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地球是烫的——低碳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8083500000010

第10章 饮食低碳——健康低碳吃出来

民以食为天。2010年,世界性流行语非“低碳”二字莫属。当人们倡导“低碳生活”时,“低碳”从全球关注问题转变成“健康时尚”。“低碳饮食”跟平常倡导的“健康养生饮食”及“慢生活”也有相似之处:事实上,在低碳饮食过程也增加ω-3系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少吃肉、多吃素”,还有部分网友提出了“拒绝食肉”的口号。

7.1 厨房里的隐形杀手

什么是低碳饮食?据了解,“低碳饮食”一开始是一种减肥方法,它倡导人们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不过,时至今日,“低碳饮食”已从减肥方法变成了环保主张,人们对它又有了新解读。有专家指出,低碳饮食就是减少红肉摄入,从而减少人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据了解,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节能约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猪肉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35.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1.1万吨。

更有数据表明,人体吃1千克牛肉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为36.5千克;而吃同等分量的果蔬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多吃素,少吃肉,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适量喝酒也是低碳饮食的重要部分。据了解,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

除了食用材料选取外,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也能够为环保做出贡献。做饭时少加工,日常烹调中多用清蒸、凉拌、白灼等简单加工方式,减少油炸、油煎和隔水炖等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加工方式,都可以看成是低碳饮食、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看看我们日常生活该如何从小处做起吧。

厨房——千百年来作为人们烹饪操作的房间,它为人们奉献出美味佳肴的同时,也产生着污染物,污染室内物品空气,形成污垢,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又多以煎、炸、烧、烤为主,使用的燃料多为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蜂窝煤、柴等,灶具的先进性也不够,使我国厨房的空气污染程度远甚于国外。

厨房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和炒菜锅内的油烟气,产生的有害物种类多,毒性大,像CO、SO2、CO2、NOx、丙烷、丙烯、丁烷、丁烯、戊烷、硫化氢、烟尘、臭气、热气、多环芳烃及强致癌物(如苯并蓖、氡等),即使用电炊具,也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这些有害物的浓度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居民区大气卫生标准,少则3~5倍,多则100倍之多。

油烟是食用油及食品在高温下的热裂解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含有许多有害甚至致癌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丙烯醛,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对鼻、眼、咽喉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长期吸入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导致哮喘恶化,从而增加患肺癌的机会。厨房污染包含挥发扩散的油气、油烟、瓦斯燃烧废气、厨房燥热与烤箱有毒气体等。

通过新科技与医疗临床研究,你会惊讶地发现许多重大疾病与朝夕相处的厨房污染有关。厨房污染无形存在于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日复一日地摧残家人的身体,但致命的是,它一步步地吞噬着家人的健康却往往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厨房污染物中有菜香味,而非香烟刺鼻的味道,导致人们忽略了每天在我们身边的厨房污染物是致命的有毒气体,而缺乏防范意识,使其日积月累地毒害至亲至爱的一家人。周而复始,每天一点点,竟酿成无法估计的家庭悲剧上演。

近期全球各大媒体与医疗研究机构,持续发布厨房污染警讯。一般人对厨房污染严重性的认识,至今仍是一片空白,人在厨房及居室内吸入多少厨房污染物更是不明不白;医学研究发现让所有的家庭恍然大悟、犹如当头棒喝。

根据医学临床研究平常人每分钟呼吸18次左右,吸入空气量约1500ml,但在厨房工作时,呼吸达25次左右,吸入空气量约2000ml。在厨房工作仅一小时,将吸入12万ml之厨房污染物,比两包烟还多,但却因为菜香味让人忽略了这些有毒气体。

每天吸入12万ml有毒厨房污染物之研究报告分析如下:

炒菜扩散挥发的有毒油气:油烟中无形挥发的油气直接伤害到煮饭当事人,并充斥在整个家庭,对小孩及孕妇伤害更大。扩散挥发的有毒油气成分含有300多种有毒成分,其中DNP(硝基多环芳香烃)是室外的188倍(摘自中国台湾卫生署),丙烯醛等都是严重致癌物,长时间吸入将导致肺癌(肺腺癌)、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白内障及免疫力下降!

瓦斯及瓦斯燃烧的废气:家用天然气主要为甲烷的毒性,长时间吸入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胸闷、乏力、咳嗽、心律失常、失眠、记忆力下降等与肺炎、心肌炎并发症。

厨房燥热:灶台高温燥热,将直接刺激当事人的皮肤,使之毛细孔扩张,扩散的油烟附着在皮肤上,长此以往会加速皮肤的老化粗糙并滋生斑点。

人的一生70%在室内度过,可见大部分时光都在呼吸着这些严重污染的空气,尤其是对婴儿、孕妇、老年人及心血管系统、呼吸道系统、皮肤过敏疾病患者危害更大,出现角膜刺激、眼睛红肿、头疼及昏睡、无食欲等症状。厨房空气污染与癌症疾病也密切相关,现在查出,肺癌、肝癌、口腔癌、鼻癌、皮肤癌等均与厨房空气污染有关,所以,如何治理厨房污染已成为要认真对待、及早动手解决的迫切问题,它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降低油烟污染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尽量选购一台抽油烟效果好的健康环保型抽油烟机,其次是加强厨房的排换气系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及科学知识认识的提高,人们对保持厨房清洁和防止空气污染更加重视。市场上各种排气扇、通风机、抽油烟机等厨房排风设备也应运而生,各式各样的新灶具也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国家也制定出行业标准《饮食建筑设计规定》JGJ64-89,设计部门在一些新设计中就采取有组织排放的竖井排风设备等,使得这一问题能够得到稳步而妥善的解决。

