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追求灵动的品德课堂
8171300000022

第22章 教学设计实例及评议——灵动在课堂实践中酝酿(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写品德周记,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这是品德学科走向生活化教学的实质要求。

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受教育者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体验生命,进而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领会。因此,在品德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写品德周记,就是要让学生在鲜活的现实世界面前,强调学生的理解,并且尊重学生的自我理解,引导他们从各自的视角中去理解品德行为习惯,去甄别、判断、选择,实实在在地提高他们的理性自学能力。比如,在《学会与人交流》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与同学、朋友、家长或他人进行交流,并把交流体会写成一篇“品德周记”。有学生在周记中发出了如下感悟:“我们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等景点就要开放了,到时来乐业的人就会增多,如果我们不会与人交流,就会影响我们乐业的形象。所以,我觉得学会与人交流很重要。”这种感悟是来自学生内心的思考,是学生用心灵对社会感受的结果,它有别于教师的灌输和说教。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过程是快乐的,是体验性的,有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升华。从而提高品德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实例20:《尊敬老师》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懂得尊敬老师的道理。2、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对老师有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和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强烈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对老师有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和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强烈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感悟、访问、监督评价等。

[教学准备]1、教学中必备的资料收集。2、教学中必需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品德教学要重视师生间的悄悄对话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在品德教学中设立悄悄语对话簿,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交流沟通中,在悄悄的情感波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品德学科走向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对实现这一理念的一种实践解读。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高度情景化的过程。在品德教学中,强调为学生创设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话,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事实上,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开展与学生悄悄对话,有利于全面了解和关心学生,达到正面引导,直面学生的内在需要,并与其共同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从灵魂深处引导学生,使之与时俱进。这时师生间教与学的交流沟通能起到一种神奇的作用。比如,在教授《尊敬老师》一课的过程中,我们有了诸如“老师,我真想哭,我不知道怎样跟你说。假若您小时候,有一位很凶的老师教你,你不知道的问题会不会问这位老师?”“小燕同学,凭我的直觉,你现在可能遇到了不敢问老师的难题。在我的印象里,不管站在哪位老师面前,你都是优秀的,我相信你会灵活而勇敢地解决这些小小的难题,为了学习没有什么可怕的,你说对吗?”这样的悄悄对话。对学生来说,这种来自于自身生活的对话是平等的,他们乐于接受这样的教育形式;对于老师来说,有利于正确有效的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实例21:《周围社会生活小调查》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调查学校附近的街道和建筑物,了解学校周围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2、能初步分析周围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浅显原因,体会到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带来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分析社会现象和进行社会调查的初步能力。4、通过合作完成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激发对自己周围社会生活的责任感和参与精神,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当好生活小主人。

[教学重点]能初步分析周围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浅显原因;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分析周围社会现象和进行社会调查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自己周围社会生活的责任感和参与精神。

[教学方法]讨论、现场调查等。

[教学准备]1、教学中必备的资料收集。2、相关图片、表格、平面图等。3、社会调查提纲(附后)。

社会调查提纲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到学校周围社会生活的变化及便利的服务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初步分析变化的浅显原因,体会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带来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分析社会现象和进行社会调查的初步能力,激发学生对自己周围生活的责任感和参与精神。

调查对象:乐业县城一小附近的街道和建筑物(城南开发区、福联超市、供电大夏、三乐街)。

城南开发区:侧重调查开发区的建设情况。

福联超市:侧重调查规模,使学生了解这家商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供电大厦:侧重调查前后的变化,突出现在的繁华及对四周的辐射作用。

三乐街:侧重调查道路的绿化功能。

调查时间:利用上学、放学路上,休息时间。

调查方法:观察实地简单测量,疑难问题向家长或相关知情人询问,采访有关顾客,寻找相关资料。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这种转变要求品德学科教师必须成为教学活动的学习者和参考者。教师只有将自己融入学习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面前,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品德学科教学要重视师生的共同参与活动。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品德学科的教师显得尤为突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激励、引导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必须先具备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学生一道参与社会活动实践。

比如,在《周围社会生活小调查》一课中,教师参与学生对城南开发区、福联超市、供电大厦、三乐街等地的调查活动,对周围社会生活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在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中,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苦事,更多的是成功的愉快及收获的惊喜。师生之间共同参与学生活动,使师生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讨论氛围,为学生的主动、大胆地学习、讨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良好地体现。

实例22:《守信用》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实录

A、课堂教学设计

方案一:

使用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思想品德第九册。

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材料的阅读和感悟,领悟掌握做人要讲信用的基本观点。2、辨别是非,学习榜样,自觉做一位守信用的人。

教学重点:培养、引导、激励学生做一位守信用的人。

教学方法:讨论、感悟、监督等。

教学准备:1、教学中必备的资料收集。2、给每位同学准备一张假定行为规范表。

教学过程:

方案二:

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材料的阅读和感悟,领悟掌握做人要讲信用的基本观点。2、辨别是非,学习榜样,自觉做一位守信用的人。

教学方法:讨论、感悟、监督等。

教学准备:教学中必备的资料。

教学过程:

B、课堂实录

(上课铃声响起。)

(师生互相问候结束后。)

专家点评:

这堂课根据“三思一行”教学模式的研究思路来进行设计,体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突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与前一节课相比,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对模式的运用更灵活了,设计思想更清晰,活动设计更巧妙。课堂充满了激情,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会做人,以致于出现了学生在反思中因情动而哭泣的场面。但就该堂课的深度而言,也还有值得深挖的地方,比如让学生思考不守信用的后果,进行不守信用的换位思考等。

——根据导师组的评课记录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