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8267100000034

第34章 课堂:快乐、充实,提升活力(2)

各教研组、备课组每学期都要确定一定数量的公开课进行精研。精研的流程大致如下:先请上课老师提前两周拿出自己撰写的教案及设计说明,分发给备课组其他老师,对照“六个反思”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经过集体研究、讨论修改教案,由备课组长拿出对本节课教学设计方案的修改意见,着重强调为什么要如此修改。经过试讲和调整后,在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时间正式上课,同时对全校其他学科的老师开放观摩,组内每位老师都必须参加听课、研讨并发言,对照六个“反思”提出合理化建议,教研组长则负责整理指导老师的点评,最终形成经过教研组集体讨论改进后的教学方案以及改动说明。这样的反复打磨过程,不仅提高了上课老师的教学技艺,同时也让全组老师得到启发,发挥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了资源共享,并进一步提升了对“六个反思”的理解力。

一位数学老师在经历了一次精研课的全过程参与后,留下了如下感悟:

由于习惯性思维,最初自己主导的成分太多了,导致学生的主动思维和探究小心翼翼,举步维艰。经过教研组精研讨论,我不再过于小心翼翼地“按部就班”,而是大胆放开课堂教学的流程,搭建小组合作平台,给予足够的思维时间,结果发现学生的思维力不可小视。在解决涂色问题的活动和交流中,学生主动运用了枚举法和归纳法,采用了以退为进、化繁为简、有序思维、归纳猜想等思维策略。教师在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对于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及时总结提升,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解题方法和思维策略的作用和意义,主动将所思所学迁移到进一步的学习与探究中去。

一位历史老师的课经过团队打磨,逐渐贴近学生,显现课堂活力:

在上《商朝与青铜文化》一课的时候,后半段涉及“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在原先的设计中,我将大量的时间用于造字方法的介绍,并安排了大段古文字(包括甲骨文)让学生阅读,由于高估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加之对于商朝妇好这个人物并不熟悉,很多学生出现了疲累现象,甚至有的同学对奇形怪状的甲骨文也失去了兴趣。课程的后半段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在表演,毫无课堂“活力”可言。

课后,我将上述困惑求教于听课的组内老师,请他们帮忙一起磨课,老师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有的说:课的前半部分学生还是有积极反应的,后半部分应该是引导,教师在抛出问题的同时要能估计到学生的每一种回答,对于学生的反应要能及时引导,最终将结论引入到你的总结中去。

有的分析:上课时,学生的反应不一定会按照你设计的逻辑来,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拘泥于教案,你听到了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回应和引导,搔不到痒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你只想着自己的逻辑思路,害怕打破你的教案设计。学生说到哪里,想到什么,你就接着说,接着问,不一定要按照你的顺序得出结论,最后你来做总结,把知识要点敲实了,一锤定音。

也有的认为:图片的出现顺序可以改一下,不要先出现甲骨文的译文,而是先出现甲骨文,让他们猜猜都是些什么字,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再出现译文,让学生自行通过古今对照,猜测文字的演变。

在组内讨论和反思的基础上,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一番改进。抛弃原本“照着剧本演”的老思路,深入地与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的。结果,整个教学流畅多了,效果也好了很多。

3.教学管理部门的课堂教学领导:从创设制度开始

推动“六个反思”是一项学校倡导并着力推进的课堂教学生态改善的长期工作,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创设制度,整合已有的教学管理、研修平台,为建设“活力课堂”服务。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利用不同层面的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需求,以此为依托,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1)特级教师导师团的听课指导制度

学校重视特级教师和经验教师对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成立特级教师导师团,每学期开展三个阶段的全面听课、评课活动。导师团的听课有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即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第一阶段是诊断性听课,全面听全校教师的课,研讨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为下两个阶段的听课提供参考;第二阶段是指导性听课,针对第一阶段听课中反映出的问题,重点听某些教师的课,并在课后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第三阶段是提高性听课,对于有一定潜质的中青年教师,确定带教关系,由特级教师经常性听课,主要功能在于帮助他们脱离瓶颈期,为其专业化发展的突破提供支撑。学校还定期在教工大会举办教师论坛,反馈阶段听课的情况,让有经验的老师对照“六个反思”谈教学体会,引导广大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技艺。

(2)“精品课”的观研制度

为落实课堂教学研究,学校开展了“每周一课”教学精品课建设,供全校老师观摩。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听5节“精品课”,并点评其中1节课;提倡学科之间的相互听课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大同中学听课、评课网络系统”,包括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实录、教师点评、教学反思等内容。现已积累近百个案例,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专业提升的重要共享平台。

学校还组织老师学习如何运用“六个反思”进行观课评课,提出观课评课的六个度:知识点的落实度、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因材施教的分层度、教学过程的开放度、师生互动的有效度。

(3)教师研修“六个一”制度

“六个一”制度以一学年为单位,有要求,有考核,有奖励,旨在引导教师关注教学的研究。

“六个一”制度包括:研究一次学科“课程标准”,以教研组为单位做一次研讨;阅读一本学科专业书籍,写一篇读书札记;做一份当年的高考试卷,并写出评价报告;上一堂教学研究课,在备课组内交流,并留下相关备课、磨课、反思的文字,最终形成案例;写一篇有关“六个反思”或“活力课堂”见解的教学感悟;承担一项教科研项目或参与组室的“活力课堂”建设课题研究。

“活力课堂”建设这条路是没有终点的,就像艺无止境一样,我们希望通过自身不断的修炼、教研团队不断的推动、学校不断的建设,使百年老校的课堂“活力”不断,大同学子“活力”不断,使大同中学的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精神家园。