厨房里的这些污染物的浓度与居室面积,房屋结构,楼层高度等因素有关,房屋结构通风良好,厨房里的污染物就易扩散,通风不畅就不易扩散。因此,居室装修时如要改动结构应该充分考虑良好的通风情况,有利于污染物的排放。

按照国家规定,城市建筑楼房都有厨房排烟道。可是为什么会出现厨房回灌到室内的情况呢?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前些年建的旧楼房,房屋原有的厨房排烟道堵塞或者不畅,无法正常使用。一些家庭无奈之下只好将油烟从厨房窗户排出;第二种情况是有的家庭在装修时改动了原来的格局,厨房的灶具远离原有排烟道,连接比较困难,便直接就近把排烟管伸到了窗外;第三种情况是一些新房和旧房由于厨房排烟道互相串气,一家炒菜,多家厨房都会闻到没烟的气味,因此有的家庭只好堵塞原有的排风道,另辟蹊径。

现在许多抽油烟机是后装的,直接将烟管穿过窗洞外排,不但有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而且排气口周围墙面挂灰挂油,建筑外观被严重损坏。另外,许多厨房面积紧张,布置不合理,显得拥挤和杂乱,墙面不光洁,油污不堪,加之污水和垃圾,使得“进口产品”环境却卫生状况极差,还有热气,在炎热盛夏,中暑晕倒的事常常发生。这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生米煮成熟饭”,改造起来困难很大。目前,在新住宅厨房设计或公共建筑厨房(如饭店、饭馆、宾馆的厨房)

设计中,基本上都采用了有组织机械通风的形式,有的还进一步研究出送风气幕排油烟罩、变压式共用排气管道系统等。就机械排风而言,其主要形式是利用垂直竖井将各层用户的抽油进行处理后排放,这种形式最大问题就是“串联”、“串味”、“串声”,现在工程技术人员正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如将烟道用逆止阀(也有自垂式)与排油烟机联锁等措施,使这一问题日趋解决。

目前我们所用的灶具有一部分质量不过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不能得到充分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含量普遍高于设计规定的在烟气中的摩尔比为0.05%的标准。如果燃具不好,那么可能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超标7~511倍,氮氧化物浓度可超标2138倍,一氧化碳浓度可超标4~8倍,这个数据是触目惊心的。

所以,家庭选购灶具非常重要,不要因为几文银子而忽略最重要的功能!

为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先从厨房开始吧:

灶具选用一定要注意,让燃料充分得到燃烧。

通风烟道一定要处理好,选用通风良好的抽油烟机。

可以在烟机上面安排一些净化装置,让油烟充分得到吸收。

做好厨房卫生,保持一天一收拾,天天干干净净!

7.2 能源做饭新潮流

现在的厨房,已经没有以前记忆中的面积狭小、烟油、污黑。现代厨房从单一的使用场所变成一个多功能的甚至是舒适的房间,厨房与餐厅、客厅相衔接、传统的隔离墙被省略,作为居室中视觉美感的一部分,对其美观整洁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如今高效率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每天奔波忙碌,也许一家人能真正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就是在吃饭时,所以厨房也变得越来越温情,包含了更多的意义。

科技进步使厨房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而且能源使用不再仅仅局限于煤气、天然气,现代化电器的使用使人们的劳动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省电省煤的四大装备如下。

电磁炉: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和传统炊具不同,它的热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平均高出近1倍,是典型的绿色炊具。电磁炉可以根据不同的烹调要求调节能耗,更加低碳节能。

微波炉:普通炉灶是从食物外部加热的。而微波炉则是热量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烹饪速度比其他炉灶快4~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目前,其他各种炉灶的热效率无法与它相比。同时,因为微波炉烹饪的时间很短,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

焖烧锅:把生的食物放进内锅,在炉子上煮开后,把内锅放入外锅里盖上锅盖,食物可以继续保持高温焖热,直至熟烂。用焖烧锅来煲汤、煮粥或是炖肉,能缩短60%~80%的烹调时间,减少燃料或电的消耗。焖烧锅在密封状态下焖煮食物,也较好地保持了菜肴的原汁原味和营养。

多层蒸锅:给蒸锅升升级,下层蒸茄泥,上层蒸南瓜,把两道蒸菜的烹调过程合并,既节约了空间和时间,也减少了能源消耗。

随着人们对住家环境及居住品质要求的提高,厨房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已经越来越重。随着高科技不断进入家庭,我们的厨房也开始进入智能化的过程。应该说,未来智能化厨房所涉及的一些技术如光电技术、遥测感应技术、遥控技术、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远红外线等很多已经成熟,只是目前尚未全面普及或者整合到我们日常的厨房产品制造之中而已。如果这些技术能在厨房设计和生产中得到整合集成,将给厨房家具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据业内人士预测,今后厨房家具的功能和使用将发生巨大变化,传统厨房家具的功能将进一步完善。餐桌、餐椅、餐柜、操作台、烹饪台和盥洗池等家具通过应用高新技术,厨房家具的功能制造将大为扩展,能够代替人们做以前做不到,或者根本想不到的事情。

相信随着高科技的家居生活的普及,厨房智能化会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除了厨房设备的革命外,我们的家庭烹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极好的减碳过程。煎、炸、炒、烤会产生许多油烟及各种致癌物质,不仅污染空气、破坏环境,而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特别是在家中,有害物质无法扩散,无形中提高了癌症等疾病发生的概率,是极不可取的烹饪方法,更不符合“低碳”要求。

那么,如何能最高效、经济地做出可口美味的饭菜呢?

