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当然要始于识字。识字教学,古来的蒙学教材甚为看重,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主要就用于识字教学。三字四字的短小句子,再加上韵文编排以及内容上不无义理,都便于识字教学。而今虽有常用字的整理,但未能编成便于接受的教材。换言之仍是单字,要一个个地记,就不大理想。单字教学,能否摸索出一些方法来,比如利用形声字的偏旁来成串地学习汉字,值得探究。当然,识字的更大途径仍在各种文本。通过文本,不仅可以识字,还与阅读理解有关,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读书能记,不尽在记性,在乎能解。”关于识记与理解的关系就是这样,先得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识记。识字之余,还要习字。习字本是着眼于书写方面的,但也与阅读教学相关。比如抄写,就是亦读亦写,亦写亦读,可谓抄读法。明代人张溥的书斋叫七录斋,抄写达七遍之多,显然很看重此种抄读。抄读法不仅有助于记忆,也可加深理解。
再说诵读法,即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读就包括了诵读。朱光潜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讲:“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这早年读经的教育我也曾跟着旁人咒骂过,平心而论,其中也不完全无道理。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在记忆好的年龄,确实应当多加诵读。至于讲解,则可与诵读并重。古诗文的诵读,有吟诵之说,大致就是抬高声调及拖长节奏,此种读法,可以读得很投入。叶圣陶也倡导过一种美读法,即“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美读得其法,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此种美读,可视为吟诵的延续,能从声调中传导出作者的感情态度。用美读来配美文,不用说是相宜的。其实吟诵也好,美读也好,那种投入不仅有助于记忆,也可多有领会。
讲解法,叶圣陶在《朱佩弦先生》中提到朱自清的讲解法:“他教导学生采取一种平凡不过也切实不过的见解:欣赏跟领受着根在了解跟分析,不了解,不分析,无所谓欣赏跟领受。了解跟分析的基础在语言文字方面,因为我们跟作者接触凭借语言文字,而且单只凭借语言文字。一个字的含糊,一句话的不求甚解,全是了解跟分析的障碍。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知道作者的心意中为什么起这样的波澜,写成这样的一篇文字或一本书。这时候,说欣赏也好,说领受也好,总之把作者的东西消化了,化为自身的血肉,生活上的补益品了。”讲解要落实到语言层面,只有打通了语言关,或者说没有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才有助于内容的理解。朱光潜在《精进的程序》中说:“读每篇文字须在命意,用字,造句和布局各方面揣摩;字,句,局三项都有声义两方面,义固重要,声音节奏更不可忽略。”这种阅读方法,兼顾了文章的各个层面。从精读的意义上说,就是对不同层面都要多有了解。讲解,还可吸收传统的章句法,即分章析句,从语句到章节段落,逐层把握。
比较法,即比较阅读,不管是同标题的,还是同题材的,都可展开比较。比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胜败不定,先要忍耐,还有可能卷土重来,则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再如胡曾的《乌江》:“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这刚好与杜牧所说的包羞忍耻相反,有船不愿渡,即是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之意。又如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诗有反讽之意,表明壮士的心哀,不愿再为自大的君王卖命。至如李清照的《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显然是有感而发,讽喻宋王朝的南渡及南宋朝廷的偏安一隅。对应于思维来说,比较大都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比较阅读,一般来说更要着意于相异点,从相异之处,便于看出各自的特色。
还原法,即还原阅读,是将静态的文本还原成动态的生活场景及画面。比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着眼于还原,可将诗中写到的对象还原成自然状态下的物事,再看看作者在相关物事中寄寓了什么内涵。诗中的柳条在自然状态下是低垂的,低垂的长条可系物,因而诗中才引申出系离情来。也正因为柳条可以如此引申或联想,才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再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叶是细长的,好似用心修剪而成。有了这个前提,才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诗中这个比喻既新奇又巧妙。再想到还有柳如眉的说法,而眉毛也是可以修剪的。
评点法,即有所点评。评点是一种很传统的品评方式,广泛地用于文艺的鉴赏。比如金圣叹的评点,就很有名。文本解读中,也可作一些评点。评点有眉批与旁批及总评之分。大致说来,眉批用于字句,旁批用于段落层次即章句,总评则着眼于全文。如此面对一个文本,眉批与旁批及总评各有所用。换言之,既可分开不同层次,又能整体把握。而今的读后感,也可视为评点的延伸,只不过侧重于感想而已。其实读后感、短评、小评论等,都可视为评点的延伸或拓展,文本解读中,对文本有所评说,自可加深理解。评点是关联着读与写的,既有助于阅读鉴赏,也可用于写作指导,比如习作及作文方面,就可作一些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