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和平元年,在南阳郡涅阳镇(现在河南省南阳县),仲春季节的夜晚,万籁俱寂,群星闪烁,一位中年男子正观赏着夜空中的星星。深邃无垠的天空中,星星眨着银色的眼睛,晶莹闪亮。北斗星颗颗清晰明亮,唯有其中的“天机”星被一片白云遮住,看不清楚。突听仆人叫着:“老爷,恭喜您,又添了一个公子!”
那男子再抬头朝天上望去,“天机”星已破云而出。于是,他给儿子取名为张机,字仲景。
张仲景小时候特别富有同情心。有一次,他和妈妈去外公家玩,在那两旁开满野花的小路上,他发现了一只翅膀受伤的小燕子,赶快用手把它捧起来,到了外公家,又十分小心地为它包扎伤口,给它喂食,在他的精心护理下,小燕子终于又活蹦乱跳,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了。他又把小燕子放回了大自然。
小仲景学习非常认真。他总是按时到学堂去上学,从不耽误。一天,雷鸣电闪,大雨倾盆,到了上学的时候风雨仍然不减,爸爸和妈妈都说这么大的雨,不要去了。可小仲景还是坚持戴着斗笠,顶着狂风暴雨到学堂上学,路上大风把他的斗笠不知吹向了何方,到了教室他的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变成了一只落汤鸡。其他同学都没有来,先生没想到这么大的雨,还有人来上课,十分感动,单独为他上了一节课。小仲景背诵课文流畅,回答问题积极,字写得工整。同学们十分佩服他,先生也非常喜欢他。
小仲景喜欢读书,特别爱读有关医学方面的书。要济世救人,就要有知识,要有能力,张仲景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给人治病的故事,扁鹊把救死扶伤,解救他人痛苦当作自己的责任的精神,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小仲景有个好朋友,常在一起玩。一天,小伙伴得了一场大病,无钱医治,喝了巫师的神水,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而且很快就死去了。小仲景伤心极了,他心想:要是我能医好他的病该多好啊!从此,他发誓要学医,做一个能济世救人的良医。通过这件事,小仲景学医的决心更坚定了。有一天,他悄悄来到同族长辈伯父张伯祖家,张伯祖是当地的名医,他的医德高、医术好、颇受大家的尊敬。小仲景把想学医的理想告诉了伯父。
伯父听后说道:“学医可不是好玩的事情哟,要记许许多多的药名,采集各种各样的药材,配制成千上万的药方,出诊更是辛苦,不论是风吹雨打,还是深更半夜,还要冒一定的风险,你难道不怕吗?”
“只要伯父肯收下我,什么苦我都不怕。”小仲景坚定地说。
“那好,只要你不怕吃苦,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弟。不过,我有个条件,我尽心教你,你可得认真地学哟,可不准半途而废哟!”伯父说。
张伯祖对还带着稚气但又充满灵气的小仲景打心眼儿喜欢。从此,小仲景就跟着伯父走上了学医的道路。白天他坐在伯父身边,伯父给人看病,他就仔细地听,默默地记,到了晚上,他就把白天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整理成笔记,还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看见小仲景如此勤奋好学,张伯祖就决意将自己的所有行医本领教给他。
有一天,张伯祖写了“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条幅送给侄儿并说:“我们行医,必须学习黄帝、扁鹊等前辈的医德、医术、医方,用古人的经验来丰富我们的知识,这就是勤学古训,常到民间去搜集各种良方,采集有效的药材,虚心向别人学习,这就是‘博采众方’。只有这样,你才能技高一筹,独树一帜。”
小仲景听了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后说:“侄儿一定牢记伯父的教诲,把这8个字作为自己行医的座右铭。”
小仲景回到家后,把这8个大字挂在自己的居室里,更加潜心学医了。
斗转星移,春来冬去,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小仲景逐渐成长起来了。有一天,两位壮年男子抬着一个老人前来看病。这位老人高烧持续不退,腹痛难忍,张伯祖诊断后说:
“病人大便秘结,热盛伤津,病已进入了肠胃,不通就要痛,必须给病人吃泻药,但病人身体如此虚弱,怎经得起呢?”说着转身用商量的口气问仲景。
仲景说:“侄儿在民间学了一种方法,倒可以试试。”
伯父连声说:“好!快试试看。”说着就让张仲景去兑药给病人医治。
张仲景把兑好的蜂蜜水从病人的肛门慢慢地灌进去。蜂蜜水缓缓地流进大肠,肠壁受到了强烈的刺激,渐渐地蠕动起来。过了一会儿,病人忙说,想要大便,忙乎了一阵子,老人终于平静下来了。
过了几天,老人的儿子前来感谢师徒二人,说他的父亲已经痊愈了。这就是张仲景最早发明的灌肠法。
通过这件事,张伯祖对自己的徒弟更是喜欢,常在人前人后夸奖自己的爱徒,他也试着让张仲景独立诊治病人,在他的精心栽培下,张仲景终成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