蒸:蒸用水蒸气加热,热效率非常高,成菜时间最短,对资源的占用也最小。同时,蒸菜时,原料内外的汁液挥发最小,营养成分不受破坏,香气不流失。蒸不但减少营养流失,而且减少烹调油脂,避免油烟产生,减少了污染物和废气的排放。各种食材都可以蒸,使用非常广泛。

煮:同蒸一样,煮不需要油脂,能减少油烟,也是碳排放很少的烹调方法。不过煮的时候,水溶性的营养素和矿物质会流失一些,而且煮的效率也低于蒸。

凉拌:对一般蔬菜来说,凉拌是最低碳也是最健康的吃法。但如果是草酸含量稍微高一些的蔬菜,比如苋菜、菠菜、茭白等就要焯一下再拌。

白灼:白灼会加入少量油盐,烹调时间较短,同时不会产生油烟,多用于质地脆嫩的菜肴。白灼的原料适用范围很广,荤素皆可。同时,白灼也能很好地保存营养素。

煲汤:煲汤是动物原料的低碳吃法,比如用排骨煲汤就比香酥小排或者糖醋排骨更低碳。不过许多人喜欢“老火靓汤”,其实这样不但会增加碳排放,而且会影响健康。建议煲汤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

炖:一般清炖不需加额外的油脂,而侉炖等方法要先把原料炒一下再炖,因此用油量会比煲汤多。建议低碳炖肉法多选用清炖,或用新鲜蔬菜比如番茄、芹菜等来调味,搭配莲藕、土豆等使营养更均衡。

炒:烹调时间较短的炒法,可以保持原料中的大部分营养。然而,热油爆炒或长时间煸炒会产生一定的油烟,用油量多,营养素损失大,同时碳排放较多,不建议经常使用。

烤:烤,是从外部加热,缓慢渗透到内部,虽然口感外焦里嫩,但能量损失特别大。因此烤箱也常常是家里的“耗能大户”。炭火烤制更是可能排出含有致癌物的气体,不利于大气环保。

炸:在油炸过程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不但营养会受损,还会生成许多致癌物质。另外,油炸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油烟会污染空气,尤其厨房中有害物质扩散较慢,会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我们不但要吃好,更要吃得健康。

7.3 食品包装面面观

前些年招摇市面的数万元、数十万元一盒的“天价月饼”现在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由江苏高淳县螃蟹养殖户创意生产的“金马甲”龙凤蟹,公蟹母蟹分别以200克、135克纯金盒包装,另有纯银蟹8件,价值99990元;去年,打着“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旗号的各种价格不菲的所谓红色礼品,茅台集团推出了限量版的50年酿国酒茅台21916瓶,每瓶一个编号,代表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每一天,不同日期对应的酒价不同,起价5.2万元,最高卖到30万元。这些包装华贵、价格动辄上万、几十万的天价物品令我们小老百姓瞠目结舌。

目前,食品行业拒绝过度包装,拒绝过度浪费的现象。使用再生材料或可持续性森林产品进行生产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除了行业人士之外,社会大众呼吁环保、低碳包装的声音也越来越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除了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之外,还与“过度包装”所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商品过度包装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公害,它不仅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巨量的生活垃圾,而且还助长了商业欺诈之风,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资料显示,一些豪华商品的包装成本已占到产品总价的70%,已是喧宾夺主,更有黑心商家趁机搭售其他商品,消费者以不菲代价购得普通的甚至劣等商品。

除此之外,过度包装还诱发社会奢侈风气,暗藏腐败行为,加剧社会不和谐。天价月饼、天价洋酒、天价保健品等,诱发社会奢侈之风;过度包装的节日礼品被有些人作为“遮羞布”,搭配着贵重的有价证券、礼品甚至金钱,大开贿赂之道。

过度包装影响的不仅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在浪费着我们人类有限的能源。拒绝过度包装,倡导环保、低碳包装将是大势所趋。食品包装是食品流通市场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而影响食品包装能否低碳化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两大方面的因素。

目前,食品包装材料已朝低碳方向发展:

重复再用和再生的包装材料:重复再用包装,如啤酒、饮料、酱油、醋等包装采用玻璃瓶反复使用。瑞典等国家实行聚酯PET饮料瓶和PC奶瓶的重复再用达20次以上。荷兰Wellman公司与美国Johnson公司对PET容器进行100%的回收。包装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再生,仅仅延长了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作为包装材料的使用寿命,当达到其使用寿命后,仍要面临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

可食性包装材料:几十年来,大家熟悉的糖果包装上使用的糯米纸及包装冰激淋的玉米烘烤包装杯都是典型的可食性包装。现在一般采用的可食性保鲜膜,已发展成具有多种功能性质的,由多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与多糖)和脂类制成的多组分食用膜。此种复合膜主要是通过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稳定的乳状液,然后干燥使溶剂挥发而形成的多孔、透明或半透明的三维网络结构的薄膜,这种多孔的网络结构使薄膜具有明显的防水性及一定的可选择透气性,因而在食品工业,尤其在果蔬保鲜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降解材料:可降解材料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造成性能损失的特定环境下,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种塑料。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通过阳光中紫外光的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

