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鸿商富贾:千古流传的大清巨商
8184800000004

第4章 乐善好施,深为时人所景仰

与其他行商不同,伍秉鉴很愿意尝试新的投资领域,他有时投资并不单单是为了获得利益,还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名声和心理上的满足。19世纪初期,随着外国商人在广州口岸的日益增多,欧美基督新教的传教士也看上了中国这片土地。

1835年,第一位美国传教医生伯驾来到广州,但由于中国一向推崇儒家的思想,注重现世,不关心彼岸世界,所以基督教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排斥。伯驾看到在中国的传教效益甚微,便转而利用医学途径作为传教的辅助手段,创办了广州眼科医局,开始了以医疗活动为手段,以传教为目的的“医学传教”历程,同时也开始了美国医学在中国的传播。伯驾只是个刚从耶鲁大学医学系毕业的博士生,要想创办一个相当规模的眼科医局并非易事,所以他找到了当时号称“世界第一富翁”的伍秉鉴。

面对伍秉鉴,伯驾把创办眼科医局,并以此作为拯救中国人民的途径向伍秉鉴讲述了一遍。伍秉鉴念他处处急中国人之急,想中国人所想,便答应捐出10万元银元建立医局。在当时,伍秉鉴的这一举动实属首例。因为伯驾来中国的目的是传教,所以为了博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他所创办的医局不收取任何医疗费用,那么伍秉鉴的这10万银元也就相当于一个没有任何收益的投资。

1835年11月4日,伯驾终于开设了“眼科医局”,但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对西医总持疑惧态度,因此眼科医局的开业并不是一帆风顺。开业第一天,医局门可罗雀,直到第二天才来了一位患青光眼的妇女就诊,第三天又来了六个病人。而后,医局的情形才慢慢地转好。在伯驾的治疗下,随着病人病情的好转,人们的恐惧和疑惑逐渐消失,开始认同这个西方人主持的西医医局,就医人数也逐渐多起来了。

伯驾经营广州眼科医局长达20年之久,一直到他从政,医局业务才由另一位美国传教士嘉约翰主持。在嘉约翰的主持下,医局逐渐成为初具规模的西医院,并正式命名为博济医院,此名沿用至今。虽然伍秉鉴的这次投入没有任何利润,但他因此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使他在以后的商业活动中更加顺利,并载入了中国的史册,这也使他成了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伍秉鉴的投资活动并不仅限于中国,更能表现其胆略和风范的是参与美国的证券和铁路建设的投资。1837年,24岁的美国商人约翰·穆瑞·福布斯回到美国。8年前他前往中国时,还是一位不名一文的学徒。在中国,福布斯以贩卖茶叶为生,并认下了一位义父——伍秉鉴。而就是因为这层关系,在他回美国时口袋里竟多出了50万墨西哥银元的资金,他在美国利用这笔钱开始了一门新生意——修铁路,而后福布斯成了横跨北美大陆最大的铁路承建商。

另外,伍秉鉴还独立购买了美国的证券,并且向美国的铁路建设进行了多次投资。在他多方面投入的同时,也为自己换来了更多的收益,使他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首领。

另外,伍秉鉴还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笼络其他行商。十三行虽然是由官方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可是行商的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常常因生意产生激烈的竞争,甚至相互倾轧。于是,伍秉鉴便对这些行商恩威并用,就在英商公司要求伍家独立担任羽纱销售代理人时,他则要求将利润按比例分给全体行商。

后来,老行商刘德章因得罪英商公司失去了贸易份额,伍秉鉴出面斡旋,恢复了他的份额。行商黎光远破产充军伊犁,伍家又同外商筹款捐助他在流放地的生活费。

从1811年起,伍家就利用其雄厚资金,协助英商公司向濒于破产的大多数行商进行放债,其债款数额就高达二百余万元,使大多数资金薄弱的行商都愿意听从伍家的安排。因而,怡和行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仰和羡慕的大型跨国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