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鸿商富贾:千古流传的大清巨商
8184800000037

第37章 结交高层,进军银行业

1890年,叶澄衷又设了“义昌成五金号”。叶澄衷考虑再三,委派樊树勋任义昌成五金号的经理。

这个樊树勋,绝非等闲人物。他手段灵活,又善于结交官府,从义昌成五金号一开张,他就建议叶澄衷吸收清政府海军官僚白某的暗股入股。

白某暗中入股后,成了义昌成五金号的匿名股东之一,为了能多分红利,他当然要千方百计地让义昌成五金号多赚钱了。于是,在白某的暗中帮助下,义昌成五金号几乎成为“海军供应部”,不仅上海的海军采购军服、军需品及五金器材非义昌成莫属,就是福建等地的海军部门,也成为义昌成五金号的独占户。

有一次,江南制造局的兵工部门要买一批“火不焚板”(石棉制品白纸板),这笔生意当然又是落入义昌成五金号的手中。

义昌成五金号直接从欧洲进口的“火不焚板”每磅折合银子约三钱余,但义昌成五金号转手卖给江南制造局,每磅竟高达银子一两五钱。这让义昌成五金号稳稳地赚了一大笔。

这件事,使叶澄衷感慨万千。他从中悟到一个道理,要发展自己的事业,抵御外商的竞争,必须交结官场,提高自己的身份。赚的钱再多,没有社会地位,仍然是人微言轻,难以称雄上海滩。

主意打定,叶澄衷不惜拿出两万两银子,通过上海道的关系,向清政府捐班,得了个观察使道台衔,戴红顶花翎。义昌成五金号经理樊树勋也捐班同知衔,戴明蓝顶子、蓝翎。

从此,义昌成五金号宦海路通,业务更盛,一时冠盖云集。当时上海滩上的显赫人物,如岑春煊宫保、熊希龄督办等,经常成为叶澄衷的座上客。至此,叶澄衷不但是富豪,而且成为了上海滩上的显贵,是当时上海工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于是,一些中小资本家,钱庄业主遇到难办之事,便经常来求助于叶澄衷。这一来,为叶澄衷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又打开了一重天地。

1894年是历史上风起云涌的一年。

7月,因日本侵朝,中日发生战争。清廷要求沿江沿海口岸各地,严密监视日侨间谍。

8月以来,上海市民反日爱国情绪激烈,冲击日侨企业,袭击日本商人。日本设在上海的银行停业。日驻沪领事馆降下日本旗,挂上美国星条旗,美驻沪总领事宣布代替日本领事馆的产业及业务。在中日战争中,美国成了日本的后援。

在此种形势下,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寻找了一个借口,中断了叶澄衷独家经销美孚火油的经营权。

美国人出尔反尔,使叶澄衷万分恼火。幸亏这时,英国的亚细亚火油和俄国火油源源而来,叶澄衷当机立断,改为经营英国和俄国火油,依然雄踞上海“火油董事”之宝座。

上海民众的抗日爱国浪潮,大大地激励了叶澄衷的爱国之心,他忿然不平地想,世界列强轻视中国不算,如今连小小的日本,竟然也来欺侮我们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11月2日,两江总督署向英国汇丰银行借银1000万两,用于中日战争沿海防务,其中拨给江南制造局银子40万两,专事军火生产。

叶澄衷闻讯,立刻指派可炽顺号的人长住江南制造局,一旦军火生产短缺煤、铁、铜等金属材料时,立即火速供应。

同时,叶澄衷又叫义昌成五金号经理樊树勋,设法帮助清政府向欧洲订购军火。整整一个多月,叶澄衷睡不暖衾,食不知味,跑里颠外,忙得连轴转。

12月1日,向外国订购的对日作战枪械,由德商船运到上海,后又转运到镇江,送到清军手中。

就在全国上下一致抗日的时候,慈禧太后却在大肆铺张地庆贺她的60岁生日。叶澄衷的心里,真有一股子说不出的滋味。长此以往,国衰民弱,不堪设想!

叶澄衷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甲午之战,清军惨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与日本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1897年5月,我国最早建立的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银行,在上海正式营业。

盛宣怀特别指派张振勋、严信厚、叶澄衷、朱葆三这四个人担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负责经办银行业务。当然,全行大权还是由盛宣怀自己独揽。

叶澄衷是个工于心计、绝顶聪明的商人,他当然明白,虽然自己是通商银行的总董,但并无实权。按照叶澄衷的一贯经营原则,如无实权,他绝不会与人合股经营。但这次却例外,他心甘情愿地将10万两银子作为股金,投入了通商银行。

叶澄衷这样做,并非轻率决定,而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毅然采取的一个做法。叶澄衷自有叶澄衷的道理。

首先,叶澄衷觉得,通商银行是中国人开的第一家银行,要振兴民族工商业,中国人不立足于银行界不行。过去中国金融,以钱庄为主,但事实证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上海,钱庄过于弱小,无法与大资本的银行相匹敌,承担不起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重任。一出现经济风潮,首当其冲被击垮的,便是那些虽然数量众多,却实力薄弱的钱庄。所以,投资通商银行,叶澄衷认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盛宣怀在上海实业界是个权势显赫的人物。他上通朝廷,受宠于李鸿章,连外国人也得买几分账。这样的人物,不但得罪不起,而且还应该靠拢他、利用他。最后,叶澄衷自然还有他的小算盘。既然自己身为通商银行的总董之一,那么也就是在社会上奠定了他在金融界的地位,他正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有影响的地位,发展自己在上海的金融业。

早在几年之前,叶澄衷由于经营事业的不断扩大,资金的运行和调度,便显得日益重要。于是,叶澄衷便在上海设立“大庆元票号”,以利散布于各地的顺记号的资金汇划和调剂。他还在外埠设立了多家钱庄,这些钱庄都用“叶永承号”的名义,资金多在白银万两以上。

如今,叶澄衷成了通商银行的总董,他不是正好可以利用通商银行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发展自己的钱庄吗?

叶澄衷不但善于抓住契机,而且还是个善于把计划迅速付诸行动的人。

不久,叶澄衷与许春荣在上海开设了4家钱庄。金融界称之为“四大”,即余大、瑞大、志大、承大,在上海钱庄业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叶澄衷对此并不满足,他又独资投入白银二万两,由“叶永承号”出面,开设了“升大钱庄”,委派心腹冯吕卜出任经理。

至此,叶澄衷的独资钱庄和合股钱庄,在上海的钱业界中布下了犄角阵势,相互支持,相互调剂,如鱼得水。除此之外,叶澄衷先后又在杭州开设了和庆、元大钱庄,在芜湖开设了怡大、怡庆等钱庄。

其后,叶澄衷于全国各地不断开设钱庄,竟多达108家,分布全国各地,“镇海叶家”成为当时上海实力雄厚,声名显赫的9个钱庄资本集团中的一个。在1897年这一年中,叶澄衷不但开设了多家钱庄,还与人合股开设了“协记石子行”,“顺泰木行”,并独资开办了“三元保险公司”。

1898年,叶澄衷又投资徐杰创办的福建南太武山煤矿,资本为5万元。

叶澄衷通过担任买办,从外商方面源源不断地得到了大量的佃金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又自己经营了如此众多的工商、金融、运输等企业,同样源源不断地取得了巨额利润。叶澄衷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这个晚清名商在1899年逝世时,据估计资产已达白银800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