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门忠烈——颜真卿
8080200000034

第34章 抗颜立朝

乾元二年(759),史思明杀死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两年后,当他再度攻陷洛阳时,他的儿子史朝义却将其杀死,自立为帝,叛军变得四分五裂。

肃宗这个人,由于惧怕将领拥兵自重,总是重用身边的宦官,企图对将领加以节制。被他重用的宦官,先有鱼朝恩,后有李辅国、程元振,宦官势力日益嚣张。肃宗同时又宠信皇后张良娣,纵容她干预政事。张皇后和李辅国起初连成一片,结为一党。后来,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欲谋立越王李系为嗣君,张皇后、李系与李辅国、程元振开始对立。

公元762年,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张皇后召见太子李豫,皇后说:“李辅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先诛杀他们。”太子流着泪说:“父亲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亲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张皇后送走太子,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内宫商议。李系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太监狱中有人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探听消息,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父皇。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动持进飞龙殿监视起来,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又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

李辅国杀死张皇后,立太子李豫为皇帝,这就是唐代宗。代宗继位后,继续平定叛乱。而李辅国以立帝有功,益发骄横。竟然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代宗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不久,代宗乘李辅国不备,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李辅国,然后假装下令追捕盗贼,并派宫中使者慰问其家属。

宝应二年(763)初,史朝义兵败之后吊死在树林中,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了。

不料,这年夏天,又有二十余万吐蕃人大举进兵中原,唐代宗仓皇出逃,长安陷落。吐蕃兵四处烧杀抢掠,长安被洗劫一空。自安史之乱起,长安屡遭洗劫。当年安史叛军攻战长安、洛阳时,肃宗命郭子仪借回纥兵平乱,肃宗曾与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致使长安、洛阳遭受很大的破坏。而今是雪上加霜,百姓也是欲哭无泪了。

年底,当年威震四方的郭子仪率兵赶走了吐蕃军队,收复了长安。郭子仪率兵凯旋时,代宗为他举行了庆功会。安排官员座位次序的尚书右仆射郭英乂为了巴结宦官鱼朝恩,不顾朝廷礼仪,把鱼朝恩排在仆射的行列里,超出了他应在的位次。颜真卿不畏权势,写下著名的《与郭仆射书》也就是《争座位帖》,打击了他的嚣张气焰。

李辅国被杀后,元载继任宰相。元载与李辅国过去一直有勾结,本是一丘之貉。李辅国死后,元载唯恐有人揭发他的恶行,便通过御史中丞李进以唐代宗的名义向百官宣谕,说下面呈递的奏章,实事少,皇帝没有精力看,改为由宰相筛选之后再呈皇帝披阅。颜真卿不顾个人利害,凛然而起,立即写奏章给代宗,反对这道堵塞言路的谕旨。

在这个奏章中,颜真卿说:“各位高级官员的奏章应该直接禀告皇上,尤其是替皇帝出巡天下的御史等官员,就是皇上的耳目啊!他们了解到的事实应该原原本本地反映给皇上。可是现在皇上堵住了自己的耳目,大家还有什么必要讲话呢?如今战火未停,创伤未复,皇上怎能隔断百官的言路呢?现在让宰相来决定哪些话该听,哪些话不该听,谁还敢反映意见呢?如果大家都不说话了,像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人就会重新冒出来。目前的这种规定,从古至今都不曾有过。皇上如果不早点儿觉悟,就会逐渐把自己孤立起来,到时候恐怕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个奏章就是著名的《论百官论事疏》。颜真卿公然批评皇上,言辞如此大胆激烈,自古少有。代宗和元载都气了个半死,但一时又没有办法惩罚颜真卿。后来这篇奏章被传到社会上,影响很大。

永泰二年(766)初,代宗命颜真卿祭祀太庙,庙里的祭器由于长期不加整理,已经覆盖了一层尘土。颜真卿将这个情况如实报告朝廷,元载乘机诬告他以祭器暗喻朝廷,攻击时政,对皇上不尊,应该贬官。代宗深信不疑,贬颜真卿为硖州(今湖北宜昌)别驾,随后又改贬为吉州(今江西吉安)别驾,降到从五品下阶。

此时的颜真卿,已经年近花甲,这是他一生中遭受到的最厉害的一次贬谪。他虽然心情凄凉,但老臣的忠义之心却丝毫没有改变。在给晚辈绪汝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决心:“我去年提意见受到处罚,因为我不会违心地屈从错误,做千古的罪人。现在虽然被远远贬到这里,但我一辈子也不感到羞耻。绪汝啊,你们应当明白我的用心,为政要守住自己的清白呀。”这就是著名的《守政帖》。

此后的十多年,颜真卿虽然身在外任,但每到一处,均励精图治,政绩斐然,老百姓身受其利而念念不忘。

《自书告身》

大历三年(768)春夏之交,颜真卿由吉州别驾升为抚州(今江西临川)刺史。在抚州四年,他继续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当地有条抚河,因洪水泛滥,常常淹没农田,他带领民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不但解除了水患,而且可以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石坝命名为千金陂,还建起了祠庙祭奠,不忘他为民众所做的好事。

