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有一种写法,是从观感出发的,即着眼于印象,包括一些细节与场景。此种写法当成记叙文来看,会觉得所写事件不够完整,不够分量。当成议论文来看,则生活观感或琐事又不能充当论据。不过,却还可以是一种散文化的写法。散文化的写法,正是从生活观感或印象出发,进而有所感悟的。比如《这也是一种芬芳》,这篇高考优秀文章就是散文化的,先讲对药气的厌恶及拒绝喝爷爷端来的药,再用几个细节的铺垫来转变看法。一是由甘草的甜引发畅想,再就是由中草药美丽的名字引出联想,还有就是和爷爷去乡间采药的经历,这些联想及记忆使苦涩的药香成了最香醇的芬芳。观感细致,颇具文采。
再如高考优秀文章《我想握住你的手》,本文对应的命题是“我想握住你的手”,手可以是比方,表明一种交流或沟通。这篇作文写父女间的亲情,便得力于场景的选择,即父亲到医院来看女儿。由于女儿喜欢花,文中的主要事件便是父亲送花。“然而,我禁不住想笑,爸的样子笨拙而滑稽,他那一身装扮与他胸前一大束康乃馨极不相称。我总以为,鲜花该是有着某种浪漫的情调的。”因装扮与鲜花极不相称,父亲的样子显得笨拙而滑稽。接下来还写到紧张,仍与这个手拿鲜花的场合有关。“两只手不停地接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了点头。”紧张及慌乱,表明不适合或不习惯于这个送花的场合。然而送花,正是一个表示关爱的举动。所以,“我端详着那一大束火红的康乃馨,竟不知怎么已被感动了”。接着就写女儿观感上的变化,先是想起了出事那天的情景,即父亲身体单薄,仍背着我爬楼梯,累得气喘吁吁。再回到眼前,“爸捧着花瓶进来了,脸上是憨厚的笑”。女儿想哭,是感受到了朴素中的父爱。“我和他的故事没有影片上的轰轰烈烈。我的童年,他的爱是交给了三月里高飞的风筝,黑眼睛的小鲫鱼……点点滴滴地用温暖包围我长大。”此中有真情,是无需多说的。文末还写到父亲一个人憨憨地排列每朵花的顺序,仍有场合上的不习惯,但女儿却深深地感动了。
记叙文的写法,是以叙述与描写为主的,但若转化为叙事,即对事件的叙述,则可讲究情节的起伏及角度的设置,这又是小说化的。叙事,原本就是小说的擅长。换言之有叙事能力的,文体上往往也会突破记叙文的局限,而变成小说或小小说。不用说,着眼于叙事及小说化的写法,更可以发挥想象力,并有所虚构。有一种故事新编的写法,常受指责。其实,鲁迅就写过整本的《故事新编》。此种写法,由于采用的是间接经验,又多有记叙及叙事,在把握上不无讲究。夏丏尊和叶圣陶合编的《国文百八课》中这样说:“间接经验原非作者亲身的经历,可是作者把它写入文章中去的时候,普通常和直接经验同样处置,也像写自己的经历一般写去,仿佛都是亲眼见过的样子。”至于“间接经验无法明了事件的微细部分,是很明白的。而作者在叙述文中为要传出真相,使读者领会,往往非凭了想象把事件的微细部分一并写述不可”。这里既讲了间接经验可以如直接经验一样用,尤其是诉诸想象,但也要有自己的体会,而不尽是戏说或搞笑。至于散文化的叙事,其中故事往往是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仍可串起一些观感的细节或场景。
议论文有三要素之说,即论点、论据与论证。对应于操作,就是找寻论据来论证论点,并能运用一些方法。这是议论文的通常写法,但也有变通的。夏丏尊与叶圣陶合编的《国文百八课》中,其《议论文的变装》一课说道:“我们要表示主张,可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从事件上抽出一个命题来,再加以种种的证明,一个是只把事件写出,故意不下判断,让读者自己去发现作者想提出的命题。前者就是一般的所谓议论文,后者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变装。”此种变通,就要从整体上加以认定,而不能局限于表达方式。再就是议论文的论证多用间接经验或书本材料,也有其局限。