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8267100000040

第40章 教师:幸福、智慧,彰显魅力(1)

教师是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我们可以有多种改革与创新,教学中可以不断引入新技术,但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予以贯彻实施。教育的理想需要教师去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去落实,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去呵护。为了教育的明天,学校还应该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港湾。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大的教育力量吗?

●学校能为教师的幸福做点什么?

……

一、赏识,激励学生成长

——市八初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实践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不是吸引眼球的标新立异。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部门,初级中学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要让学生喜欢学校,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倡导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我们的教师。

时下,当众对学生讽刺挖苦,居高临下批评训斥,漠视学生的进步……一些教师“不经意”的言行,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校园“冷暴力”,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受到语言伤害的学生,带着无形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感,必然不会“亲其师”,更不会“信其道”,学习成为痛苦的旅程。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师生关系调研引发的思考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校目前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师,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为此我们对全校所有学生进行了无记名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67.5%的学生喜欢民主、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有61%的学生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有很大作用。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表扬,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的表扬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师生关系中的一些不和谐之音:学生喜欢民主的师生关系,但目前学生认为老师严厉有余、和蔼不足,63.6%的学生表示对老师有意见时不会说出来;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注,但目前学生最不满意的是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方式,有接近50%的学生对老师不分场合的斥责非常反感;学生希望能从老师那里得到指导和鼓励,但目前仅有不到10%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找老师帮助。

鉴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得到教师的尊重和激励,而激励学生,给学生自信,可以从赏识学生开始。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学生如果感觉到老师的赏识,就会对老师感到信任、亲切,愿意和老师交流,有问题、烦恼也愿意向老师求助,学生也由此喜欢老师、喜欢学校。

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校目前的师生关系有所改进,我们把切入点定位于让教师学会并且习惯赏识学生,创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二)积极行动,践行“赏识”理念

1.深入学习,使“赏识”理念深入人心

学校多次通过教工大会、教研组长会、备课组长会、教研组会、年级组会、青年教师“勤朴”研习会等会议和研讨的形式,加强宣传和理论学习,反馈学生调查结果,让教师们明确我们准备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准备怎么做等几个重要问题。

寒暑假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学科特点开展系统学习,并撰写了课堂案例和教后反思。结合《黄浦教育》杂志“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征文和课题研究的需要,我校组织每位教师积极投稿。

各教研组通过学习思考,引导教师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特点共同明确“赏识”的内涵和特征:

语文组:了解学生,激励学生,宽容学生,提醒学生;

数学组:幽默语言,期待眼神,欣赏眼光,喜悦微笑;

英语组:态度亲切,技艺精湛,方法娴熟,有效提高;

综合组: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情景,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成功;

体育组:让操场成为学生展示成功、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校工会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了以“师生互赏”为主题的“校园温馨用语”征集活动,通过校园网公布优秀作品并张贴于校园走廊文化墙。这种发自教职工内心的温馨话语,具有可借鉴性、模仿性,对引导教师学会尊重学生、树立优良师德、加深师生情感、营造良好校风起到舆论宣传的积极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研究后,我们不断概括和总结出教师“赏识”学生的要素:亲切的课堂问候、真挚的情感沟通、共同的教学目标、积极的价值导向、适度的教学难题、互动的问题讨论、合作的教学实验、合理的作业布置、高效的教学效果等。

2.提出鼓励教师“赏识”学生的策略

(1)备课组建设:在教研组的领导下,加强课堂教学“赏识”行为的实践和反思,开展校内、校际同课异构交流展示活动等,推广“赏识”的成功做法。每次备课组活动,都交流“赏识”一得,共享“赏识”成果。学校每年向教师推荐一本教育理论书籍,通过自学、备课组学习,不断提高“赏识”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习不是为学而学,而是提倡学以致用,我们要求教师把学习和提高自身素养紧密结合,把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所有学习活动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安排一位教师反思自己创建“赏识”课堂的教学行为;通过班主任、教研(备课)组长的考核强化学习成效的考核,引导大家逐步养成“改进自己,改善课堂,师生互赏,共同提高”的职业素养,不断思考和关注学习前后自己改进得怎样、改进效果如何等。

(2)教研组建设:为进一步营造科研氛围,提高研究实效,辐射研究成果,学校从时间上保证每月一次教研组活动,每次由两位教师进行“赏识”课堂创建的教学案例交流分享;每周一次的教工大会,请一位教师交流成功或失败的案例;由教导处出面,每周向全校教师推荐经教研组商定的文理各一节校内研究课,实现“共享式”教研;鼓励教研(备课)组有针对性地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案例的收集整理、共享辐射、反思提升等工作,并及时在校园网上发布;学校行政人员坚持分组走进课堂,每周至少听两节随堂课,及时评估,及时和被听教师交流,提出改进措施,提升“赏识”课堂的效果。

(3)教科研室和教导处合作研讨,初步建立“赏识”课堂的评价机制,通过校内研究课、推荐课的展示以及行政人员的随堂听课,检测目标达成度,通过评课活动及时公布检测结果,以保证教师从“赏识”的理念逐步转化为“赏识”教学行为的自觉。