据报道,一种新型环保型食品包装材料近期可望在美国问世。这种新研制成功的食品包装薄膜能够阻止氧气的渗入,从而达到保鲜的效果。由于这种新型材料的成分主要取自不适合食用的蔬菜和水果,因此它是一种可以自然分解、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估计这种新型材料将来很可能取代传统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而成为食品包装业的主要材料。

在包装领域中,产品包装的外形也同样重要,因此,设计师们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追求创新,还应该努力传达出产品的品牌特性和个性。

考虑到消费者的环保要求,产品的整体重量和包装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而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能将品质融入到产品中,从而提高企业的价格点和利润空间,降低对材料的浪费。如美国市场上常见的立方体酒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能以独特的外形使产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纸箱生产商切萨皮克(Chesapeake)公司的营销总监鲍比·霍顿认为,良好的设计和合理的结构不但能减少包装废料,而且还能在某些情况下减少对塑料的使用。

种种迹象表明,低碳之路已是社会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共识。任何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对资源的有效与合理利用,我国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建立在高能耗和高污染基础上的。在食品工业领域,环保、低碳的声音不断高涨,“过度包装”、“盲目包装”等高碳包装方式也有所改善。环保的包装材料,加上有针对性的设计,必然会减少材料的浪费,相应地也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但低碳的意义远不止此,更多的是减少了碳排放量,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营造了良好的生活氛围。

拒绝过度包装,倡导环保、低碳包装将是大势所趋。从我们消费者自身来说,首先,要尽量选择可重复再用和再生的包装材料。重复再用包装,如啤酒、饮料、酱油、醋等包装采用玻璃瓶可反复使用。其次,选择简装或者大包装。一些膨化食品、饼干等零食,保质期较长,可以选择大袋,小袋的食物会徒增环境污染。

合理的才是最好的,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大力提倡的。

7.4 一瓶饮料的碳足迹

我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会在地球上留下或轻或重的“碳足迹”。如果中午在麦当劳吃了一个汉堡包,就等于你为地球留下3100克的“碳足迹”,也就是制造这个汉堡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那么,我们喝一瓶饮料,会留下多少“碳足迹”?

根据调查,制造一公升塑料瓶的瓶身,就须耗费掉0.16公斤的石油及7.4公斤的水,并排放出93克的温室气体。再加上瓶装水出了生产线,还要运送、上架、冷藏等一系列流通环节,换句话说,如果今天你到超市买了一瓶矿泉水,它制造与运输的碳足迹,至少就已经排放了100克温室气体,这几乎与使用5小时笔记本电脑所排放的碳一样多!除了制造、运送过程会造成污染外,后继的空瓶处理也是一大问题,使用过的塑料瓶,只有2成被回收,最后多半成为垃圾被掩埋,成为千年不坏的现代化石。

根据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CIVB)2008年11月公布的“碳倡议”报告,波尔多葡萄酒制造行业每年会产生2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波尔多2007年的葡萄酒总产量7.56亿瓶来平均,意味着一瓶葡萄酒的“碳足迹”约为265克。

“碳倡议”是CIVB委托法国气象专家让·马可·冉科维奇用6个月时间调研完成的。在这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45%来自玻璃瓶和瓶塞等包装材料、18%来自葡萄酒的陆路运输、12%来自市场行销差旅和观光游客的活动、10%来自酿造过程。

CIVB倡议通过减轻酒瓶重量、坚持使用软木塞(有研究表明,螺旋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软木塞的22倍)、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等“低碳生产方式”,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CIVB主席阿兰·威宏诺表示:“我们计划在今后5年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000吨,并力争到2050年减少75%。”

中国饮料行业经过20多年、年均增幅超20%的快速发展,到2009年年底,产量已经突破8000万吨。同时,中国饮料企业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恶化等问题,因而绿色生产逐步成为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

近日,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饮料业巨头,在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牵线搭桥下,开始与沃尔玛等零售商探索一条从生产到消费的绿色产业链。

巨头联手的绿色探索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销量与产量不再是衡量国内饮料业商业价值的唯一标准,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将对国内饮料生产与销售体系增加一项新的考核。该协会将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对饮料企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审查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原辅材料的利用率;单位产品的取水量、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水资源利用、废水处理及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设备节能环保的水平;以及通过改变生产工艺等清洁生产措施,生产节约成本、降低能耗的产品。

目前国家正在加紧起草《清洁生产标准——饮料制造业》,但从2007年开始,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就着手在全行业开展了一次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行业来看,每吨玻璃瓶装碳酸饮料的耗水已从二十年前的10吨以上降低到目前的4吨以下;近几年企业耗水达到取水定额一级标准而成为“节水优秀企业”的数量逐年递增,2007年9个,2008年25个,2009年达到41个。

近日在重庆召开的“2010中国饮料行业绿色峰会”上,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说,饮料业的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修建“绿色工厂”,在原料采购、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节水节能措施、资源循环使用、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下来,更重要的是探索如何与产业链下游的零售商合作,将“绿色”的概念延伸到产品的物流、采购、销售和消费,从而摸索一条“建设饮料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绿色链条”的新途径。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峰会期间举办了一场“饮料行业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高级研修班”,来自汇源、娃哈哈、统一、农夫山泉、雀巢、乐百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华润怡宝、维他奶、椰树、福建仙洋洋、康师傅、佳美、中梁山、蓝剑、加多宝、达能益力泉、崂山矿泉水、上海紫泉、江西润田、山东兔八哥等60多家饮料企业的企业高管、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了研修,一场绿色革命正在饮料行业轰轰烈烈地上演。

