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类普遍道德精神在职业领域的体现——职业道德
1.职业与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从本质上来看,是社会职能专业化和人的角色社会化的统一。人通过职业活动获取生产生活资料,也通过职业活动参与社会分工。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和公共生活一起,构成了人类复杂的社会生活。如果说婚姻和家庭是人类种族延续的社会组织形式,那么,职业生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得以发展的社会组织形式。
既然每个人通过职业参与社会分工,那么,每个人的职业活动状况就具有社会意义,必然成为道德约束的对象。由于职业所固有的社会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每种职业在道德上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各行各业都有与本行业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因此,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带有鲜明的职业烙印,也体现着人类最普遍的道德精神。
2.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
职业道德的产生是以职业的出现为前提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几次大分工尤其是第三次大分工,使人类社会出现了不事生产专事产品交换的商业,而且产生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分工。这种分工的发展,导致了各种社会行业及职业的出现,与职业相联系的道德意识也开始萌芽。
但是,从人类历史上看,成熟而系统的职业道德是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这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商品经济促进了职业活动的空前繁荣。人类社会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人类社会的主体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职业分工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毕竟受很多的限制。19世纪的产业革命,极大促进了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专门化,因此,职业活动也空前发达,传统职业进一步发展完善,而且出现了诸如律师、工程师、新闻记者等新的职业,职业活动的发达为职业道德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第二,在商品经济社会,忠于职业成为一种社会要求。正如着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指出的,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就是一个互相服务的社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他周围许多为他服务的人的工作质量。一个人物质生活的丰欠不仅取决于他本人所创造的价值的绝对量,而且还取决于社会上其他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正因为每一个人的劳动效率都关系到全社会的富裕,因而做好这份工作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还具有道德意义。忠于职业成为社会的要求。
第三,商品经济社会里,以讲信誉为表征的职业道德成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人的重要社会资源,可以产生直接的利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从事的交易范围空前扩展,交易对象空前广泛。当交易的对象是价值很低的物品时,交易双方的信誉并不重要。但是,当交易物品价值很高而且交易双方对物品的质量掌握不同的信息时,往往是物品原来的所有者掌握更多的信息,这时,交易双方的信誉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我们买房子、买家电、看医生、上学校等等,这些交易都包含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而在交易中必然存在着道德风险。这个时候,总体来看,能够在市场中真正站得住脚的,只有那些讲信誉的企业或个人。这时候,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和个人都会把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一个重要工作。
第四,商品经济条件下形成了有利于职业道德发育的社会土壤。
首先,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对职业有相对的自主选择权利。相对于被委派的职业来说,人们从事一项自主选择的职业,更易于产生职业兴趣和职业自豪。其次,商品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使人对职业来之不易的认识有切肤感受。人们会对自己的职业倍加珍惜。
当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能够自主择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他对自己职业就会很容易产生自豪感以及对职业的珍惜感,而对职业的自豪和珍惜,都可以升华为一种职业道德感,因此,我们说商品经济社会形成了有利职业道德发育的社会环境。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职业道德也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但总体来讲,无论哪一种职业道德,其核心内容都不外乎是对职业活动中职业责任、职业权利、职业利益三者关系的调整。所谓职业责任,指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的各种责任,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按照国家规定或组织契约与社会习惯所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义务;职业权利,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应当享有的权利;职业利益,则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获取的正当利益。这其中,职业利益是职业责任的基础,而职业权利是人们承担职业责任的前提。职业道德就是要求任何一种合法职业的从业者,在行使社会赋予他的特定职业权利,通过职业活动获取合法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业责任,使自己的每一个职业行为都能够经得起伦理的追问。我们根据职业道德的特征,提出以下一些在人类各种职业活动中具有普适性的基本原则——
(1)无害原则。职业道德的无害原则,就是强调人们在职业活动中,不能给相关人造成物质与精神上的伤害。早在2400年前,被誉为西医之父的西波克拉底在他的誓词中就提出:“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我不得将有害的药品给予他人,也不指导他人服用有害的药品,更不答应他人使用有害药物的请求。”
无害原则是人类道德的基本底线,也就是最低道德标准,它是在多元化的时代里,人们以理性的方式最能接受的基本价值准则。它当然也应该是人们从事一项职业所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底线性操守。
(2)保守机密原则。人在职业生活中基于职业权利,都会掌握一些涉及他人隐私或一个组织机构机密的信息。个人隐私受到充分尊重与保护,这是建立个人尊严的重要前提,是保持世俗私生活和谐的道德力量所在。而商业保密是保持商业续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商业机密的泄露常常会给经营者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证这些机密不向无关人员泄露,这是任何职业者天经地义的责任。
(3)自主原则。自主原则,就是强调每个理性的人都具有自决的能力,也就是说他有能力做出追求自认为是好的生活的理性计划,以此类推,人们也应该尊重他人同样的自我决定能力。一个真正有尊严的人,就是能够通过行使自主权来塑造自己生活的人。如果剥夺了一个人的自主权,就意味着剥夺了一个人的尊严。
在职业生活中,自主原则,主要是强调人应该自主择业,同时,一个人的职业行为不能侵犯别人的自主权。
(4)知情同意原则。同意,就是某人对某事自愿表示出意见一致的意思。要使同意有意义,其前提必须是某人对某事“知情”,即他已知道即将发生的事件的准确信息并了解其后果。如果这类信息被故意阻止,那么同意便是在欺诈的情况下做出的。
