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追求灵动的品德课堂
8171300000020

第20章 教学设计实例及评议——灵动在课堂实践中酝酿(1)

本章将以18个教学设计实例和1节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每课后面的“一课一议”,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三思一行”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问题,以便于我们从更具体、更深层的角度去理解这一模式的实用性,全面诠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实例1:《按时上学》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悉学校的上课时间表。2、让学生认识到按时上学的一些基本要求。3、通过对比激励,激发学生按时上学的积极性。4、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会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按时上学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感悟、角色扮演等。

[教学准备]1、教学中必备的资料收集。2、准备好挂图等教具。3、让学生准备好贴星登录卡本(卡)。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教学要善于创设“社会生活情境”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和道德认识。”因此,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就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实际的儿童生活情境,以景生情,以情激思,以思促行,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

《按时上学》一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在追求这样一种理念,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爸爸和儿子”的对话录音,让学生在这种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去思考自己的生活行为,使学生在对比中获得了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按时上学”这一品德在学生头脑中“开花”,在行动中“结果”。

实例2:《对人说话有礼貌》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对人说话有礼貌的道理。2、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3、激发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对人说话有礼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对人说话有礼貌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感悟、监督、角色扮演等。

[教学准备]1、教学中必备的资料收集。2、准备好教学挂图或电脑幻灯片。3、让学生准备好贴星登录本。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教学要善于捕捉“社会生活现象”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善于捕捉“社会生活现象”,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亲近感。从而使学生清楚明白课本上讲的道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学习完全能做到,而且也应该做到。

我们在对《对人说话有礼貌》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试图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让学生演一演还东西和进老师办公室怎样使用礼貌用语等社会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把“对人说话有礼貌”这一道德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消化、理解和提高。

实例3:《爱护花草树木》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记住《爱护花草树木》歌。2、让学生知道怎样爱护花草树木。3、激发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创设情境、活动实践等。

[教学准备]1、教学中必备的资料收集。2、准备好有关花草树木的照片。3、让学生准备好贴星登录本。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教学要在“建立行为档案,追求良好习惯”上下功夫

《品德与生课活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

实例8:《做客与待客》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学会怎样做客与待客。2、辨明是非,亲身体验,做一位真正懂得怎样做客与待客的人。

[教学重点]辨明是非,亲身体验,做一位真正懂得怎样做客与待客的人。

[教学方法]体验、感悟、表演、师生对话等。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学中必备的资料收集。2、准备好相关的教具。3、准备好贴星本(卡)。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品德课堂教学要重视主体的体验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品德教育融入其中,创设一种师生同娱的气氛,在无形之中向儿童灌输品德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开展这样的体验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促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象。

比如,《做客与待客》一课,设计了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演一演,老师来家访时,应该如何接待的体验话;还设计了利用礼貌用语进行对话拍手演练的体验活动。从而让学生在一定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在做客与待客时要如何讲礼貌、守礼结,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实例9:《学做家务活》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2、激励学生做家务活的热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学做家务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做家务活的热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学做家务活的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感悟、练习等。

[教学准备]1、备好教学中必备的资料收集。2、准备好教学中必需的教具。3、为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学做家务活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品德学科教学要重视及时重复的训练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与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儿童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说,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点标志之一。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品德学科教学的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及时开展履行的训练活动,创设让学生重复行为的教育情境,培养良好习惯。

比如,《学做家务活》一课,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坚持每天帮助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要求学生把每天做的家务活如实记在“我做家务活”的记录卡上,且接受家长、老师的监督,通过这样的持之以恒,反复训练,跟踪调查,就能够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习惯成自然,最终达到品德养成的目标。

