的关内道,担任朔方镇节度副使,他的官职也升至右威卫将军(从三品)。

在西域的边防上,突厥一直是唐朝的心腹大患。自唐朝初年起,北方的强敌是雄居大漠南北的东突厥汗国。隋末丧乱,东突厥威服塞外,屡有凭陵中原的野心。唐高祖(李渊)在位9年,东突厥入寇就达7次,大肆抢掠男女人口、财帛和牲畜。武德九年(626)八月,唐太宗李世民新立,东突厥10万大军入关中,前锋直抵京城渭桥之畔。唐太宗被迫倾府库金帛,订立屈辱的城下之盟,东突厥才退兵北去。贞观三年(629)冬天,唐军10万兵马数路并进,深入大漠,以犁庭扫穴之势,击灭东突厥。唐太宗洗雪了城下之盟的耻辱,采纳大臣温彦博等人的奏议,将10余万突厥降众,安置于河套以南东自幽州(北京西南),西至灵州的丰、胜、灵、夏、朔、代诸州境内,实行类似“民族自治”形式的羁縻统治。此后50年,北边没有大的战事。唐高宗(李治)永淳元年(682),漠南突厥贵族叛唐复兴,史称“后突厥”。至默啜可汗(691-716)时期,后突厥拥兵达40万,复据大漠,频频南侵,与唐朝时战时和,北疆从未安宁。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旦)复辟。他在边疆政策上,缓解西线形势,加强北线防御,志在彻底解决后突厥南侵的威胁。景龙二年(708),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张仁愿乘后突厥西攻突骑施之机,夺取漠南之地,随即在黄河北岸以突厥人祭天的拂云祠为中心,营筑了可供大军集结的三座受降城,断绝后突厥南下之路,并在牛头朝那山(内蒙包头东北)以北设置烽堠1800余所,从而改变了唐朝长期以来阻河而守的被动形势。

为了保守阴山防线,唐王朝的军事部署是依托黄河,以朔方镇、丰州(内蒙古五原西南)、胜州(内蒙古十二连城)、单于都护府(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及河东镇构成拱月形防线。朔方与河东两镇(节度使)互成犄角之势,共御突厥,捍卫北疆。朔方节度使设置于开元九年(721),统辖经略军、丰安军、定远军(城)、三受降城、安北和单于两都护府,屯兵于灵、丰、夏三州境内,管兵6.47万人,战马1.43万匹。河东节度使设置于开元十八年(730),治所太原府,统辖天兵、大同、横野、苛岚四军和云中守捉,屯兵于太原以北的忻(山西忻县)、代(山西代县)、岚(山西岚县)三州境内,管兵5.5万人,战马1.4万匹。太原西临黄河水,东依太行山,北控雁门关(山西代县西北),南屏东、西两京,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北边重镇,也是自长安通往燕、代之地的要道。河东节度使的辖区,大致为今山西省的中部和北部。

开元末年至天宝年间,牛仙客、王忠嗣、张齐丘、安思顺先后担任朔方节帅。郭子仪深蒙牛仙客的信任,于是成为单于、安北两都护府判理,经略阴山防线,并成为负责方面的戍边宿将。当郭子仪奉调来到朔方镇时,担任节度使的是泾州鹑觚(甘肃灵台)人牛仙客。此人起家之初为县衙小吏,后以累积军功升迁至河西(甘肃武威)节度使。他为人诚信,居官清勤,在河西节度使任上,致力营田,节省开支,仓库充实,器械精利,考绩突出,得到唐玄宗嘉奖。

唐玄宗开元二年(713),朔方军大总管郭元振因西受降城(内蒙古五原西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与黄河西岸的丰安军(宁夏中卫)之间,千余里地无军城,辽远空阔,烽堠杳渺,致使丰安军形势孤单,故特置此城,作为行军计集之所,招募兵士5500人驻扎镇守。其后,驻兵逐渐增至7000人,并有战马2000匹。信安郡王李神担任朔方节度使时。又修筑了羊马城,幅员14里。定远城当南北大道,西面不到百里便是贺兰山。此山南北长约500里,东坡陡峻,实乃边城的天然屏障。贺兰山与黄河之间,土地平沃,有良田数千顷,可引水灌溉,又有池盐出产,尽收土地之利,足以赡给军储。而且,唐朝自开国以来,凡边疆驻兵戍守之地,有条件的,皆置屯田,耕种垦殖,充实兵粮马料,节省漕转费用。

开元二十四年(736)四月,深得玄宗欢心的李林甫升任中书令,他举荐牛仙客入朝担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列宰相,并遥领朔方节度使(至开元二十八年十一月)。这样,郭子仪作为牛仙客的下属,二人之间有了比较切近的关系。开元二十七年(739)四月,唐玄宗任命李林甫为吏部尚书兼中书令,牛仙客为兵部尚书兼门下侍中。二入总管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大权。牛仙客上奏,改任郭子仪为定远城使兼本军营田使。早在太宗贞观初年,凡边州沃衍有屯田条件的,则设置营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