此种局限,就是现实感不足吧。但若与现实对接,则有时评的写法。比如高考优秀文章《这也是一种危机》,文中讲走进书店,从表面的繁荣中看出了“文学泛滥”的现象。大都受商业利益和功名利禄的驱使,并迎合人们的“快餐”需求和好奇心理,产生出那些没有精神没有品格的书籍,使文坛看似繁荣,其实荒芜!接着再引古人的言论及事例,作正反对比。结尾呼应开头,再次申明:这也是一种危机。行文一事一议,正是许多时评短文的写法。议论的方式有立论与驳论,通常写得较多的是立论,但驳论更有针砭之义。本文所驳斥的现象,便不乏现实的针对性。就此而言,还有杂文的笔调。
作文体裁是基于表达方式的切分,即以记叙为主的是记叙文,以说明为主的是说明文,以议论为主的是议论文。从表达入手,便于熟练文体。但此种区分只是相对的,表明各所侧重。至于实际的写作中,表达方式大都交叉为用。比如叙议结合,记叙用来陈述事实,议论用来表明看法。且夹叙夹议,正是古来文章写作中常用的。至于文体上的认定,记叙文中可以有一些议论,议论的作用在于点题;议论文中的摆事实,也需要用到一些记叙,但此种记叙重在叙述,而非描写。由于表达方式是最基本的技法,因而其交叉或综合正体现出能力的提升。不只是叙议结合,还有记叙、抒情、议论三者的结合及叙事的讲究等。若多样的写法都进入作文中,则不能局限于作文的文体来衡量,而要参照实际的文体,且不管文学文还是应用文。换个角度,则表明作文终将突破练笔的设计,从而过渡或嫁接到实际的写作。
例文一:《这也是一种芬芳》
爷爷是个老中医,家中总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草药。我总是喜欢端着小凳在一旁静静地看爷爷磨药,熬药。可当那一缕缕药气逐渐弥漫整个屋内,我却厌恶地远远躲避。
小时候常在药铺里玩耍。高大结实的柜台,黑褐色的漆面,发黄陈旧的标签,一副小秤,一双巧手,在重重的药柜之间穿梭不歇。爷爷时常会像变戏法似的对哭闹的我拿出几枚甘草片,含在嘴中,一丝淡淡的甘甜萦绕舌间,于是忘记了药铺苦涩的气味,嘴角微扬,畅想着在遥远的山中,是不是也有人温柔地采摘这些草药,然后晾晒,品尝……
童年是在一碗碗褐色药汤里度过的。爷爷佝偻的背影,药罐里冒出的气体,还有不断舔舐着罐底的蓝色火苗,都一一定格在时光碎片里。那时爷爷总会端着一个白瓷碗,手里带着两块冰糖,笑眯眯地递送到我面前:“良药苦口利于病,乖囡囡,喝了药身体就好了。”我却时常任性地将药碗打翻,留下爷爷独自躲在屋内哭泣。
在病榻上只能靠看书画画来消磨时光。于是从家中破旧的中草药图典里认识了许多美丽的名字:白芷,半夏,紫宛,青黛……爷爷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它们的功效作用。我常常想,她们前世一定是温婉绰约的美丽女子,然后化作这些草药给病人以最大的安抚。《红楼梦》里林妹妹让人惋怜的身影,也许只有药香的衬托才楚楚动人吧。夏喝香薷解暑,冬喝冰糖燕窝……氤氲里的潇湘馆才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还曾和爷爷去乡间采药,一路上的阳光明媚或是细雨霏霏,背着背篓的爷爷专注地捻着一颗颗草药,细细地嗅着。回来路上,竟看到一家小小的药铺。爷爷熟悉地和他们打着招呼。原来,这样的草药香,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旋律,飘散在天涯海角,散落在城市乡间每一个角落,给病人带来最温柔的健康保证。
爷爷又在熬药了,我不再逃避,“乖囡囡,快让药气熏一熏才好呢!”药香如蝶,满室蹁飞,满室氤氲里,是爷爷慈祥的笑容,和我理解的沉思。
这样苦涩的药香,却成为我心中最香醇的余味与芬芳,伴随着爷爷的爱,细致,绵软,濡染浸透我的人生,这缠绕而挥之不去的药香,是我生命最美好的芬芳!
例文二:《滴露的康乃馨》
真情莫过共握手!——题记
虚掩的房门“咯吱”一声开了一道缝隙,爸探进半个脑袋向里张望。天刚亮,同房的病友可能正在梦乡。我刚醒,缩着身子用被角半掩着脸。没错,是爸!
