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一生是在朝廷上下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度过的,他把自己的全部忠心献给了李唐王朝,成为享誉千古的一代忠臣。从书法艺术方面来讲,他的一生又是在书斋中度过的,在这一方相对宁静的天地里,他努力钻研书法艺术,创造出了“颜体”,开辟了一种宏博深厚的新书风,打破了书坛由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风笼罩了将近四百年的局面,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颜真卿同王羲之一样,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日本,颜真卿也有很大的影响,与王羲之一同被尊为书圣。
众所周知,唐代是楷书的中兴时代,楷书由六朝时期的趣味胜过法则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发达,但印刷术尚未盛行,大量的文件、书籍全都靠抄写,所以楷书艺术极为繁荣,成为书学鼎盛的时代,也是中国书学集大成的时代。
唐代书家之众多,书法作品之浩繁,影响之深远,都前所未有,特别是楷书的发展,更是被唐人发挥到了极致,法度纯熟、规格森严,成为千古典型。
唐代初期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又有以陆柬之换薛稷的四家之说。
欧阳询,字信本,《旧唐书》说:“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欧阳询取法王羲之之楷则,又行以隶法,晚年字形修长,笔势方而遒劲,人们常形容他的字“森森然,如武库之矛戟。”其代表作《九成宫》等碑刻为历代所推崇,另外,其子欧阳通,亦能学其家书,有《道因法师碑》,极险劲横轶。
虞世南,字伯施。幼时从智永学书,其书圆润,外柔内刚,有《孔子庙堂碑》留世,其字疏朗圆润,秀丽典雅,古朴蕴藉,一派平心淳和的意象。
褚遂良,字登善。褚字研华遒逸,在欧、虞外树之新则,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著名碑刻,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就是在褚遂良的基础上在创新的。
除上述之外的楷书家及楷书精品,还有敬客的《王居士砖塔铭》,传钟绍京的小楷《灵飞经》以及草书家张旭的楷书作品《郎官石记》等。
唐朝前朝的书法,风格上呈现流丽、瘦劲、飘逸等特点,明显地继承二王的余韵。而到了颜真卿的时代,代表盛唐气象的雍容大度、宽博厚重的书法风格就应运而生了。
颜真卿自幼受到家学的熏陶,自小就十分重视研习书法。由于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较多地继承了由王羲之所引领的秀雅书风。随着年龄的增长,颜真卿的眼界逐渐开阔,他从家传的传统书法风格中慢慢摆脱出来,开始学习褚遂良。经过艰苦的努力,年轻的颜真卿就达到了楷法道美的水平,为他顺利进入仕途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他以后在书法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时的书法个人风格远远没有形成。
步入仕途之后,颜真卿并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研习。任醴泉县尉期间,公务之余,颜真卿一边练武习文,一边潜心书法,经著名诗人贺知章推荐,开始接触倾慕已久的著名书法家张旭。
张旭是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最初任常熟县尉,后来当了左率府长史,世人称他“张长史”。张旭喜欢饮酒,而且常常在醉酒之后狂奔呼叫,因此又被称为“张癫”。唐文宗李昴将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昊的舞剑称为“三绝”。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他:“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在年龄上,张旭比颜真卿大三十多岁,当颜真卿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张旭早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了。当年,颜真卿在吴县求学的时候,就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张旭的故事:有个老头儿特别爱好书法,为了得到张旭的墨迹,竟然接二连三地制造事端与人打官司,因为这样就可以得到张旭亲笔写的判词。这个故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张旭的狂草十分出名,因此大多数的人欣赏研究的是他在这方面的创新,而实际上张旭在楷书上的成就同样非常突出。颜真卿向张旭学习的主要是笔法的奥妙。颜真卿的楷书也正是在张旭等前一代书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用笔与结体的法度,经过不断的创新而发展演变出来的。在正常情况下张旭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性格比较奇特。最初颜真卿向他请教书法的时候,他要么看着颜真卿笑而不答,要么随便写上几个字,然后说几句简单的话,让颜真卿摸不着边际。因为在此之前,颜真卿曾经多次听人说张旭的用笔是多么多么的神妙,如此情形让他不由得感到困惑。
