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之美
8176300000066

第66章 审题的几个层面

作文的审题,可分为几个层面。

一、审题意

审题,最主要的就是审清题意,防止偏离。作文命题表现于语言单位,有词语、短语及句子之分。虽主要是给一些关键词,但从语言单位来看,仍有区分的必要。先说独词型命题,就是只有一个词语的,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及所指的对象。比如“忙”,就是忙碌,事情多,与闲相对,即不那么悠闲。且用于命题的语词往往不止于本义,而是还有引申义,包括比喻义、联想义、象征义等。比如“季节”,对象可以是自然的季节,也可以是生命的季节,还可以是社会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季节,换言之有较具体的内涵,也有较抽象的内涵。比如“肩膀”,可以是实指的肩膀,也可以引申为承担及依靠等。思考中,大都要注意引申。

命题中,大于词语的单位是短语。分析中,可将语法分析与概念分析结合起来。短语的关系有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等,其实就是要在多个字词的搭配中找出较为重要的词语来。比如“一步与一生”,是并列关系,大有二者并重之意,要写出一步对一生的重要作用。“诗意地生活”是偏正关系,前修饰后,关键词是“生活”,但其选择的是诗意的。“雕琢心中的天使”,是动宾关系。“天使”是关键词,可以是理想及愿望等,但有一个“雕琢”的过程。再如“必须跨过这道坎”,也是动宾关系。这里的“坎”可引申为障碍、困难、挫折、考验等,但还要写出“跨”的过程。“行走在消逝中”是补充关系,后修饰前,关键词是“行走”,但还有“消逝”之意。

若是用句子命题,可划分成分,即主谓宾及定状补。主谓宾是主要成分,定状补则为附加成分,多是修饰语。比如“有句话常挂嘴边”这个命题,主谓宾都有。这里的“有句话”尚待明确,可见选择的空间甚大;但得常挂嘴边,则又有所界定,即座右铭或口头禅之类,这就与人生经验相关了。再如命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也是句子,主谓宾都有,关键词是“握手”,表明交流或沟通之义。修饰语虽说是次要的成分,但也不可忽略,即“我”与“你”,表明言说的角度。大体上说,用句子命题,应着眼于整个句子的意思。

文字材料较多,既要抓关键词句,又要整体把握。比如“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乌鸦模仿老鹰抓山羊这则材料,诸如老鹰、乌鸦、山羊、孩子及牧羊人等,都是可供思考的角度。不过文中的关键词句就是:“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它也很可爱啊!”就表述上看,这两个角度是并重的,但还可有所区分。就整体上看,乌鸦的举动只是一种模仿,而模仿的层次是较低的,所以从境界上看就不见得很可爱。至于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则对其不自量力,还有所针砭。

话题作文中的词语,其理解也如命题作文一样。比如“脸”,既可实指,也可虚指,即脸面及面子等。再如“走与停”,属于对立的关系,可关联着前进与后退、发展与停滞等,大有象征之意。但话题作文既有命题关键词,又有引出话题的材料,这二者应当结合起来。大致而言,引出话题的材料对话题的明确有一种提示作用。比如“心灵的选择”,单就话题本身来看,是很宽泛的,但若关联起雪域救助的材料来看,则这选择多与救人及自救有关。

二、审要求

作文的要求是多样的,但不管哪一方面的要求,都不可忽略。比如字数的要求,是明确地规定了的。字数不足,达不到要求;字数过多,也会超出要求。所谓要求之意,就是必须遵守及做到的。当然,字数之类的要求,是较容易做到的。而作文的各项要求中,比较重要的是文体方面的要求。有的命题中有明确规定,有的则多有选择的余地。就审题而言,也要把文体考虑在内。一是看题目,注意其表述,看适于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还是别的文体。再就是看选材,若有生活经验及具体事件的,可考虑写记叙文;若仍以取材于书本的间接经验为主,则考虑写议论文;若是二者兼顾,则可考虑写成散文。还有就是看思维,若长于感性思维的,可写记叙文;若长于理性思维的,仍旧写议论文。

作文的要求,也有内外之分。比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此种新材料作文,因角度大都已提供,只需从中选择一个较能把握的即可。如此最佳角度及立意,也就意味着是最能把握的。但把握中,仍要读懂材料,尤其是含蕴于材料中的要求。且相对于文体及字数等外要求,也可谓内要求。就这则材料来说,由于诗句的理解弹性较大,因而几个角度的阐释作了较好的引发。但不管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要体现一个渐或慢的过程。至于此种情趣不适合当今的世界,也是针对那种渐或慢的节奏而言,即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