一瓶饮料的“碳足迹”,正演变为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大效应。

作为这个生产销售链的最终端,我们普通消费者也可以从少买瓶装水、袋泡茶、各式饮料做起。一瓶550毫升的瓶装水的产生伴随着44克二氧化碳的排放。生产相同质量的瓶装饮用水、桶装饮用水及普通白开水的能耗比为1500:500:1,也就是说生产瓶装水、桶装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普通白开水的1500倍和500倍。

7.5 健康低碳食品大排行

低碳食品指的是在生产、运输、消费的生命周期中有较低的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较少的食品。比如应季的蔬菜,不需要提供温室大棚等特殊条件;比如本地产的作物,省去了运输过程消耗的能源;较少使用化肥的绿色食品;不过度包装的食品等。反之就是高碳食物。

低碳饮食的概念,是由阿特金斯医生在1972年撰写的《阿特金斯医生的新饮食革命》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低碳饮食”最初被人们提出来,是一种倡导人们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达到瘦身目的的减肥方式。不过时至今日,“低碳饮食”已经从以往单纯的减肥方法变成了环保主张。

低碳饮食究竟该吃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7.5.1 粗粮谷类

五谷为养,多吃粗粮。谷物类食物中由于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纤维素和一些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因而能减少和预防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癌症等病变。

我国的传统膳食结构就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养生之道也要求人们“五谷为养,五菜为充”,要节制饮食,清淡为主。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进食250~400克谷类、薯类及杂豆,就是既安全又营养的选择。

而这个建议也与低碳饮食不谋而合。一亩耕地用来种植大豆,可获得60千克蛋白质,可满足一个人85天的蛋白质需要;如果用来种粮食配成饲料养猪后再食用猪肉,仅能产蛋白质12千克,满足一个人17天的需要。因此,用全谷替代一部分精米白面,无疑会大大减少自然环境的负担。而且,粗粮未经精细加工,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是精米白面的3~5倍,对预防糖尿病、高血脂更有好处。

7.5.2 时令果蔬

果蔬,应该吃“本地”、“应季”的。首先,本地的蔬菜水果味道更好,因为本地产品可以做到九成熟采摘,而长途运输的产品必须在六七成熟时采摘;其次,经过长途运输,果蔬中的营养物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不及本地产品营养价值高。最后,为了使长途运输的果蔬保持新鲜,难免要用些保鲜剂。

营养专家认为,时令果蔬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于环保有益,是最典型的低碳食品。时令果蔬中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及纤维素等营养元素的含量比较高,而且易被人体吸收,多食用时令果蔬不仅可以控制体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三高”疾病。

而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消费当地的食物,还可以间接减少运输能耗,减少碳排放量。现在有个新名词叫“食物里程”,就是指食物从产地送到嘴里的距离,距离越远,消耗能源越多,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也就越会给地球带来更大负担。

除了选择本地食物,环保人士还提倡吃“应季食物”。这些食物在正常节令产出,能得到足够的阳光和热量,含有正常的营养保健成分。而非当季蔬果多以大棚栽培为主,难以达到最佳品质,叶绿素、维生素C、矿物质等含量偏低,特别是抗氧化物质等保健成分会大大下降。同时,非当季的水果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消耗更多的能源,给环境带来更大负担。

7.5.3 谷类乳制品

目前许多乳饮品也开始留意到低碳这一市场,开始推出相对应的五谷乳饮品。粗粮的概念目前在乳饮市场十分风行,因粗粮乳饮既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当中的五谷成分又可以增强肠胃吸收能力,所以较受消费者的欢迎。

据悉,目前各大乳制品公司皆已推出了五谷粗粮乳饮,当中包括伊利旗下的谷粒多谷物奶,小洋人“妙恋”五谷奶昔,以及维他奶旗下的纤益系列豆奶等。通过走访市场了解到,这些乳饮价格多在3~4.5元,比其他牛奶饮品价格高出1~2元,但因打着五谷概念更加健康,仍有不少消费者群体。

7.5.4 白肉

鸡肉、鸭肉、鱼虾和蛋等,俗称“白肉”,是相对于猪肉、牛肉、羊肉和狗肉等营养学上的“红肉”而言的。

鱼和家禽肉里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能够帮助降低身体内的胆固醇水平,鱼肉里的欧米伽-3脂肪酸则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相比红肉对人体更有好处。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低碳饮食。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崇尚低碳饮食的人其实并不明白其概念,往往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碳生活”主张下的饮食混为一谈,认为如今热门的低碳饮食就是少吃肉甚至不吃肉。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选择肉类时要因人而异,要多吃白肉少吃红肉,这才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饮食方式。

7.6 高碳食品排行榜

我们消费的食物需要人类的各种劳动和资源消耗来生产。调查和研究发现,生产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类,比生产谷物类食物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多,所以这里高碳食物和低碳食物的概念,是以粮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高低和主要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的。

因此,低碳食物就是在食品的生产过程和人们在消费食品的过程中(包括加工和运输)耗能低、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出量少的食物,反之即是高碳食物。

