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戎马一生建奇功:郭子仪
8073300000005

第5章 告别父母,只身远游(1)

郭子仪在少林寺高僧的指点下,武艺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而此时的郭子仪也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远行投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师傅走后,郭子仪的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这年正月刚过初十,年轻的郭子仪便闹着要远行,说是好去看看并州的元宵节。其实,他的父亲早就看出来他的心思。

宪州地处吕梁山区,三面环山,周围是连绵起伏的黄土峰峦,到处是沟沟壑壑。此时虽然是新春时节,可是山上还是堆积着残雪,让人感受到春天气息的是,山上那些光光秃秃的树干上染上了嫩绿的新芽,和煦的阳光晒得人暖洋洋的,不时有几个燕子出现在摇曳的青树枝上。

唐开元二年(714)正月初十早上,在河东宪州郭敬之的刺史府第里,春节的气氛依然还在,此时外面路上的积雪还没有化尽。就在这个时候,刺史府的大门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了一堆人,看那阵势像是有人要出远门。果然,很快在这群人的最前面有一位年轻人牵着一匹名叫九花虬的黑底白花的高头大马,此时的他显得威武有神,但也有些依依不舍。在他的旁边走着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后面跟着几个丫环和仆人。这最前面的年轻人正是郭府的少公子郭子仪。这个时候,他年方十八,身高七尺二,相貌堂堂,气概轩昂。只见他两道浓黑的倒八字眉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丹凤眼,一双玲珑若雕的悬胆鼻镶嵌在棱角分明的厚嘴唇上面,使他显出和蔼可亲的性格,一说话便露出两排白玉般的牙齿。郭子仪头戴一顶白缎子斗笠,身穿团花石青底箭袖衫,外披黑底碎花大氅。站在郭子仪右边的是他的父亲郭敬之,现任宪州刺史。虽然已经显得有些年衰,但是远看依然是雄风犹在。站在郭子仪左边的老妇人是他的母亲郭夫人,她身材略显富态,虽穿着朴素,但却有大家闺秀的气质。郭夫人挽着儿子的左手,脸上挂着泪花,口里在不停地和儿子说着话,像是有很多的嘱咐。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话说得一点不假,更何况这是他们唯一的儿子。

很快,仆人簇拥着主人,将这家的少公子郭子仪送到了门口。出了府第大门,郭敬之便拉住了妻子的手对儿子说:“孩子,我们不送了,愿你一路顺风。到了并州别忘了捎个信儿回来。”其实,郭敬之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不让夫人因为看到儿子走远而过度伤心,他明白儿子很有志气,如果过多的说那些话会让他感到放心不下,所以在送行的时候,他总是显得很平静。郭子仪踏上了马蹬,回身向父母拱了拱手,说:“爹爹,娘亲,请多保重,孩儿走了。”这时,虽然周氏是很有涵养,但是一想到儿子将要远离她,还是忍不住哭了出来。她知道孩子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而且前途未卜。随着一阵马蹄声,郭子仪和九花虬便消失在远处的街道上。郭子仪要去的地方正是三百多里外的山西并州,当时是唐朝的陪都,人们叫它为北京(不是现在的北京)。开元十一年(723)后改名为太原。很快,郭子仪便扬鞭赶着他那匹九花虬,穿过了清晨冷寂的街市。不一会就驰上了官道往东南绝尘而去。

郭子仪一路奔驰,走了一段时间,由于此时正是春寒料峭,天气还是非常的冷,赶了一段路,马也非常的疲乏,嘴里不断地喘着粗气。于是,郭子仪就下马走了一会。他一边赶着骏马,一边在想着自己即将要谒见的那个名震边关的薛老将军,不知他长得什么样子。郭子仪走着走着,大约过了两三个时辰,经这一路颠簸,再加上天气寒冷,体力消耗得非常快,郭子仪感到肚子有些饥饿了,而且这马也应该食些草料了。但是,抬眼一看,并没有看到村庄酒肆,于是他牵着马又坚持走了一段,终于他看见前面有一个小镇,他便策马飞快地跑了过去。郭子仪进了集镇在一座二层的小酒楼门前停了下来。他把马缰绳系好在门前的柳树上,便进去上了楼,找了个好座位坐了下来。这时,店小二马上走过来给他倒茶水,郭子仪随便点了几样菜吃了起来。