(4)校长室和教科研室共同研讨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自主可持续专业化发展规划和青年教师的“启程工程”的激励机制,保障教师自觉投入营造“赏识”课堂教学环境的实践研究。

(5)信息技术组在校长室和教科研室领导下建立研究成果交流和分享的“课题浪花”网页,加强学科研究与学科教学、信息科技的整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和辐射。

(6)学校发挥二十多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和影响,通过班主任工作研讨、青年教师“勤朴”研习会交流学习等途径,鼓励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移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不断增强教育的效果。

(7)学校专门布置寒暑假“教师作业”,教师需总结自己一段时间以来“赏识”学生的做法、心得、感悟等。定期出版课题研究校报专刊,交流研究信息,辐射成功案例,推广好的做法。

3.形成“赏识”教学氛围的做法

(1)教学过程

课前备课:要求“三备”——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法。突出备学生,把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放在首位;备课教案上须对教学目标分层,即不同班级各有最低达成度的要求;备课有统一的主备,还须根据各自班级学生情况自备,进行适当增删。教后及时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今后教学的注意事项。通过检查教案检查落实的效果。

课堂教学:杜绝一言堂,体现教学手段多样化、课堂激励方法的多元化。通过校内的推荐课,学校教科研室制定了“课堂观察表”,从听课时记录的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活动、思维活动等师生互动的时间平均在20分钟左右,“一言堂”现象基本杜绝。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或体验活动后基本能及时给学生激励性的反馈,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参与学习。

课后辅导:提倡“听诊式”个别化辅导,定时、定人、定内容,严禁一味的“讲评”,强调针对性、有效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学校方面加强引导和检查,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课后作业: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更要关注有效性和批改的规范要求,鼓励面批,强调及时性、激励性。我们要求各教研组不断加强对作业功效、作业量、作业评价的规范要求的研究和探索,体现学科个性特征。我们感到作业和作业批改中暴露出的问题虽不是课内的问题,但一定是课堂效果的必然结果。因此每学期我们分期中和期末两次,加上平时的两次,基本做到每月一次的作业普查或抽查,检查的结果及时发至本人和教研组长、分管行政人员手中。从中也发现了很多有悖“赏识”学生原则的问题,通过教工大会和教研组活动作面上的反馈,做到表扬和批评相结合,及时发现和矫正错误。当然,如何进一步做好作业设计和批改工作,我们还将做精细研究,力图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校园网平台,建立作业分层的校本做法。

(2)与学生交流的技巧

尊重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赏识学生是激励学生成长的有效方法。赏识学生是有技巧的。我校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①新接班老师尽可能快而多地记住学生的名字、生日以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家庭等情况;

②善于在第三者面前赞美另一个学生;

③与学生交流时,记得用眼睛看着对方,面带微笑与学生交流;

④批改作业要“爱憎不分明”(对的符号“√”打得大点,错的符号“”打得小点,保护学生自尊心。不能凭自己的情绪把“”打得很大很显眼);

⑤每个教师每周至少与一个学生谈心一次,切忌一谈心就提“伤心”的成绩,兜底数落学生以前的不是;

⑥即使是批评,也要尽量找人少的地方,“平起平坐”;

⑦多参加学生各种活动,如体育比赛、春秋游、参观博物馆、迎新活动等,“永远和学生在一起”;

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加入到学生的“聊天群”中,努力做学生的知心人和朋友;

……

我校一位班主任凌老师,有一次把准备发给家长表扬学生的短信故意“错”发给了这个学生,短信内容尽是褒奖之词,这个学生非常感动,从此特别爱上凌老师的数学课,整个人也“焕然一新”,这就是“短信效应”,这就是尊重学生、赢得学生、“赏识”学生的小窍门的功效。

(三)初步成效

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我校教师对“赏识”理念有了进一步理解,大家充分认识到:赏识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理解学生;赏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能运用积极、温馨的教学语言和优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赏识带来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能在平等、合作的环境下交流、沟通。

1.教师赏识学生的意识加强

我校将课堂师生关系的改进作为研究课题,提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口号——把爱充盈课堂,用情期待进步,提升学生自信。

案例一:一堂借班上的语文课

在一次借班上课的语文课上,尽管教师和学生非常陌生,但陈老师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微笑。她多次走到学生身边,期待地望着学生,用心倾听学生的回答,抓住学生回答中精彩的部分,夸张地进行激励。刚开始上课时还较沉闷的课堂,在陈老师的带动下慢慢地活跃起来,主动举手发表意见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上课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课堂上不仅学生心情很愉悦,听课教师也被融洽愉快的课堂气氛所感染。教师在课堂上用情与学生交流,用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教师真情、真心激励的带动下,和教师、课堂融为一体。

2.师生交流更为有效

我校语文组将师生课堂交流方式的改进作为研究课题,提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口号——精心预设,用心引导,关注生成,真诚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