红的,一大束康乃馨,我惊呆了。那天,爸依旧是穿着那身泛白的工作服,头发很凌乱,或许外面风大。清早的雾水打湿了他的发尖,脸上似乎还带着风的痕迹,看起来比以前沧桑了许多。然而,我禁不住想笑,爸的样子笨拙而滑稽,他那一身装扮与他胸前一大束康乃馨极不相称。我总以为,鲜花该是有着某种浪漫和情调。爸朝我这边走来,我咧着嘴躲在被角里偷偷地笑。“哦,醒了。”爸惊诧的表情让我知道我是多么爱睡懒觉。“嗯,可是老爸,您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地换着拿花,脸上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了点头。“昨天还和你妈商量着买什么,后来你妈说你喜欢康乃馨。一大早我就到花店拣了几束新鲜的,只是店主将它包装得太鲜艳……”爸停住了,他可能真的不习惯这种送花的场合。
爸翻遍了抽屉终于找到了一个插花的瓶子,很脏。没等我说话,爸已放下了花一路小跑着出去。我端详着那一大束火红的康乃馨,竟不知怎么已被感动了。我又想起了出事的那天,妈的慌乱,爸的平静。腿摔成了骨折,都怪我骑车太粗心。当时只记得一阵剧痛,腿再也迈不动了。医院的急诊室在四楼,电梯口挤满了人。我知道爸妈是担心我病情严重才决定上急诊室。爸背着我急匆匆地爬楼梯,一路上没歇过。伏在爸的肩上,我清清楚楚地看清了他脸上的汗珠。爸的身体很单薄,可背我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了他的力量。四楼,我不知那长长的楼道有多少阶,也没有目睹爸将我送进急诊室后的气喘吁吁。那绝不是一段好走的路……爸捧着花瓶进来了,脸上是憨厚的笑。那一刻,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人说,朴素的爱却是最伟大的。我恍然明白,其实爸从来没给过我富丽堂皇的爱。我和他的故事没有影片上的轰轰烈烈。我的童年,他的爱是交给了三月里高飞的风筝,黑眼睛的小鲫鱼……点点滴滴地用温暖包围我长大。
不知何时,爸已插好了康乃馨,一个人憨憨地在排列每朵花的顺序。左边、右边、向上、向下。我静静地凝望他,感受满屋里清晨的祝福。花瓣上,一滴露珠滑落了下来。微妙的情感里,康乃馨也懂得为我流泪。
……我渐渐地睡着了,迷迷糊糊有一双手将我的手轻握,我没有睁开眼,然而我的眼泪却终于不争气地流了满脸。
例文三:《这也是一种危机》
某日,跟同学一起到某书店看书。一进门,看到满目琳琅的书堆得甚是拥挤。上前细看,发现书有三类:一为“百家系列”,二为文学名著,三为励志图书。看到这情形,同学赞道:“真好,有这么多书看啊!”而我却感到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危机!
感到悲哀的不是书少,也不是书贵,而是“文学”泛滥的危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益繁荣,文坛也随之激活。可是,却产生了文学泛滥的现象。
如今,书店的书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但大多数的书是为了迎合人们一些“特殊胃口”。如“戏说历史”、“正说野史”、“皇宫艳史”等一些书籍充斥着书店。还有一些什么励志图书,在打造一种如花似雾的成功学,使人们追求不知何在的虚无缥缈的成功。更可怕的是一些所谓的“文学名著解读”,用一些莫名其妙的眼光和手法把名著中的一些人物戏剧化、丑恶化,改变人们心中的名著形象。凡此种种现象,可以称之为“文学泛滥”,看似繁荣的文坛被名和利驱使之后产生的文化泛滥、主流缺失,缺少精神的现象。
这样的一种现象不能不说是当今文坛的一种危机。因为商业利益和功名利禄的驱使,我们的作家们“产量”越来越高,竞相“放卫星”。而且迎合人们的“快餐”需求和好奇心理,产生一些没有精神、没有引导人们健康向上的品格的书籍,使文坛看似繁荣,其实荒芜!
回想古人的求学作文的姿态,不禁汗颜。杜甫一叹“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所以他的诗字字真金,首首真情。古人吟诗作赋,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更有甚者则“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是何等的认真、踏实、谦虚之态啊!我想,我国古代为什么留下如此之丰的文学瑰宝和古人的求学作文之态是分不开的。记得秦朝相国吕不韦有这么一个故事:他主持《吕氏春秋》修撰之时,曾将书简持于市中,能改一字者赏五十金,世人皆叹。由此可见,古人之态如何。
面对当今的文化危机,我们只有放下身架,认真反省,好好总结,然后以求真务实之态,追求真善美。做好求实作文的工作,引领人们、社会遵从真善美,让社会更真、更善、更美!
走进书店时,别以为书越多越好,其实,这也是一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