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青少年学会勤劳俭朴的故事
82633600000007

第7章 墨子提倡节俭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又称墨翟,鲁国人(滕州)。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在战国时代,奴隶主、王公贵族们死后,要劳动人民为他们营建坟墓。棺材外面用很大的木椁,还捆三层牛皮。死人穿着非常讲究的衣服。一起埋葬的有玉器、丝织品、饮食用具等数不清的珍贵的东西,地下要修巨大的墓穴来埋葬这些东西。

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墨子(名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376年)反对奴隶主、王公贵族的奢侈浪费的寄生生活,提出“节用”、“节葬”的主张。他说:“人们穿衣服是为了御寒,夏天防暑热和雨水;制造车船是为了便利交通。”因此,他坚决反对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任何浪费。关于埋葬死人,他说:“一个人死了,有三寸厚的木板做棺材,就可以了;只要有几件衣服,不让死人赤身裸体就够了;至于坟墓,只要能掩埋住棺材,止住尸体的臭味就行了,何必挖得很深,埋得像小山那么高呢?”

为了提倡节俭,墨子和他的学生们,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身上穿的是粗布短衣,脚上穿的是麻鞋木屐。墨子一生不但节俭,而且勤劳。亲手制造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有用的东西。墨子自己就是一位精通机械制造的人,特别擅长制造防御战争中使用的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