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建汉首功:萧何
81846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萧何(?—前193年),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萧何乃一刀笔小吏,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后又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立稳脚跟,徐图天下。他慧眼独具,月下追回韩信,使“汉初三杰”到了刘邦一人手中。汉王朝初定,他治国安邦,建法立规,更有“萧规曹随”之誉。

萧何素来谨慎,又多权谋,他在秦汉之交纷纭复杂的动乱中趁机而起,后来虽然身居高位,历事二主,终得善始善终。在他声势煊赫之时,他购置田产都选在穷乡僻壤,不作高堂大屋。他说:“子孙后代如果贤惠,可以学我的节俭;如果不争气,也不至于被权势之家夺走。”这个例子说明他考虑身后事时仍然表现得十分谨慎而又经过深思熟虑。

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丞相,一切公务悉照旧章,照例而行,清静治民,乐在其中。长此以往,一些朝臣便在惠帝面前参奏他因循苟且,惠帝也疑心他倚老卖老,便召见曹参问其缘故。曹参反问惠帝道:“陛下自思圣明英武,能及先帝吗?”惠帝被问得涨红了脸,答道:“朕年未成冠,且无阅历,如何及得先帝!”曹参又问:“陛下视臣及得萧丞相吗?”“朕看来似乎也不能及。”惠帝答道。“陛下说的正是!伏思先帝以布衣起家,南征北讨,方有天下。若非大智慧,大勇毅,焉能至此!萧丞相明订法令,中具规模,行之已久,万民称颂。今陛下用臣为相,只要能够奉公守法,遵照旧章,能继旧业,已属幸事。若自作聪明,推翻成法,必致上下紊乱,恐欲再求今日之太平,已无可得矣!”惠帝恍然大悟。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来历。就这样,曹参位相3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

晚于萧何几十年的司马迁写《史记》时专作《萧相国世家》,记述了萧何一生的事迹,并称他为“功冠群臣,声施后世”。到西汉末年,汉成帝时续封功臣的后代,其余的都已经不再追恤,独独续封了萧何的后代,这足以说明萧何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