这时从外面涌进了一群人,走在前面的那人年纪十八九,长得精瘦,面如黄纸,头戴幞头,内穿橙红色箭袖短衫,外披淡黄团花棉袍,看这个人是蛮精明的,旁人都叫他张大哥。这个张大哥不断地招呼客人,叫他们到楼上就座。这群人足足坐了七八桌。郭子仪一边吃饭,一边张眼看看这个张大哥对人们说什么。郭子仪招手把店小二叫了过来,问他这个张大哥干什么摆酒。那店小二长叹了一声,便说了出来。原来,这个地方叫王家庄,大半村民都姓王。村里有个大户叫王贵,他有个独生子叫王奇,还有一个养子叫张信,比王奇大一岁。这个王奇平素娇生惯养,不喜欢读书,只好打拳脚。王奇喜欢结交朋友,更喜欢练武之人。他一听说那个人会武功,便把人家请到家养起来,大鱼大肉地给他们吃,这样一来,很多只懂得一点三脚猫功夫的人往往也去凑一份,也是这王家有钱有势,所以王贵并没有在乎这些。而这些人看到这王奇非常好骗,于是便纷纷前来。那养子张信也喜欢练武,但是他只结交两三个有真功夫的人,经常在一起练练拳脚,打打刀枪。

后来,王贵王员外因为年已老迈,身体不好,在一次外出的时候偶感风寒。一般人得了这病,吃几副草药就能够痊愈,但是王员外的病一直未见好,而且还有加重的迹象。此时还是正月,天气很冷。有一天,王贵王员外的病又突然加重了,这次他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了。于是,便寻思着要交代后事了。他把张信和王奇叫到了身边,说:“我死后,由养子张信管理家业。奇儿,凡事要听你哥的话,不管办什么事情,都要与你哥商量。”王奇听后很是气不过,但为了让老父亲安心离去,他便不作争论。张信料理完后事,便按照遗嘱,成了王家的当家人。他为人精明,很会管理家业,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听他的话。王奇开头还能遵父嘱,听张信的话,时间长了,他便忘记了老父的教导。他又开始以武会友了,经常把那些所谓的武林中人请来,给他们好吃好喝,这样一来,没过多久便花去了不少银两。看到义弟这样挥霍,不务正业,张信心中感到非常担心和着急。于是,有一天他便找到义弟,劝他说:“兄弟,你不能这样乱花钱了,否则,爹爹那点血汗钱,不用几年便会给你花完。那时我们如何对得起死去的爹爹?”听到张信的这些话,王奇不仅没有领情,反而怒火中烧。他完全不顾及王员外临终前的嘱咐,恶狠狠地指着张信的鼻子说:“我花的是我爹的钱,用不着你这个外姓的来管!”张信听后也很气愤,便说:“好,我不是你王家的人,不想再管你!明天,我叫王家的族长、老前辈等来评评理,如果他们认为你做得对,我就把这个家产全部移交给你。”第二天,也就是这一天,张信便请了这一群王家的老前辈到酒楼来论理。

郭子仪正在听店小二讲这两兄弟的事情,忽然听到外面“咚”的一声巨响,接着便听到了外面乱哄哄的声音。这时,一个伙计从外面跑上了楼,气喘吁吁地说:“张大哥不好了!你那个傻兄弟带了一帮人来闹事,还把村头那两个大石磙摆在了酒楼门口,搞得外面的客人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张信听罢便走到窗口往楼下看,果然是王奇正带着一伙人站在门口想闹事。郭子仪也走到窗前往下看,只见有两个巨大的石磙挡在门前,一个黑黑胖胖的后生正指着上面骂个不停,他就是王奇。王奇捶胸顿足地骂了一通后,便挽起袖子朝两个手掌吐了两口唾沫,然后两只手紧紧握住一个大石磙铁心的一头,“嗨”地吼了一声,便把这个大石磙的一头提了起来,“轰”的一声又将大石磙这头放了下来。王奇朝楼上大声地说:“你们听着:谁再敢对老子说三道四,老子就把他像这个石磙一样拧起来!”楼上那些王姓前辈个个吓得发抖如筛糠,都不敢再吭声了。张信也是会一些拳脚的人,看到这样的阵势,他并没有害怕,而是非常的生气,因为王奇连这些王氏家族里的长辈们都不放在眼里。眼前的这些郭子仪早已看得真真切切。但是此时,张信却有些为难了,虽然他也会一些拳脚,但是也不好和义弟动手。正在他感到左右为难之际,郭子仪说了一句:“兄台莫愁,待我去看看。”说完郭子仪便纵身从窗口跳了下来。“好身手!”楼下的人称赞道。

