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藏魂
8109300000017

第17章 岭班达仲

公元六世纪前后即北宋时期,青藏高原出现了一个岭部落。

这个时期,德格地区称为“岭如巴麻”,意为“中岭部落”,统治这个地区的土酋称为“岭班达仲”。

出德格县城35公里处,有龚垭乡龚垭村。六世纪前后,德格地区称为“岭如巴麻”,意为“中岭部落”,统治这个地区的土酋称为“岭班达仲”。“岭班达仲”的都城就建在龚垭寺背后的坪坝上,藏语称其为“岭入巴米加沙”。

碉楼 龚垭寺现为“怖金刚静修院”。静修,为闭关修行的意思。

那天,我从龚垭村藏房中间穿行而过缘坡而上,大约花了二十分钟,登上修建于山顶的“怖金刚静修院”。虽未进院门,但已耳闻鼓、钹以及诵经之声。诵经之声是一个近似男低音一样的喉咙发出来的,浑厚、响亮、悠远、带有回音、震颤人心。我知道,喇嘛们念经时敲鼓打钹弄出声响,目的是为了在固定的节奏里震颤心灵,排除杂念,心系一处。院门紧闭着,我不敢擅入。向上望去,门上贴有告示,曰:“尊敬的朝佛来访施者,静修用膳接访时间为:中午12时至下午2时之间;下午6时至8时之间,并请用钟声提示,方可拜见。”钟在哪呢?我满腹狐疑,悄然推开庙门,见一雨廊,雨廊檐下,果有一枚铜铃悬于梁下,一条旧的吊了很多絮絮的白色哈达作为铃绳。看看手机上的时间,11点45分,不知正在修炼的大师肯不肯允许进庙。

怖金刚静修院为格萨尔时期贾查大将的家庙,庙的背后残存有约1000米的断壁,是古“岭班仲达”都城城墙的基脚。城墙内的建筑物都已不存在,仅留下一片坪坝。在远处另一座山上,还矗立有古碉楼。

它们见证了英雄格萨尔率领麾下为统一而战的历史。想必在那些年代里,古碉一定经历过不少战事,肚子里藏了不少话要说……

正在踌躇,有一群气喘吁吁的老外从另一条小路登上山来,领队的是一位中年女人,金发碧眼风韵不减。看样子她事先和大师们有约,进门后径直朝大殿走去。大殿里正在念经的大师见是熟人,便起身迎客,顿时,庙里的动响停了下来。原来,那鼓钹诵经之声便是这位身高马大的闭关修行者发出的。

正好,我也夹杂在这群老外游客之间进得大殿。

在外面看静修院,土墙土墩显得有些沧桑粗糙,但内部却是重楼飞檐、画栋雕梁。值班的喇嘛起身相迎,他身高马大、声如铜钟,与文雅的僧人形象相距甚远,简直像个武僧,倒是与本殿堂的供奉主体英烈们十分般配。又一位典型的康巴汉子!康巴汉子可是世界上最神秘的男人,当年希特勒曾把康巴男人列为最佳人种,计划把康巴男人弄到德意志帝国去与亚利安女人交媾生崽,以造出最优良的新种族。这一路从康定到巴塘、从理塘到甘孜、德格,我真是开了眼界,见到了不少标志性的康巴汉子。今天这一位值班僧也是。只可惜他不会讲汉语更不会讲英语,只能以宽大憨厚的笑脸和我们相对、以洪钟般的笑声对我们表示欢迎。他的笑声居然把殿堂震出了嗡嗡的回声。

殿堂里的供奉与雕塑的确不同于其他庙宇的殿堂,格萨尔、贾查等英雄塑像与观世音等菩萨塑像并列着被供奉。另外,殿堂内四梁八柱上还悬挂供奉着几位不知名大将的头塑。这些雕像色彩浓艳、精工制作,英武之气概袒露无遗。雕像前燃着成排的酥油灯,供桌上的哈达堆成了云团。

怖金刚静修院不大,由一个大殿和一幢三层阁楼构成,大殿里迎客的大师是值班喇嘛,接待工作由他担当。据说大殿外的阁楼就是闭关之地,上有两位高僧正在里面闭关修行。静修时间为三年,其间闭关时间为一年。闭关一年之中不见客人,尤不见女客。更不允许客人擅自上去。

怖金刚静修院大殿内供奉有贾查大将的塑像、头像,供奉有格萨尔的头像,格萨尔麾下三员大将的头像等珍贵文物。

最为珍贵的文物是贾查大将穿过的铁质盔甲。

贾查用过的铁制头盔 贾查为岭国三大王之一,另外两位是僧伦和晁通。

贾查是贾查夏呷王的简称,他是格萨尔同父异母的兄长,系中岭部落幼系首领僧伦汉妻拉呷志玛所生。其名前冠以的“贾查”一词在藏文字中的意思为“汉甥”,在《岭·格萨尔》史诗中,与姜国玉赤王子、霍尔国拉伍乃布王子共称“汉地三外甥”。他是岭国三十大将之二和七君子之二,他一生协同格萨尔抗击外来侵略者,尽心竭力,功勋卓著。霍尔国白帐王征兵入侵岭国时,贾查不幸牺牲。去世后成神,曾多次降凡人间协助格萨尔征服敌国,为完成统一大业作出了不朽贡献。

现在,龚垭寺这一带好像已经开辟成为旅游点,来此旅游的人日渐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