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增加,朝野一时间兴起了维新变法的声浪,11月,张之洞在张謇的游说下,在上海也创办起了“强学会”,并出版了自己的报纸《强学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中的一些人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梁启超应邀担任该报的主笔。他以自己犀利的笔锋,抨击中国社会的弊端。张之洞担心《时务报》的过激言论会引起朝廷的震怒,就指示汪康年抑制梁启超的言论。张謇听说后,立即写信给汪康年:“如人人言宜申民权,而海内名人自南皮(张之洞字南皮)以下尚言须保君权,以为此为下不信此义。卒以为所恶于君权者,官毒害之也。欲保君权,须先去官毒。官毒不籍,君权不横,而二事实不相关。可以此意透发一篇,请质之卓如(梁启超字卓如)发为何如?”
1897年,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后党争权的形势下,光绪帝和他的老师翁同龢决定变法救亡。张謇遂决定进京复职。5月,他经上海时与文廷式、郑观应等人会见,大家讨论时局。5月6日,张謇到翰林院销假,刚进京就听到安徽巡抚于荫霖攻击翁同龢“误国无状”,他立即反击,大骂于荫霖隐瞒安徽的灾情不报,只会诬蔑朝臣,才是真正的误国。张謇复职后,向恩师翁同龢报告了自己在通州创办大生纱厂的经过,还提出了关于兴办工会、商会、农会等想法,翁同龢赞赏他是“霸才”。在这前后,张謇为变法进行了积极的幕后策划,不久百日维新正式开始。
正当他和老师翁同龢为变法呕心沥血努力的时候,顽固派发起了反击。6月15日,慈禧太后下旨将翁同龢开缺回家。张謇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虞山(翁同龢)开缺回籍之旨,补授文武一品及满汉侍郎均具折谢皇太后之旨,亲选王公大臣游厉之旨,所乡甚重,忧心京京,朝局至是将大变,外患亦将日亟矣。”
他已经看到变法即将流产。6月17日,张謇奉旨到乾清宫见光绪帝,看到皇帝神情黯然,知道事已不可为,他担心顽固派会对自己的老师下手,于是退朝后写了“引朱子答廖子晦语劝公速行”的诗,劝翁同龢快快离京:
兰陵旧望汉廷尊,保傅艰危海内论。
潜绝孤怀成众谤,去将微罪报殊恩。
青山居士初裁服,白发中书未有园。
烟水江南好相见,七年前约故应温。
7月1日,翁同龢启程离京,张謇和一些人前往马家堡车站送行,彼此相对流泣,依依舍别。
张謇自己也决定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7月21日,在他获准复职的第二天,他就以“通州纱厂系奏办,手续未完”再度请假,当天晚上,他就离开北京前往塘沽返乡了。他在当晚的日记中有些自嘲地写道:“卯初即行,读书卅年(16岁入学为附学生员),在官半日,身世如此,可笑人也。”这年10月,维新变法彻底失败。
1899年,义和团运动大规模兴起。1900年,义和团已经基本控制了京、津地区。他们以“保清灭洋”“扶清灭洋”为口号,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极大不安。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了剿抚的手段,但是收效甚微。退而求其次,他们决定以义和团对付列强,一时间,义和团势力更盛。
5月29日,张謇听说义和团进入天津,正在与从大沽口进犯北京的八国联军激战,连忙来到大生纱厂与沈敬夫商议纱厂盈缩的计划。到了6月,张謇看到全国的动乱即将兴起,他急忙乘轮前往江宁,会见两江总督刘坤一,劝其“定计维持江南”。但是6月20日,慈禧太后下旨宣战,调动清军围攻外国使馆,并命令各省督抚广召义民总署战守,对列强开战。刘坤一不久就犹豫起来,因为违旨自保,弄不好有杀身灭族之祸。张謇企图依靠东南有实力的督抚和西方列强联手,维持地方的想法眼看就要落空,他不愿意自己的计划失败。一方面他通过刘坤一的亲信施炳燮对其施加影响,另一方面自己亲自出马以“保护东南就是效忠朝廷”说服刘坤一。这时候,大买办盛宣怀也来游说,经盛宣怀联络,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共同约定,实行“东南互保”。
6月26日,由上海道余联沅、沪宁铁路督办盛宣怀等代表东南督抚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签订《东南保护条款》,主要规定为:一是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二是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和两湖督宪切实保护。这个条约反映出清王朝已经对地方失去了有效的控制权。条约的签订制止了中国走向完全的混乱。张謇这时还想趁着北方混乱,谋求“迎銮南下”,让光绪帝江宁即位。在《东南保护条款》签订的当日,张謇与前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儿子陈三立商议迎銮大计。他们计划把光绪帝接到汉口或者江宁,建立首都,并设法使慈禧太后归政光绪帝。但是事关重大,刘坤一一时难以决定,当盛宣怀也提出同样主张的时候,刘坤一终于同意了;当张謇与张之洞商议时,张之洞坚决反对;等到与李鸿章商量时,李鸿章却说:“太后决不肯来的,一般旗人亦决不肯放他到南方来的。”
8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出北京。张謇这时把“迎銮南下”改为“退敌迎銮”,具体方案是“退敌、剿匪、请两宫回銮议约”,办法为:首先请求“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尽快接回两宫,然后再“徐议除匪定约事”,其中核心的一条是改组中央政府。9月,由刘坤一在征得张之洞的同意后,奏准实施。
1902年,蒙尘在外的两宫终于回到了北京。由于东南各省与西方列强达成了“东南互保”,东南各省社会安定,张謇的大生纱厂“纱路大畅”,江南各省新开各种新式企业近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