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悦近来远:善于交际人脉广
8239900000051

第51章 难得糊涂,让你更聪明

郑板桥有一句话:“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世事风云变幻莫测,该聪明时得聪明,该糊涂时得糊涂。该聪明时犯糊涂,就会失去机遇;该糊涂时却聪明,就会引火上身。做人者,聪明不如糊涂,守拙若愚,看似很木很讷,实则胜过所有的聪明之举。

人生是个万花筒,人们在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莫测。孔子认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动为聪明后的行为,静为糊涂时的沉着。所以,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做人的手段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

这个世界有我们太多放不下的东西。你是否喜欢金钱?如果你说喜欢,那么你面对金钱就很难做到糊涂。如果你说你不喜欢金钱,那么权力呢?名声呢?只要你有喜欢的东西,你就会有所求,就会自作聪明。自作聪明,就难得糊涂。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从混沌空间走向明晰和精确:数字逻辑的严密、物理化学的缜密实验和论证、仪器仪表的精确完美。但是就在这精确与严密中,人们发现了人生的苍白与无奈,连人也成了一部精确的机器,凡事斤斤计较,凡事追求因果必然。

一切都清楚明白使事实反而更加苍白无力,雾里看花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在艺术审美中,所谓的“神秘”和“空灵”,所谓的“尽在不言中”,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是模糊朦胧产生的巨大效果。

宋代吕端和寇准同拜参知大事,吕端主动“低人一等”地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寇准之后。他既不会花心机钻营,又不会搞背后一手,更不会开后门,整天总是乐呵呵的个性,因此,许多人暗暗地议论说“吕端糊涂”,而且还很窝囊。宋太宗想拜吕端为相,消息一传出去,众人都非常费解,不少朝官对太宗说:“吕端这样的糊涂虫怎么能担当宰相这样的重任呢?”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力排众议决心拜他为相。

就在吕端拜相不久,西北边境发生兵变,原来是叛将李继迁在骚扰边境。朝廷的官兵抓到了李继迁的母亲。太宗与寇准商定,准备将她在北门外斩首示众,以警告叛逆。吕端听说后马上找太宗说:“斩了他的母亲,叛军李继迁就能捉到吗?如果捉不到,这样做反而更坚定了他的叛心。不如先把她奉养起来,我们就掌握了主动。”太宗听后拍一下脑门说:“此言极是,我险些误了大事。”后来的情况果如吕端预料的那样,李继迁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吕端虽然主动低寇准一等,但是遇事却是高人一筹。大事上一旦糊涂就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就像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其实关键的时刻常常只有几步,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如果有一步路走错了,对整个的一生就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表面上聪明的人说了就做,办事干脆利落,迅速果断,绝不拖泥带水,但缺点是较少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思考,凭直觉、经验和性情办事的成分稍重,这样办事,难免有顾及不到之处,也可能忽略了某些轻微细节而埋下隐患。

难得糊涂,人才会清醒,才会清静,才会有大气度,才会有宽容之心。说到这里,你总会明白了吧?我们说的“难得糊涂”就是不糊涂。所以,“难得糊涂”也是为人低调生存的一种艺术。

低调做人的一个特点就是锋芒不露且长于思考,出谋划策兼顾方方面面,给人以行事细密周全的感觉,做事不像聪明外向的人那样轰轰烈烈,但能按部就班地把事情妥善处理好。缺点是机敏果断不足,缺乏雷厉风行的作风,身手不够敏捷。用人者不能因为不喜欢这种人的谨慎,而随便否定他们的才能。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领导者不可掉以轻心而失掉优秀的人才。

聪明是自身的财富,同时也要明白,糊涂同样是立身的本钱。聪明与糊涂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很多的人在聪明之中办了糊涂事,导致身败名裂,也有很多的人在糊涂中办了聪明事,获得名利双丰收。在不便直言的情况下,委婉地点拨几句,让听者明白自己话里的真实意图,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唐太宗时期,长孙皇后非常贤惠,有时还帮助唐太宗处理政务。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厚葬了她,并将陵墓命名为昭陵,为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唐太宗还令人在宫中搭建了一座很高的楼台,稍有闲暇使登上楼台远眺昭陵。

有一天,唐太宗带领宰相魏徵等大臣一起登上楼台,眺望了一会儿,唐太宗问魏徵:“爱卿看到昭陵了吗?”

魏徵揉揉双眼,看了半天,说道:“皇上,臣老眼昏花,实在看不见啊!”

唐太宗心想:岁月不饶人,魏徵真的是老了!于是,他很有耐心地指给魏徵看。

魏徵又看了看,对唐太宗说:“臣刚才以为皇上是让我看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若是看昭陵,臣还是能看见的。”

唐太宗听了,深感惭愧,下令拆除了宫中的这座楼台。

在这里,魏徵借口自己眼花,点出了唐太宗父亲的陵墓名称,暗中告诫唐太宗:不该只思念自己的妻子,更要思念作为开国元勋的父亲。魏徵虽然以直言相谏而闻名,但他也深知不能过于冒犯皇上。唐太宗心照不宣,明白了魏徵的用意,立即改变了以前不合适的做法。

社会中,有的人外表看似顽固,而内心却很豁达;有的人外表看似愚钝,而内心却是才高八斗;有的人外表看似霸气,而内心却是底气不足。

历史发展到今天,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万千的万花筒般的景象。在这样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里,很多人处在事业未竟的悲哀、爱情失败的痛苦、人际关系复杂的苦恼与管理头绪的混乱之中,世界虽未走到尽头,但失望、沮丧的情绪却笼罩了这个纷乱的世界,于是乎,“难得糊涂”的书法作品四海泛滥,糊涂的学问五洲尊奉。然而对于糊涂学这一古老的命题阐释,正可谓“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朝野。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这两位学生下去都精心作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如何不使老师为之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并声明文章绝非剽窃。而张宗全的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他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老师听到这番话,也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怒火。

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动。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事业发达,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但是往往只有那些既会做人又会说话办事的人才能实现很多人都渴望的这些梦。原因何在,他们共同的经验就是在办事的过程中懂得并善于利用糊涂规则。

人在社会上走,“糊涂”二字非常重要。我们说:聪明之中有糊涂,糊涂之中有聪明。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糊涂的,他们一时的糊涂正是因为他们聪明。真正糊涂的人是不会聪明的,他们一时的聪明正是因为他们糊涂。正所谓:“聪明一生,糊涂一时;聪明一时,糊涂一生。”

孔子曾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就是说即使你是个脑子非常灵活的人,也不要完全表现出来,而是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使别人对你有一点“迂”的感觉,这是免于遭嫉惹恨的一个妙法。有时候,呈现一点点的“糊涂”比十足的“精明”更容易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