不过,颜真卿是一个不甘心示弱的人。他深知,在自己的书法还没有达到一定境界时,老师是不会轻易将经验传授给他的。于是他便更加刻苦地练习,仔细观察揣摩老师写字时的每一个细小动作。时间长了,颜真卿慢慢悟出了一些道理,逐渐领悟了张旭的书法之所以能够超越古人的巧妙之处。
从醴泉县尉转任长安县尉后,颜真卿在赴任前专程去看望了老师。当时,张旭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住在洛阳裴儆的家里。裴做得知颜真卿的来意后,说:“我也一直向老人家请教,但他只告诉我要加倍努力,认真学习古今法帖,时间长了慢慢就会悟出其中的道理,所以到目前为止,也仅仅得到了他的几幅作品而已,恐怕你也是这样的结果啊!”虔诚的颜真卿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进门口尸见了老师,说:“在您的教导下,我日夜钻研书法,没有丝毫的懈怠,但总觉得自己写得太肤浅,还没有领悟到笔法的要诀,要想达到老师您这样的妙境,恐怕是不可能了。今天来一是看望老师,另一方面是想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哪怕是得到一丝一毫的启发,弟子就感恩不尽了!”听了这一番诚恳的话,又看了颜真卿带来的书法作品,张旭预见这个学生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心里非常高兴,认为可以将自己一生的书法经验传授给他。
张旭沉思片刻,一声不响地站起来,朝东林院的小堂中走去,颜真卿紧随其后。张旭坐定后,示意颜真卿坐在旁边的小榻上。他说:“书法的笔法是玄奥微妙的,如果不经过长期的努力,在这方面没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怎么能同他谈其中的妙处呢?据我所知,一个人要想自己的书法达到一定境界,必须好好钻研楷书和草书啊!”然后,他开始从书法艺术的几个方面向颜真卿提问,颜真卿都回答得独到而且深刻,张旭听后十分满意,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创作经验告诉了这个学生:“学习书法,首要的妙处在于执笔。执笔一定要圆活,顷畅,千万不可拘谨。其次,要好好领会用笔的方法,就是我口传手授的诀窍,不要没有法度。再次,在于结体和布局要巧妙,变化多端又不失规矩,达到随处合宜的要求。还有,纸张和毛笔要精良。最后,写字时的心态要任意骋怀,完全放松,不可拘谨。达到这些之后,就能与古人抗衡了。”
颜真卿心领神会,然后又问:“弟子还想就笔法的问题请教老师!”张旭接下来解释道:“我在笔法方面的认识,都来自于我的舅舅张彦远。我的舅舅学习书法非常用功,他说他以前学习书法的时候,虽然用功很深,但总不能如意,后来就请教了当时的书法家褚遂良,褚遂良告诉他,用笔应当像印印泥一般。当时听了这个故事后,我想来想去,就是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但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道理的,就始终琢磨。后来,有一次到江边游玩,看见被江水冲刷过的沙滩十分千整,突然有了想写字的念头。于是就找了一节树枝在上面划了起来,结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划出来的轨迹深深地凹进沙里,起笔收笔都看不见痕迹,顿时领悟到用笔不就如同划沙一样吗?笔锋藏在线条里不露在外面,这样笔画才显得沉着含蓄,一笔一画都能力透纸背,这才是功力的极致啊!无论草书还是楷书,用笔都应该像用硬锥子划沙那样,点画就会达到完美的地步。只要你认真思考,按照我说的话去做,慢慢就会领悟到书法的真谛,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能流传长久,与古人相媲美了。”张旭的这段话中蕴涵的就是书法当中所谓的“锥划沙”理论,颜真卿包括以后的书法家都一直奉为经典。
这次传授对颜真卿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从此他的书艺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为书风的变革奠定了基础。后来,颜真卿写下了《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记述了这次非同寻常的传授。
经过多年的努力,颜真卿在书法艺术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尽管他为人谦虚谨慎,从不自夸是什么书法家,但在长安一带已经小有名气,请他书写碑文的,也逐渐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