当然,为解脱被贬谪的痛苦,寻求精神上的依托,此时的颜真卿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在政务闲暇之余,他一改常态,开始游览名山秀水,探访名胜古迹,热心于佛教、道教活动,并且写了很多的诗文。他还常常亲自去深山开采质地优良的石料,磨平后书丹,让家童镌刻。颜真卿现存于世的书迹,大多出在这个时候。例如:在赴抚州的途中,他经过临川,为道士谭仙岩书《马伏波语》。大历四年(769),他倾慕晋代道士王、郭二真君修道异事,派人赴崇仁县华盖山寻访遗踪,又重修二真君神坛,亲自撰书碑铭。他寻访临川晋代女道士魏华存仙坛遗迹,撰书碑铭,大加称赞时人增修观宇之举。他还游井山华姑仙坛,撰书《华姑仙坛碑铭》,详细记述了道姑黄令微修炼升仙的事情。僧人智清、什喻和道士谭仙岩共同修复的抚州谢灵运翻经台工程完工之后,颜真卿亲临法会,撰书台记。抚州临川县宝应寺修建律藏院,颜真卿亲自撰书碑文,颂述律宗传授渊源。当年,颜真卿还游览了南城县麻姑山仙都观,撰书《麻姑山仙坛记》,对仙人的奇异道术大加赞赏。

大历六年(771),颜真卿从抚州返回都城长安,途经上元的时候,为表达对已故道人李玄靖的崇敬,专程游览了茅山。后来应李玄靖弟子的邀请,为李玄靖撰写碑文。第二年,到宋州时,恰好遇上八关斋会,颜真卿应邀撰写了《八关斋会报德记》。当年秋天,颜真卿在东都洛阳遇到了书僧怀素,几句寒暄,便十分投机,二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他欣然为怀素的《草书歌行集》作了序文。

大历八年(775)初,颜真卿到湖州上任,幸遇妙喜寺的高僧皎然。皎然对颜真卿推崇备至,二人一见如故,无比亲密。皎然曾经写了一首诗记述二人相别时的情景。在湖州,颜真卿还与云游到此的著名道士吴筠有过亲密交往。

大历十三年(778),颜真卿在谒拜昭陵途中,经过瑶台寺,作了《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诗,表达了对僧人圆寂的怀念之情。

颜真卿不但学问渊博,而且襟怀坦荡,虚己下士,待人热诚。他自幼受伯父、舅父、兄长的影响,注重和社会文儒之士交往,广泛地结交了儒、道、佛、宦等各方面的朋友,很多名流、文采斐然之士都和他成为莫逆之交。这些朋友给了颜真卿莫大的安慰与支持,成为他流放各地后孤独无奈生活中的重要精神支柱。

据载,在湖州与颜真卿交往的文士很多。参与编纂《韵海镜源》的就有五十八人,参与吟诗联句的有二十四人。著名人物除前面叙述的以外,还有诗仙李白、茶圣陆羽、篆书家李阳冰、隐士张志和等一大批丈儒之士。他们有的成为隐逸至友,有的帮助处理政务,有的参与著述,有的成为诗友,有的还一起寻访历史遗迹、筑路建亭、修缮寺观,对于发展地方的文化以及公益事业做了很多的贡献。

在与文朋诗友的交往中,颜真卿在著述和诗文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韵海镜源》等著作相继问世。

早在任校书郎时,颜真卿就酝酿编著一部大型的音韵学专著,他留心考订《切韵》,注意引证《说文》等字书进行训解,又增加了经、史、子、集这些经典著作中两字以上成句的词汇,以便起到镜照原本的作用,并且取名叫作《韵海镜源》。任平原太守期间,颜真卿就聘请了一班文人开始修纂,不幸的是,“安史之乱”爆发了,仅写成二百卷初稿便被迫中止,而且写成的书稿在南撤时也大部分丢失。此时,在各方面贤哲之士鼎力相助下,他又补充了释、道等相关的内容,最终梳理成三百六个卷,成为一部音韵学的巨著。这部大型的工具书是写文章、作词赋、编诗歌的重要参考资料,非常便于学习者使用。

在吉州,他的诗作辑为《庐陵集》十卷。在抚州,门客左辅元帮他编定《临川集》十卷。在湖州,编成《吴兴集》十卷。这些著作可谓洋洋大观,可惜在宋代已经散失大半。

好在留存的所有文章已经被后人汇集成了《颜真卿集》,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颜真卿的文采。

颜真卿在文学上的成就似乎并不明显,可能被他的名德与书艺掩盖了,其实他家学渊源深厚,又是科举出身,属于正宗的儒士文人。梳理现存的颜真卿诗文作品,人们会很容易发现,这些作品大多数是因事而发,有感而抒。他的写作态度总是那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就连记述神仙怪异也是如此。他的诗文有的像严霜烈日,不可亵近;有的似忠臣烈士,令人敬仰;有的如亲朋话语,娓娓情深,充分体现了文与儒的统一、学与艺的结合。这些诗文在万花繁茂的唐代文坛上自有其特色,是后人研究颜真卿处事、思想、书艺的珍贵材料,也是研究唐代甚至其他时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