三、审关系

作文命题中所涉及的对象或概念不止一个,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就得考虑彼此间的关系。此种作文,也可叫关系型作文。就表述上说,关系型作文多是并列的,但从意义的关联来看,则不尽是二者并重,还可作多样化的理解,并各有侧重。这多样化的理解,大致有主次、对立、一致、因果、条件及目的等关联。比如“人与路”,虽然也是两个命题概念,但其侧重点显然在路。路是主概念,至于人的因素,只需表明路的选择与人有关即可。再如“走与停”,属于对立的关系,可作正反展开。至于对立的关系还有统一的一面,则可辩证思考。又如“生有所息”与“生无所息”,其关系仍是对立的,虽可任选其一,但还可把对立面作为参照。又如“一步与一生”,这一步是前提条件,对一生有重要作用。有些命题看似不是关系型作文,实则也可暗含关系。比如“雨燕减肥”这个话题,原材料中有提示,即“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将减肥与飞翔联系起来,可知减肥的目的在于飞翔。

关系型作文,不管所给的是话题还是命题,都要能找出其中的关联。只有确立了彼此的关系,才不会在文中顾此失彼。且就关系上说,即使同一命题,其理解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位置与价值”,就因果关系来展开,可说位置高的价值大,位置低的价值也低。若作正反式展开,则位置高的价值不一定大,即在其位不谋其政或尸位素餐;而位置低的价值不一定小,即平凡中还有不平凡。从主次上看,也可侧重于某一方面,即位置并不能左右价值或生命自有价值。此外还可从一致性方面考虑,即找到合适的位置才能体现价值或合适的就是最好的。鉴于理解上可多样化,审题中先要确立好某种关系,思考的方向才更明确。

由于关系型作文比起单一的对象或概念来,多了一重组合。审题中不妨可分可合,所谓分是先确立各自的义项,再就各义项间找出关联来,则为合。比如“提篮春光看妈妈”,这春光,可以是礼物、微笑、温暖、爱心、感恩、回报等;而妈妈,除了指母亲,还可以是家乡、母亲河、大自然、精神家园及祖国等。义项甚多,当然不能都写进去,这就得各有选择或各有侧重。比如面带微笑看望母亲,爱心献给家乡,感恩大自然等。作文命题的开放或理解上的多元化,无疑地更有助于引发各自的感想及思考。

材料作文中,也有关系型的。比如:“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景象:几乎所有的树根、花根都不美丽,但长出地面的枝、叶、花却大都是美丽的。这些景象给了你哪些联想或启示?”这其中的美与不美,既可理解为因果关系,也可理解为对比关系。还可进一步辩证思考。比如美有内在与外在之分,根的外表不美,但却有内在的美。或者说花的美需要根来输送养分,则根的奉献也就是一种美。至于花的美中,又有对根的感恩回报。从引申义来看,根与叶及花,可比方为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等。至于题意的分合,根之意有朴实无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等,花之意有幸福成长、生活甜美、事业有成、感恩回报等,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比如脚踏实地与生活甜美、埋头苦干与事业有成。

四、审范围

由于作文命题大都具有涵盖性,适于不同层面的展开,如此便引出一个范围的问题。范围的模糊,也可以说是学生习作中的一个弊端。就命题的设计意图而言,当是尽可能切合于实际,或学习或生活或社会现象及道德关怀等等。因而将题意在什么范围内展开,也应有所侧重。比如讲学习,谈生活,论文化,却不宜东拉西扯。那些范围不明确的作文,一会儿现实一会儿历史,一会儿社会一会儿人生,一会儿政治一会儿改革,看似古今中外,实则拉杂而成。且就一篇作文的完成来看,牵涉面显然不宜太多太广。那种蜻蜓点水的做法,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甚为肤浅。范围的明确还有助于材料的组织,也就是懂得在什么范围内收集材料,而不是凡能与题意沾上一点边的材料都罗列进去。其实与题意有关联的材料并不难找,但若没有一个范围的限制,那些材料东拼西凑起来,彼此间不相协调,就显得不伦不类。至于材料准备不足的,则另有取巧之道,那就是将仅有的几个材料变换着用。不管什么命题,都能粘贴上去,看似灵活,实则贫乏。

大致说来,作文中的范围可分几个层面:生活、社会、历史、文化及艺术等。比如这个作文命题:“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以“传递”为话题,可写的范围甚广,包括了自然、人类社会及历史文化等,可说应有尽有。换言之除了因中断而无法传递的,其余的都可包容在内。若只是以传递为关键词,再找几个相关的例子,虽说也可起印证的作用,但显然不如侧重于某一方面来写更为集中。作文中,为有助于范围的明确,可先由某个角度切入。由某个角度切入,颇有曲径通幽之义;但由角度而范围,则又柳暗花明了。至于角度与范围的关系,那就是范围大于角度,也可谓角度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