看到楼上有人下来打抱不平,王奇瞪了两眼问郭子仪:“你是谁?干吗管老子的事?”郭子仪不出声,他把双手掌平放在胸前,然后气运丹田,侧身抬起右脚用力往右边那石磙蹬了一脚。只听到“轰”的一声,那石磙滚出了一丈多远。郭子仪又跳到左边的石磙上,双脚一蹬便像杂技戏班蹬大皮球那样,“隆隆”地滚到了街上。“哗!”周围的人都喝彩起来,王奇惊得目瞪口呆,很久都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王奇说:“这位大哥,你确实神力无比,小子不及,但不知你的身手如何,特向你请教一二。”郭子仪缓了一口气,说:“好,不才有请。随便你用任何兵器,我只是空手与你较量。若在三回合之内夺不下你的兵器,不才便向你下跪。”“好,男子汉讲话算数。来,把我的家伙拿来。”这时,王奇的一个徒弟递过来一把明晃晃的钢刀。

郭子仪平静地说:“让你先出招。”“好,那么你就看刀吧!”王奇话到刀也到,“嗖”的一声使了个“晴天霹雳”,大刀直往郭子仪的头上劈去。郭子仪不待钢刀劈下,马上闪身,右脚向前迈上了一步,然后来了个抬头望月,他的左掌架在头上,右手在下方平摆着掌,眼睛看着王奇。只见王奇将刀一收,转身用刀劈向郭子仪的左肩。“好!”郭子仪迅速飞起右腿,来了个“左翻天印”,只听到“口当”的一声,王奇的钢刀掉到了地上。王奇恼羞成怒捡起钢刀,来了个“白蛇吐信”,接着用扫堂腿进攻。郭子仪腾起双腿,然后来了个“倒踢紫金冠”,“口当”的一声,王奇手中的钢刀又掉到地上了。张信看见王奇打不过郭子仪,便急忙上前作揖,说:“这位大哥,兄弟无礼,万望大哥海涵。”郭子仪尚未回话,那王奇己跪倒在地上,向郭子仪磕头:“我服输,我服输,恳求师傅收我为徒。”郭子仪伸出双手拉起了王奇,说:“你要拜我为师,我的年纪跟你差不多,这不行!”

“不,我反正跟定你了。我不再跟张大哥争家产了,一心服侍你。”张信见义弟跪拜师傅,于是也向郭子仪作揖,并说:“大哥,我也想拜你为师。”看到这种场景,郭子仪显得有些意外:“哈哈,我叫什么名字你们都不知道,就要拜我为师,这岂不好笑。”

“那么便请教师傅大名。”张信恭恭敬敬地说。郭子仪便将自己的名字讲了出来,并说:“既然两位那么诚心,我便想与你们结拜金兰。”“好!”张信、王奇异口同声地说。兄弟两人将郭子仪请上了楼。张信叫人点上了香火,三人一起跪了下来,手拿香火齐声说:“我们三人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从今后有福同享,有难共当。”大家对起生辰八字,郭子仪比张信大一岁,因此郭子仪便是老大,张信是老二,王奇是老三。这三兄弟便请王家在座的长辈一起痛饮一番。

在酒桌上,张信问郭子仪:“大哥,你今天想到哪里?”郭子仪对他们说了想去并州投军的事情。听完,张信和王奇也想跟他一起去投军。郭子仪说:“你们都走了,这里的家业怎么办?”张信说:“这好办,我只需叫管家来管理就行了,我们尽管在外面闯荡。”当晚,郭子仪便在王家庄住了下来。第二天早上,郭子仪兄弟三人便告别了王家庄的亲朋好友奔赴并州。张信骑的是黄骠马,他头戴红色的平巾帻,着红色的箭袖衣,远看起来像一团烈火。王奇骑的是乌骓马,头戴黑色巾帻,身穿黑色箭袖衫,像一股黑色的旋风。一路上兄弟三人有说有笑,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并州。郭子仪他们策马进入了并州的西城。这个并州城确实是热闹非凡,一片繁华景象。由于还是在春节期间,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所以街市上到处张灯结彩,车水马龙。郭子仪三人进入了并州城,在一家名叫悦来的客栈住了下来。店小二带他们把马牵进了马厩,然后将他们领上了二楼的一间三人住的客房。郭子仪他们吃了晚饭,洗了脚,不想出去,倒头便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