德国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生产各种农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差异极大,如果以BMW汽车(118d)行驶里程的排放量来表示,生产1千克农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小而大,依次为冬小麦、牛乳、猪肉、乳牛肉、奶酪、公牛肉。

高碳食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7.6.1 红肉类

红肉(牛、猪、羊肉等)即高碳食物,其不利于健康的原因在于,红肉含有大量容易引起乳腺癌和肠癌的饱和脂肪;红肉的铁含量过高会导致其他癌症;人们多吃红肉极易造成身体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而患上心脏病;红肉中含有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化合物,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形成亚硝胺等致癌物;红肉里含有较多的雌激素,会增大女性乳腺癌的风险;红肉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较少,使肠蠕动减弱,会使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增长,增大直肠癌的风险;另外,饲料里面的农药残留等长时间在动物体内积蓄,形成危害极大的毒素,摄食红肉过多也对健康不利。从总体上来看,肉类食物由于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会导致人的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癌症等,例如,肉类和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及低密度脂蛋白较多,可导致心脑血管病和癌症。

《全民节能减排手册》书中指出,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节能约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猪肉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35.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1.1万吨。更有数据表明,吃1千克牛肉等于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吃同等分量的果蔬,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该数值的1/9.所以多吃素少吃肉,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减少碳排放量。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从1995年开始对54.5万名50岁至71岁老人进行膳食和营养的调查,并持续了10年。结果发现,过量食用红肉(如猪、牛、羊肉等)和加工过的肉(如汉堡、热狗、培根、冷盘等),如每天吃90克(1.8两)红肉,与每天只吃20克(0.4两)红肉的人群相比,10年后,因为心脏病导致死亡的风险,男性增加27%,女性增加50%;因为癌症导致死亡的风险,男性增加22%,女性增加20%。膳食中白肉(如鸡肉和鱼肉)含量多者,死亡风险低。每天食用红肉超过160克的人与那些尽可能少吃红肉的人相比,患结肠癌的风险高出30%,患直肠癌的风险高出40%。那些爱吃禽类和鱼类的人与少吃这些食物的人相比患直肠癌的可能性要降低30%。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少吃肉同样重要。动物食品中的脂肪和蛋白质过量,会招来高血脂、高血压等许多“富贵病”,同时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此外,动物食品多会被多重污染,大鱼大肉的饮食会给人体带来更多污染物质。

7.6.2 加工类食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超市商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市民形成了在超市和商场购买食品的习惯,品种多样、环境舒适、卫生、便捷让市民感受到了超市的便利,可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便利”,埋下了健康和环保隐患。

以氢化植物油为例,可以让食物酥脆又耐久放,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炸鸡、炸薯条、盐酥鸡、油条、经油炸处理的方便面食品或烘焙小西点、饼干、派、甜甜圈等,都经常使用这种油脂。这类食品经过油炸或酥化后,改变了食物本身的色、香、味,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食欲,成为饭店、餐厅,甚至家庭餐桌上的常备菜。但是,不仅油炸过程可能产生毒性物质,氢化植物油本身就有害健康。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营养学专家马力平教授表示,超市80%~90%的加工类食品都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腌制类食品、油炸类食物和可乐类食物等。这些食品加工时耗能、耗电,加工过程中要添加许多食品添加剂,食用后会产生塑料垃圾,不仅营养价值低,甚至还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添加物。

多选完整食物,少选加工食物。完整食物,即少加工、少人工添加物、无化学肥料、无农药、天然形态的天然食物,例如吃一个苹果,而不是喝一杯苹果汁;吃一个马铃薯,而不是吃一包薯片。摄取完整无害的食物,可获取直接而大量的营养成分,又减少了加工、包装和储藏过程中的巨大能耗,不仅收获健康,还能低碳环保。

回归天然,坚持购买天然食品,抵制加工类食物,才是真正符合健康要求的低碳。

7.7 燕窝、鱼翅吃不得

鱼翅和燕窝作为超级补品,在古代也只有皇家贵族才享用得起,而现在,它们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鱼翅和燕窝的功效真如媒体所宣传的那么神奇吗?

首先看鱼翅。鱼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高级营养品,然而真相却是,鱼翅是取自鲨鱼等软骨鱼类鳍中的软骨,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

鱼翅本身并没有什么味道,鱼翅汤的美味主要来自它的配料。从营养学的角度讲,鱼翅并不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胶原蛋白就是一种极普通的蛋白质,胶原蛋白质缺少色氨酸和半胱氨酸,是不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高,猪皮里就含有不少。至于对关节韧带及皮肤健美的好处,并没有人们期待的那么神奇,总的营养价值跟鱼冻或肉冻大体排在同一档次上。

鱼翅有没有药用价值呢?从古至今,极少有医学典籍论及鱼翅的药效,中医如此,西医亦然。除了有一定美容作用外,其他都属推测,比如曾有鲨鱼不生肿瘤,因而鱼翅可能防癌的说法流行一时,但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因此,鲨鱼的保健价值与其近乎天价的价格之间存在的距离太悬殊了。“鱼翅热”只有助长奢华和崇尚虚荣风气之弊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特别要提醒的是,鲨鱼是海中霸王,海中的多数生物都可以成为它的美味佳肴,而各类鱼虾体内的有害物质自然都汇集到它身上。最近,泰国有关专家对进口的一些鱼翅进行了检测,发现这些鱼翅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汞,这是因为工业废水不断地排入海洋,使得海水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并进入海洋生物体内,而鲨鱼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吞食了其他鱼类后,食物中的重金属也随之进入鲨鱼体内,积累下来,因此鲨鱼体内的重金属的含量会越来越多。吃了鱼翅后,水银和其他重金属进入人体,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生殖系统等。因此,滥食鱼翅有招致汞中毒的风险。