知情同意原则对人类的职业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当自己的行为关涉到相关人员时,必须向当事人讲清这一行为可能产生的种种后果,在此基础上,征求当事人是否同意。如医生在手术前,要向患者讲清手术的具体过程以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在病人表示同意并签字后才能进行手术,就是知情同意原则的体现。
(5)合理获利原则。这一原则,就是允许人们通过职业活动追求自身合理利益。这一利益的合理与否,判断标准就是看他在追求自我利益的时候,是否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或公共利益。我国传统思想中长期以来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笼统地贬斥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理念。因为利益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只有当有人追求自我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时,这种对利益的追求才是不道德的。
4.职业道德的要求及加强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职业道德也呈现着极大的丰富性,但总体来讲,无论哪一种职业道德,其核心内容都不外乎是对职业活动中职业责任、职业权利、职业利益三者关系的调整。所谓职业责任,指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的各种责任,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按照国家规定或组织契约与社会习惯,所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义务;职业权利,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从业人员所应当享有的权利;职业利益,则是人们在职业活动获取的正当利益。这其中,职业利益是职业责任的基础,而职业权利是人们承担职业责任的前提。职业道德就是要求任何一种合法职业的从业者,在行使社会赋予他的特定职业权利,通过职业活动获取合法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业责任,使自己的每一个职业行为都能够经得起伦理的追问。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社会道德的派生物,在保障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这一道德根本目的上,两者是完全是一致的。但是,职业道德除社会道德中共通的要求之外,还包括基于职业专门逻辑的特殊道德要求,因而区别于大众的生活逻辑,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有着许多大众道德不能涵盖的内容。比如说,根据律师的职业道德,在一件刑事案件中,律师替一个他明知有罪的人辩护是完全妥当的。非但如此,而且律师还可以收取费用,他可以出庭替一个他明知有罪的人辩护并接受酬劳而不感到良心的谴责。凡类似于这样的特殊道德要求都体现着特定的职业利益,更是一个职业社会价值的保障。如果我们否定职业道德的特殊性,用大众道德取代职业道德,必然导致许多职业的大众化、行政化,这些职业应有的社会功能的发挥将受到严重干扰。
在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中,职业生活是人类活动的主体部分,丰富多彩的职业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向前发展的生命线,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发展,职业生活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社会职业生活的有序和发展,就没有整个社会生活的有序和发展。而职业生活的有序发展,有赖于社会各行各业和每一位从业者承担相应的职业责任,履行相应的职业义务。因此,在现代社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职业道德素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业与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化与现代新闻传播的职业特征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职业道德的产生以职业活动的出现为前提。
职业道德又是带有鲜明职业烙印的行为规范。那么,我们考察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就必须从探讨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化以及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特征入手。
1.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化
人类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社会化的生存方式,从功利的角度看,社会化的生存与单个的存在相比较,是一种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种更有利进化的生存方式。而“人类之所以能够结成群体,形成社会,主要也正是通过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来实现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的传播便必然地成为人类社会的黏合剂”。
因此,我们可以说,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活动,在人类的幼稚时期,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是简单初级的,最显着的特征是传受双方彼此不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也都是受传者。社会上没有专门把信息收集发布作为职业的人和机构。而且还需要指出的是,在人类的童年时期,新闻传播活动与一般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交织在一起,呈现一种混沌的状态。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提高,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对新闻信息需求量增大,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不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时,新闻传播活动开始走向专门化,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进入了近代新闻传播事业阶段。
这一时期的明显特征,就是传受双方分离,社会上出现了从事新闻传播的机构和以搜集发布新闻信息为职业的人员,一般认为,十五六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的一批手抄新闻者,是世界上首批以传播新闻为业而谋生的人。后来随着印刷新闻的出现,新闻传播出现第一个高潮,新闻传播也突破最初手工作坊阶段作业状态,“成为有内外之别、专业之分、担负不同任务的、具有不同类型的传播者所组成的一个更加专业化的集合体”。
2.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特征
分析一个职业的基本特征,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对这一职业与相关职业的区别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从现代新闻事业产生以来,随着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化,这些新闻传播从业者的特征不仅与前新闻传播事业阶段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有明显区别,而且,他们与其他职业从业者相比,也有鲜明的职业特征。
(1)新闻传播从业者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工作的。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任何时代、任何形态的新闻传播活动莫不如此。新闻报道的这一特点,使新闻传播从业者的职业活动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巨大的时间压力。
这种压力造成了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几个矛盾:第一个矛盾是报道的时效性与准确性的矛盾,真实准确是新闻报道最为根本的要求,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准确与时效,有时犹如水与油一样,新闻传播的大量实践也表明,尽管新闻界乃至全社会都想方设法致力于维护新闻真实性,但形形色色的不实报道总是与传播活动如影随形,其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新闻传播各环节的巨大时间压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