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之美
8176300000054

第54章 略谈散文教学

就阅读而言,自主阅读与阅读教学是有所不同的。自主阅读一般是先内容再形式,而阅读教学大体上是先形式再内容。形式的层面,包括文体、结构、技法、语言等,都可作为教学的依据。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文体,文体不同,结构与技法及语言等都有不同。反映到教学中来,文体便成为教学的一个依托。且依托于文体来展开阅读教学,可以说提供了一个最为便利的操作平台。现代以来,文学上流行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及戏剧。这其中凡不属于诗与小说及戏剧的,都归于散文。这样散文中就不止一体,而是多体共存。且散文的弹性还可渗透到应用文体中去,只要那些文章能够较好地表情达意。由于散文是充满弹性的文体,相对于诗与小说及戏剧来说,教学上较难把握。

笼统地讲散文如何如何,往往所指并不明确,因而有必要加以区分。散文在古代是指与韵文相对的文体,涵盖极广,诸如记、叙、传、议、论、说以至序跋等等,都属于散文。现代散文中有的延续了传统,如书信、日记、游记、传记等。有的则较富有时代特征,如小品、随笔、杂文、报告文学等。梁遇春在《〈小品文续选〉序》中说:“小品文大概可以分做两种:一种是体物浏亮,一种是精微朗畅。前者偏于情调,多半是描写叙事的笔墨,后者偏于思想,多半是高谈阔论的文字。这两种当然不能截然分开,而且小品文之所以成为小品文就靠这二者混在一起。描状情调时必定含有默思的成分,才能蕴藉,才有回甘的好处,否则一览无余,岂不是伤之肤浅吗?刻画冥想时必得拿情绪来渲染,使思想带上作者性格的色彩,不单是普遍的抽象东西,这样子才能沁人心脾,才能有永久存在的理由。”这里所说的小品文的特点,在于感性与理性的谐调,其实也适于随笔。至于后来的分化,小品文仍以生活情趣为主,随笔则有书卷气或思想性。杂文由于鲁迅的倡导而成为一种文体,还可说明文体中尚有一种约定俗成之意。至于报告文学,则伴随着报刊而兴起。孙犁说:“文艺通讯,包括了通讯、速写、特写、访问记、印象记,以至报告文学,这些文学上的短小形式。”作者所说,大致包括了文艺通讯的各种体裁。了解散文中各种体裁的特点,便于在教学中灵活应对。

散文的结构是甚为灵活的,但也有一些规律性的概括,比如形散神不散。即材料可以是分散的,但主旨必得集中。当然,形散神不散只是一种方式,散文中也有形聚神全的。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写得极富情境之美。文中开篇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是文眼,作用是在情绪上涵盖下文。心情的苦闷,当然有时代及个人的因素,主要的就是彷徨中苦于无路好走,不过作者并没有过多地交代。如果那样,不仅入题不够直接,还显得啰唆,所以只需一笔带过。至于下文所写,当然就是如何遣闷了。散心需要一个静境,而荷塘是一个适宜的去处。夜之静与月之柔交织而成的一种氛围,正是形成情境美的主要条件。小径漫步,只不过是一个前奏,但却是必要的铺垫。正如到荷塘也有一段路一样,在进入美的情境之前,也需要调整一下心态。可以说,漫步是心灵的漫步,小径则成了通向美的途径。但作者并非另辟蹊径,而是巧借夜与月,在观照上有别于日常而已。能从日常事物中脱身开来,即有可能拓开一个精神的空间。中间三段写荷塘月色的文字,各有侧重。先写荷叶荷花,再写塘中月色,最后写四面蓊蓊郁郁的树,则是必要的背景。这样,一个静谧的情境便形成了。只有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难以对应到心境上去。因为作者虽然在漫步中获得了一些喜悦,但终究抵不过愁闷,所以只能通过一句话排除在外。月下的荷塘对应于作者的心境,内外相应,正是一个相宜的载体。至于文中的想象,则可视为另一个层次的拓展。眼前的空间里,尽管有荷叶荷花,但却不见流水。这样由流水而想到江南,就很自然了。那展开在历史层面上的文化内涵,具体地说就是六朝时的江南。那时的江南已是人文荟萃之地,风情种种无需多说,但与眼前物事相关的是采莲。“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那种“风流”与“热闹”,一方面抚慰了内心的寂寞,另一方面则也与心境不合。这正如蝉声与蛙声的热闹一样,都可作为一种反衬,其作用则是相反而相成的。

了解散文的结构及技法,自然有助于教学的展开。对散文的另一种理解是有叙事与抒情及说理之分,这是着眼于表达的,但往往也拿来命名文体。其实此种文体区分仍在于功用,而文体的特征则不甚明显。与其说成是体,不如称之为式,即表达或功用。朱光潜在《情与辞》中说:“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出一种兴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朱光潜在这里将主体的情与理与客体的事与物并举,从而标明了文字的四大功用。但首重文中的情致,则显然又是着眼于文学的。余光中在《不老的缪斯》中则将散文的表达或功用分为六项:抒情、说理、表意、叙事、写景、状物。比起朱光潜的说法来有所引申,或者说更为详细。其实散文写作中,客体方面无非是人与事及景与物,而主体方面所要传达的则是情与理及意。这其中所说的意也就是趣。趣由情理中来,情理相生,其趣乃纯。比如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其文在生活中发现趣味,是一种智慧的观照。情理相悖,则有谐趣,比如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文中的幽默恰好化解了种种不雅的成分。趣,实是情与理的延伸。散文的表达或功用各有侧重,这对阅读及教学也是有帮助的,即可以把表达的侧重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说理及表意或咏趣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地展开教学。至于散文的语言,比起诗的凝练及小说的日常化来,大致是介于其间的。

§§第三辑 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