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己酉,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1],宜各自言。”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2]:“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馀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3]。”遂皆悦服。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4],返出前宫、齐府人之后[5]。’”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
“注释”
[1]叙:排列。[2]神通:即李神通。[3]吾侪(chái):吾辈,我们。[4]除官:任命官员。[5]返:反,反而。前宫:指前东宫建成府。齐府:齐王元吉府。
“译文”
己酉,(二十四日),太宗与群臣当面确定开国元勋长孙无忌等人的爵位田邑,命陈叔达在宫殿下唱名公布,太宗说:“朕排列你们的功劳赏赐,如有不当之处,可以各自申明。”于是将领们纷纷争功,议论不休,淮安王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义旗,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只是捉刀弄笔,功劳却在我之上,我感到难以心服。”太宗说:“叔父虽然首先响应义旗举兵,这也是自谋脱免灾祸。等到窦建德吞并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次纠集余部,叔父望风脱逃。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大唐江山得以安定,论功行赏,功劳本来就在叔父之上。叔父您是皇族至亲,朕对您确实毫不吝惜,但不可徇私滥赏,与有功之臣相比。”众位将领于是相互议论道:“陛下如此公正,即使对皇叔淮安王也不徇私情,我们怎么敢不安守本分呢。”大家都心悦诚服。房玄龄曾说:“秦王府的旧僚属未能升官的,皆满腹怨言道:‘我等跟随侍奉陛下身边,也有许多年了,现今拜官,反而都在前太子东宫、齐王府僚属的后面。’”太宗说:“君主大公无私,因此能使天下人心服。朕与你们平日的衣食,都取自百姓。因此设官吏定职守都是为了百姓,理应选择贤才加以任用,怎么能以新人旧人来作为选拔人才的先后顺序呢?如果新人贤能,故旧不才,怎么可以放弃新人而只取故旧呢!现在你们不论其是否贤能而只是怨声不断,这岂是为政之道?”
“点评”
这是一幅争功图。从中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了,立即面临权力和财产的分配问题。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如何来分配。打江山者坐江山,福荫子孙,富贵绵延,是那么的天经地义。在改朝换代中承担了最大牺牲的民众,没有真正享受胜利之果。新皇帝代替了旧皇帝,对百姓来说,不过是一副新的枷锁代替了旧的枷锁。这里暴露出来的是皇族和功臣之间的矛盾,李世民要巩固新生的李唐王朝,他不得不强调立国为民,以此来安抚功臣,同时平息皇族的不满。这当然只是漂亮的话头。封建王朝不可能真正立国为民。李世民以立国为民来证明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理论上是没有错的。其实,打江山者未必善于坐江山,譬如汉朝的周勃,打仗是一员虎将,后来当宰相,显然不是一个称职的宰相。但是,打江山者坐江山的思想是那么根深蒂固,牢不可破,所以每一个新的朝代建立起来,基本上都是军人政权。像房玄龄、长孙无忌这样受重用的谋臣毕竟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