实例10:《节约水电》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水电资源。2、知道水和电的用处。3、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节约水电的意识,培养节约水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节约水电的意识,培养节约水电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调查等。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学中必备的资料收集。2、准备好教学中必需的教具。3、准备好履行实践活动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品德学科要重视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行为习惯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在这个时期,注意创设道德辨析的情境,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使问题藏而不露,通过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亦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强调的:“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比如,《节约水电》一课,在教学中设计的辨思题:“一天,小刚到小明家玩,看见小明家的水管有些漏水,责怪小明不注意节约水电,可小明却不以为然,说这算不了什么,大不了每个月多开几元钱就行了。请大家一起来评一评小明的行为和想法。能引起学生各种各样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在问题中进行积极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使学生达到对课文思想的最深层认识。再如,在教学中设计的“结合乐业县的实际,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节约水电?”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去了解乐业县的水电,从而发现问题,引发深层的思考。这样,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交流,领悟了观点,提高了认识,加深了体验,为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打好了基础。

实例1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懂得参加集体活动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和热情。3、让学生参与活动实践,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参与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和从小养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欣赏、感悟、实践等。

[教学准备]1、准备必备的教学资料。2、准备好必需的教具。3、为学生准备好履行活动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品德学科教学要重视儿童自身的学习讨论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儿童自身的学习讨论,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和谐的讨论氛围;把握讨论的方向,把讨论引向深入;把握讨论的进程,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中心展开讨论,随时针对讨论的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对学生发言的疏漏和偏颇做适当的提示,启发学生自己做必要的补充或纠正;对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发言及时进行肯定和夸奖;在适当的时机,教师要参与讨论,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得出正确的结论。

比如,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观点,向学生展示有关生活事例。学校要开运动会了,项目一公布,同学们就踊跃报名,可是800米的项目却无人报名。李强说:“空一项吧,反正现在报谁也取不上名次。”王洋说:“报个名就行,到时就说有病了,不参加。”冯迪说:“我愿意试一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李强、王洋和冯迪的说法对吗?为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在自主的讨论中,发现问题,辨别是非,提高认识,达成共识。这比教师直接向学生灌溉,其效果要好得多。

实例12:《共产党员徐虎》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认识新时期共产党员徐虎。2、了解共产党员徐虎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党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共产党员徐虎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党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感悟、调查访问等。

[教学准备]1、教学中必要的资料收集。2、教学中必需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品德学科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资料调查和参观访问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动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儿童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儿童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充分利用各种校外教育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因此,品德学科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资料收集和参观访问的活动,让学生在资料调查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受到启发,接受道德情感的熏淘和感染;让学生在参观访问中,找到现实生活中的傍样,引领学生从对教材中榜样的学习模仿,自然地过渡到对实际生活中榜样的学习和模仿,具体领会道德要求是怎样完成的。

比如,在《共产党员徐虎》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收集孔繁森、王启民、李国安、徐虎、李素丽、吴天祥、邱娥国、史来贺、谭彦和袁隆平等新时期的十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材料,全班共同出一期黑板报;让学生访问身边的一位共产党员,了解他们的事迹,写出自己的感想。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真真切切的教育,认真学习共产党员身上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党激情,达到教育目标。

实例13:《对外宾有礼貌》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对外宾有礼貌的重要性。2、掌握对待外宾的一些最基本的礼节。3、养成说话做事有礼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对待外宾的一些最基本的礼节,养成说话做事有礼貌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情景模拟等。

[教学准备]1、教学中必要的资料收集。2、教学中必需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品德学科教学要重视及时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教师最大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参与现代化人生切需的生活。在品德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道德需要充实教材内容,就是要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让学生在进入社会行为之前有个明白的判断。

比如,在我们这个地方,由于大石围天坑群的发现,立刻引来了中外科考探险人员的光临。山旮旯里突然来了外国人,这一下给没有相关道德知识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生面对外宾该怎么办?社会也给学生提出了新的期望,即怎样对待外宾?于是,在《对外宾有礼貌》一课中,根据乐业的实际,补充了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充分的课堂讨论、表演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这是生活规范中的需要,没有了被逼的感觉,学习过程是快乐的,从根本上保护了品德教学的现实生活针对性,满足了学生的道德发展需要。

实例14:《自习课上守纪律》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懂得自习课上要守纪律的道理。2、辨明是非,养成自习课上守纪律的良好习惯。3、根据班里的具体情况,制定《班级自习课有关纪律规定》,并能切实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