同时,捕杀鱼翅的过程非常残忍。因为鲨鱼肉价值很低,渔民捕捉到鲨鱼后,只割下鲨鱼的鳍部分而舍去鲨鱼肉,把鲨鱼身体抛回海里以便留下船上空间存放鱼翅,使渔民能捕杀更多的鲨鱼。这些没有鱼鳍的鲨鱼在海里无法游动,要么窒息而死,要么成为其他鲨鱼或别的动物的食物。供应鱼翅市场需求是捕杀鲨鱼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曾估计每年有1000万条鲨鱼被捕杀。实际情形可能比这严重得多。据2006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一项研究,每年有3800万条鲨鱼因为鱼翅市场的需要而被捕杀。而且鱼翅市场在不断扩大,据估计每年增长5%。

燕窝又如何呢?虽被尊为养颜美容、延年益寿的珍品,其实也没有多少特别之处。所谓宫燕、毛燕和血燕,都是不同的金丝燕的巢。如爪哇金丝燕巢几乎全部由唾液组成;灰腰金丝燕巢则含有10%左右的羽毛;而棕尾金丝燕生存环境里有较高的氧化铜,被吃的昆虫体内含铁分又较高,因而分泌物呈浅红色,这就是人们极为推崇的血燕。

燕窝究竟有多少营养?燕窝的主要成分是风干的金丝燕的唾液,再加上一些海藻、绒羽及植物纤维。风干的金丝燕的唾液成分主要有酶、黏液蛋白、碳水化合物及一些盐。这些东西,在其他动物的唾液中也可以找到,根本没有任何神奇之处。

请看来自国际权威药品的化学鉴定:含水分10.4%,含氮57.40%,脂肪微量,无氮提出物22%,纤维1.40%,灰分8.70%,数种蛋白质共计18.20%。单就蛋白质而言,牛肉含量20.1%,鸡肉则为23.3%,都胜过燕窝一筹。而且燕窝中的蛋白质多为人体难于吸收的不完全蛋白,相比之下营养价值更要低劣一等。

至于药理作用,香港专家认为,燕窝中真正有效的成分是微乎其微的,且不易提取,只有找出有效成分,进而合成,才有可能对疾病发挥积极作用,但我国的医学技术,很难完成这样的高要求。另外一些专家也提出,燕窝含有的营养成分并不丰富,不过容易消化,因此适于病人食用而已。总之,燕窝可吃,但于养颜美容、延年益寿的作用不大,称其为滋补精品,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愚人的神话。

在中国文化中,燕窝被看成是一种滋补的珍品。由于这个无稽的认识,燕窝变成了一种昂贵的商品,并支撑了一条从采集、加工到消费的产业链。因为这个错误的认识,东南亚沿海自然生态中的金丝燕受到了人为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燕窝作为一种食物,并没有给我们人类带来任何独特的东西。它提供的那点营养价值,完全可以被价格低很多很多的鸡蛋、牛奶和肉取代。

所以,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生态的角度,我们都不应该吃鱼翅和燕窝。

7.8 避之不及的蛋白粉

所谓蛋白粉,一般是采用提纯的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或上述几种蛋白的组合体构成的粉剂,其用途是为缺乏蛋白质的人补充蛋白质。

人体从生长发育到组织修复,从新陈代谢再到保持生命力……几乎样样都离不开蛋白质,可见它对人体的作用之重要。而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懂或不懂的人们都开始了对蛋白粉的“追逐”。然而,蛋白粉这一保健品,什么人该用,要怎么用,却是很多人不甚了解的。

一般来说,市场上对于蛋白粉的宣传主要集中在“低热量、低脂肪,更有助于保持纤瘦和健美身材”上,一则声称专门为女性减肥的训练班广告上也写着,用蛋白粉调制的餐点是纤体计划中的“制胜法宝”之一。

应该说,从限制能量的角度来说,蛋白粉的确有不错的效果,因为它不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客观上就避免了这部分热量的摄入。对于减肥和健美人士来说,吃点“不太优质”的大豆蛋白粉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然而,任何物质都无法尽善尽美,“此长”必定会造成“彼消”,比如肝肾不好和患有痛风的人就不太适合吃蛋白粉。因为蛋白质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在体内要经过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又要经过肾脏从尿液中排出,可能会加重肝、肾等器官的负担,造成不良影响。而痛风患者本就应该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尤其是大豆蛋白的摄入量,执意“顶风而行”,只会造成体内尿酸增高,加重痛风。

此外,与大多数人的习惯想法不同,体质较弱的人没必要吃蛋白粉;处于病后恢复期的人也要在了解自己是否需要限制蛋白摄入后,再酌情考虑服用。

蛋白质摄入过多,不但是一种浪费,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危害的,因为蛋白质在体内的分解产物聚积会影响正常的肝肾功能和免疫力低下,其中动物性蛋白质摄入过多还会诱发心脏病。所以,只要我们日常饮食结构合理,就没有必要额外补充蛋白质粉。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推荐成人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是65~90克,或者按总能量计占10%~12%即可满足代谢需要。此外,蛋白质摄入量因人的年龄、体重及劳动强度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蛋白质的需要量一般高一些。

