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之美
8176300000010

第10章 语文教参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流行着一本教学参考书,即教参。教学参考书,本是配合教材或课本的,即为教学提供参考之义。但语文教参,却成了许多教师手上的法宝,过于依赖。严重的,可以说脱开了教参就不会教。而照搬教材的做法,又会使操作简单化。教参自有其体例的设计,大致包括“课文研讨”,主要是整体把握与问题探究;“关于练习”,就是提供一些答案;“教学建议”,即有若干条关于教学实施的建议;“有关资料”,多是提供相关背景及鉴赏文章。教参的内容不无丰富,但若按体例迁移到教学中,却是千篇一律的。要改变此种单一的操作,就必得使课本与教参有更多的互动,而不再是各有设计。

教参可不可以融入课本呢?应当是可以的。现行课本或教材的设计主要有“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这其中,以阅读鉴赏为主,且阅读鉴赏仍是分单元编排的。单元前面略有介绍,然后就是三至四篇的课文,课文下有注释,课后有练习。教参的设计本就是配合课本的,不仅可与课本对照,还可穿插在一起。即“课文研讨”,大可排在相关的文本之后。“关于练习”,其答案也可排在练习后面。“建学建议”,则不妨放在课文开头,正如单元说明是对整个单元有所介绍一样,这建议是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有所建议。至于“有关资料”,则可有选择地提供一些,主要是相关背景的介绍及较有针对性或便于引用的切合教学实际的鉴赏批评。

与文本对照,传统的做法是有注解有章句有评点,而今不妨合理地加以继承。章句之学,就是分章析句,从段落结构到语句层面来解读文本内涵。古人很看重章句,如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就很有名,也可谓旧时最通行的教材。而今的课本中,有词语及背景的注释,或许还可增加一些章句,对文中一些重要句子与段落层次作阐释、分析、归纳,并与文本一起编排。比如排在旁边,便于参照。章句的好处就是配合文本,而不像教参的编排那样与文本分离。此种编排上的讲究,可将注意力集中于文本,而不是现成地接受教参的体例及说法。

关于评点,人们自然会想到金圣叹,正是他极大地发挥了评点的长处,从而使评点成为一种批评的形式。金圣叹是读书中人,出于对书的挚爱,才格外地标举了六才子书,又集中地评点了《水浒传》与《西厢记》。此种评点,除了对原文可圈可点之外,还在于借题发挥,从而阐述出自己的见解。评点可谓古人的一种著书方式,但此种方式先得有丰富的阅读体会,再有所提炼及阐发。教材中,尤其是“表达交流”部分,也不妨增加一些评点,以便有所示范。从操作上说,老师先要会评点,再指导学生做一些评点。这样做,有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评点有眉批、旁批及总评,眉批与旁批用于文中局部,而总评则是着眼于全文。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即可试作评点。一般地说,评点要结合所评文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分析评价。用之于作文,也可点评一些习作。至于范文的推荐,评点还要到位一些,才有示范之义。评点可谓亦读亦写,读写互动,彼此间都有一种促进作用。

其实教参的设计大可在课本的基础上形成,而不必另编一册。处于而今的信息时代,各种传媒方式可以提供海量的信息,教参不见得就是法宝了。比如各种教辅材料,除了增加许多练习外,其中的设计也可起教参的作用。面对各种教辅的冲击,课本及教参也不能一成不变。比如课本中大可增加一些练习设计,尤其是与考试题型对应的,对教辅就可起到抑制作用。换言之,正因为课本中的练习较少,又要对付考试,才会有那么多的练习册冒出来。至于教参,大可融入课本,而不再另行其是。其实多一本书少一本书并不是问题所在,但在课本的基础上形成教参,合二为一,可使教学更专注于课文。尽管各科都有教参,但语文教参有其特殊性,因为它主要是配合文本学习的,所以与文本的结合就得紧密一些。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今应当是合重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