(上海市大同中学供稿,郭金华、姚军执笔)

二、学生缘何喜欢数学

——格致初中全力打造“魅力课堂”

数学,看似冰冷的外表,让不少学子敬而远之、望而却步。但是,在格致初级中学,数学却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在践行“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目标的过程中,格致初级中学传承格致理科见长的办学特色,着力做强数学这门优势学科。非比寻常的教学实践和引人瞩目的教学成效,值得好好回顾和总结。

格初学生喜欢数学,“魅力课堂”是关键。课堂教学是做强学科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是否喜欢学科的重要依据。因此,格致初级中学数学教研组把目光聚焦于课堂,坚持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品质,“魅力课堂”由此显现。

(一)“魅力课堂”源自理念

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效应,均由教师的教学理念主导。在“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过程中,数学教研组聚焦有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使数学教师对课堂的认识得到了不断提升。

1.重视“捕鱼”体验

数学教师无不感慨:现在的孩子真的很聪明,思维特别活跃,教师没想到的解题方法,学生先想出来了。如果还用老的方法教,肯定行不通。数学课光靠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学“魅力课堂”打破授之以“鱼”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运用授之以“渔”的现代教学理念和方式,给学生提供捕“鱼”的空间、方法和智慧。

对于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所有数学教师都深有感触。数学神秘,但她的魅力恰恰在于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数学课堂不只是教师诠释知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演绎知识结果的殿堂,在自主探索和教师适时点拨的过程中,学到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而提升捕“鱼”的智慧。

如何授之以“渔”?数学“魅力课堂”体现授之以“渔”教学理念的方式很多,其中最为普遍和突出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自己捕“鱼”的空间,通过学生捕“鱼”的体验来探求捕“鱼”的方法,这就是数学“魅力课堂”的自主探索。数学教师认为,学生是天生的思考者和探索者,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学习潜能予以唤醒。让学生自主探索,就是调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灵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概括等思考过程,在尝试一次次失败、收获一个个成功的体验中体味学习的乐趣。

2.“享受数学思维”

让师生一次次体味数学思维带来的无穷乐趣,“享受数学思维”的共同感受也由此成为数学魅力课堂的重要教学理念。

数学高级教师王老师,早在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任副校长时就主张“让孩子享受数学的思维”,她的一节以此为理念的教学实录课曾在中央教育电视台播出。王老师认为,数学课堂就是要呈现学生思考方法的丰富与精彩,引发学生“火热的思考”,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师生共享思维的过程。

当然,数学教研组不只是王老师与学生在“享受思维”,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都在课堂中践行“享受思维”的数学理念。教师们在课堂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同伴学习、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形成师生共享思维的美妙教学意境。

格致初级中学的数学“魅力课堂”这样陈述“享受思维”:学生与题目的对话,擦出思维的火花;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点燃“火热的思考”;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分享思维的喜悦。

3.倡导“三个合一”

数学教研组长徐老师对课堂的理解深刻、全面、独到,逐渐成为数学教师驾驭课堂的向导。徐老师认为,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展现课堂魅力,应该倡导“三个合一”。其一,“人题合一”。这里的“人”,指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心中要有题,学生眼中也要有题。形成“人题合一”这一课堂境界的关键在教师,要求教师把烂熟于心的题目设计成夺人眼球的问题,创设出扣学生心弦的情景,抓住时机进行提问和展现。徐老师强调,要把题目变活,以题论法,以题论道(指数学规律),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眼中有题”。其二,“人课合一”。课堂是教师展示专业才艺的舞台,课堂的魅力往往就在教师的才艺展示中体现,在教师的恢宏气场中生成。其三,“人人合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注意力和问答,要善于随机应变,才能形成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最佳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呈现,那么,“人人合一”的内涵也就在课堂得到充分的显示。

(二)“魅力课堂”依靠设计

如何让枯燥的数学产生魅力,让难教的数学通往学生心灵,是数学课堂面临的研究课题。“依靠课堂设计赢得课堂魅力”,格致初级中学全体数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实践和经验给出这样的回应。事实正是如此,凭借钻研精神、实践能力和长期的工作积累,数学教师已各具课堂设计的有效方略。在此掠影一二,权作共享。

其一,颠倒的教学顺序。数学经常涉及几何、代数的定理和定义,常规的教法基本上都这样:教师先让学生打开书本,逐字逐句阅读教材中的定理、定义,然后通过一个个例题加以印证,帮助理解。此法并无大错,学生也都早已适应。但是,追求更高效率的数学教师,有时却反其道而行之。有的教师这样教学:先在黑板呈现一二道题目,师生共同解题。而后,再让学生翻开教材,将解题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悬念同课本陈述的定理、定义进行对照,让学生带着解题的体验和疑问去解读定理、定义。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但克服了学生死记硬背定理、定义的通病,而且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为长久。

其二,课堂的快乐训练。通常,数学15分钟教学后的练习训练是常见的教学环节。要把无味的课堂练习演化成“学习的享受”,靠的是课堂设计。有数学教师这样设计课堂的快乐训练:教师选2至3题让相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前解答,全班同学评论对错,让热烈的辩论过程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出3至5题,开始进行全班的快乐训练,看谁做得快速而正确。按照快乐训练的规定,先做好的同学到讲台前给老师面批,全对的同学将学号写在黑板上,有错的同学立即订正。顿时,课堂呈现一派学生全神贯注做题的动人场景。快乐训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