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之美
8176300000065

第65章 作文操作略谈

作文的操作,大致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及修改等。先说审题,就是要审清题意。作文命题,无非是一些字句。字句少,可抓关键词;字句多,即有材料,则还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审清题意,可避免偏题及离题。偏题是只看到次要的,没能抓住主要的,离题则与题意无关。审题立意常联在一起说,其实是有区别的,审题是审清题意,立意则还可有一些自主。因为各人的经验及思考不同,由同样的题意出发,还会有一些不同的选择。比如同样写“季节”,可以是美好的季节,也可以是难忘的季节,还可以是惆怅的季节等等。即使同是写美好的季节,各人对美好的体会也不会完全一样。如此作文的立意,就是大同中还可有小异。

夏丏尊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中说:“‘写作些什么’的‘什么’,无论自由写作或命题写作,只靠临时收集,是不够的。最好是预先多方注意,从读过的书里,从见到的世相里,从自己的体验里,从朋友的谈话里,广事吸收。或把它零零碎碎地记入笔记册中,以免遗忘,或把它分了类各各装入头脑里,以便触类记及。”写作文不能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但平时的准备工夫,除了多练之外,还有就是材料的准备。材料的采集,可谓写作的先行工程。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下锅的米,再巧的手也做不出饭来。指导学生写作文,应看重材料的积累,这是比较切实可行的。而不像技巧技法的指导那样,易于架空。有了素材,写作不过适宜地加以搭配而已。作文取材的来源,无非是生活与书本。具体地说,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也包括社会生活。书本材料是多样的,常见的就是历史文化、名人名言等。大可从课本的积累开始,再由课内而课外,多有采集。写作文,有生活的直接经验,当然很好。若是缺乏,仍可就间接经验来展开。余光中在《艺术创作与间接经验》中说:“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如果作家取材的对象只能限于亲身的所经所历,限于他个人直接介入的时空,那他的创作天地就无法拓广。”这里所强调的,就是间接经验的重要。若将作文限定于个人生活或直接经验,面对那么多的作文题目,有时是会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但若朝间接经验开拓,则许多题目都不难找到可供发挥的材料。当然,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还可结合起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就表明生活与书本是相关联的,读是这样,写亦如此。

构思,要能理顺思路,可突主旨、抓线索、拟提纲、分要点及层次等。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说:“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你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主旨上,在这上面鞭辟入里,烘染尽致,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突出于其他一切世界之上,像浮雕突出于石面一样。”对写作文来说,主旨就是题意。只有尽可能地突出表现,才能做到中心明确。从操作上说,就是始终要有这个主旨意识,不离乎题意。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世间文字,断无句句看题、句句不离题之理,其法在于离合相生。”又说:“离合相生者,谓将与题近,忽然扬开;将与题远,又复掉转回顾是也。”作文不仅要明确题意,还得加以发挥。但发挥题意,不是只就题意本身反复言说,还要懂得离合相生之法。对应于思维来说,就是有收有放。思维发散开去,是为了更好地收拢回来。而为防止岔开或离得太远,点题不可少。一篇文章中,除了开头明确题意外,中间及结尾都可点题。点题,就有突出之意。

思路的外在呈现就是结构,就文章学的一般原理来说,结构有三分法及四分法。所谓三分法,就是开头、中间及结尾。前人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是着眼于效用而言的。至于四分法,就是起、承、转、合,比三分法多了一个层次。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多了一个层次,就多有起伏曲折。这文章结构的三分法与四分法,都有助于理顺思路。结构层次的安排,进一步还可落实到段落上。如何分段,由夏丏尊和刘薰宇合编的《文章作法》中是这样说的:“一篇文章虽有一个中心思想,但仔细分析起来,总是联合几个小的中心思想成功的。为了使文章的头绪清楚,应当把关于各个小的中心思想的文字作成一段;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小的中心思想应当做一段,而一段中也只应当有一个小的中心思想。文章的内容若十分复杂,一段里面还可分成几小段。”这是分段的依据,更可以说是原则。“分段不但使文字易读,且使文字有序不紊。分段有长有短,原视人而不同,但大体也有一定的标准,就是要每段自成一段落。”分段是为了分出条理,意思上则是相对独立的。此种分段,大可对应于提纲。作文中先有拟提纲的,分起段来较为合理。大致说来,一个提纲扩展开来,就是一个相应的层次。有的层次虽不止于一段,但段落间仍要有相对的完整。此外,还可由段落间的组合关系来理清思路及结构,常见的组合关系有并列、承接、层进、对照及总分等。

再说一说表达及修改。朱光潜在《写作练习》中说:“练习写作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须牢记在心的,就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文学本来是以语文为工具的表现艺术。心里有东西要表现,才拿语文来表现。”语言表达须心口如一,讲究辞能达意。至于修改,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的话说得言简意赅,但内涵很丰富。一是至少看两遍,每看一遍都是一次疏通。再就是字句段的删削,由小而大,包括了三个层次,即从局部到整体或者说从微观到宏观,都要加以把握。至于毫不可惜,更表明态度的坚决。如此修改,文笔自然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