对于健康人而言,只要坚持正常饮食,蛋白质缺乏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奶类、蛋类、肉类、大豆、小麦和玉米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因此,我们只要坚持食物丰富多样,就完全能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没有必要再补充蛋白质粉。而且,食物带给人的心理享受和感官刺激,是蛋白质粉所不能替代的。

作为人体中一种重要的营养素,蛋白质是构成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它在人的胃肠道中会被消化分解为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几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通过人的血液被送到人体细胞,用于合成人体的各种组织、激素、酶、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等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我们平时活动的能量、免疫力的提高都依靠的是蛋白质的作用。

人体如果缺乏蛋白质,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是,对我们正常人而言,只要坚持正常的膳食,蛋白质缺乏这种情况一般是不会存在的,所以也没有必要靠食用蛋白粉来补充蛋白质。健康成人所需的蛋白质完全可以通过日常膳食来满足。每日进食适量主食(男性6两以上,女性5两以上)、1~2袋鲜牛奶(即250~500毫升)或等量的酸奶或豆浆、1个鸡蛋、3两瘦肉、2~3两豆类制品等,就足以补充健康人每日所需的全部蛋白质。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补蛋白粉,就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超标,从而使人体处于一种“高蛋白负荷”的状态。目前认为,健康人长期处于高蛋白状态不仅没有必要,也对机体有害。

目前,营养学研究中公认的优质蛋白质是动物性蛋白和大豆蛋白,它们存在于大部分蛋类、肉类食品和豆制品中。这些食物除含有各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还有一些正在研究或有待开发的生物活性因子,比如大豆中所含的大豆异黄酮,鸡蛋中的卵磷脂、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均有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患冠心病的危险的作用。

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蛋白粉都是用大豆进行深加工生产的,其蛋白质含量虽可高达90%以上,但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造成其他营养成分流失,它们的营养价值已大打折扣,比不得天然食物了。

当然,蛋白粉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也有特殊的适用人群。对于一些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的人如住院病人、肠道疾病和晚期癌症患者来说,适当补充蛋白质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值得注意的是过量补充蛋白质对于人体健康也是不利的。首先,会加重肾脏负担。正常情况下,人体必须将多余的蛋白质脱氨分解,经过尿液排除分解出的氮,这就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健康顽强的肾脏。如果肾脏功能不健全,过多地摄入蛋白质就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其次,过高的蛋白质摄入还可能增加尿中钙的流失,损害骨骼健康。

诚然,蛋白质于人体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营养恶化及多种疾患,但对于可以正常进食的健康人究竟是否需要补充蛋白粉,补充蛋白粉对人体有何影响,这些是我们在进补蛋白粉前应该搞清的问题。

7.9 食品中的合成色素

色彩鲜艳的食品使人赏心悦目,还可以增进孩子的食欲,所以人们制作食品特别是儿童食品时,常使用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我国目前使用的食用色素分为两大类: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

合成色素即人工合成的色素,合成色素是用化学方法从煤焦油中提取合成的。自19世纪问世以来,由于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使用方便,又可任意调色,在我国现阶段是主要的着色剂。但是合成色素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大多数还对人体有害,主要是轻微毒性、致泻作用还有致癌可能。这些毒性源于合成色素中的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和硫酸盐,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资料证实,用于人造奶油着色的奶油黄,可以使人和动物发生肝癌,儿童多动症就与食用含有橘黄色素的食品饮料有关。

我国1982年就公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其中规定了只能使用5种合成色素,并定出了最大使用量,如合成色素的纯色素含量不得低于85%~99%,1千克合成色素中砷的含量应在1毫克以下,铅在10毫克以下,铜在20毫克以下,每100克色素中,苯酚不应超过5毫克,苯胺不应超过4毫克,各种氯化物不应超过0.5%等,这些规定是为了限制色素中的杂质,以减少对人体的毒害。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和靛蓝。它们分别用于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以及糕点表面上彩等。这些合成色素的确把食品表面装扮得格外惹人喜爱,但是,它们禁止用于下列食品:肉类及其加工品(包括内脏加工品)、鱼类及其加工品、水果及其制品(包括果汁、果脯、果酱、果子冻和酿造果酒)、调味品、婴幼儿食品、饼干等。

我国规定在婴儿食品中禁止使用任何色素,但是在儿童食品中,着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的含量甚至超过国家标准,对孩子的健康危害很大。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食品时要把好关,多为孩子的健康着想,尽量挑选不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以限制色素的摄入量。

天然色素是从植物、微生物、动物等的可食部分用物理方法提取精制而成的,安全性好,价格相对合成色素高,果蔬中的色素有的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如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源,是重要的营养成分。

天然色素主要有红曲红、辣椒红、栀子黄、姜黄等,近年来,天然色素应用技术发展很快,如红曲红用于火腿肠、午餐肉的着色,辣椒红用于饼干喷涂,栀子黄用于方便面着色,姜黄用于酸奶着色。许多高档食品都采用食用天然色素着色,一些发达国家更是完全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

提倡采用天然色素,对保护儿童健康的意义很大。应用天然色素是世界的大趋势。既要赏心悦目,也要绿色健康,天然色素重新成为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