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40

第40章 曾士峨血洒高兴圩

曾士峨,字迪勋,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大桥冲。1923年考入益阳信义大学(信义大学是挪威人1906年在湖南益阳创办的教会大学)。1924年,获知孙中山在广州开办黄埔军校,曾士峨毅然中断在信义大学的学业,步行前往广州赶考,跋涉至江华县城身无分文,未能成行。

1926年5月,北伐军进入湖南境内。6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长沙开办第三分校,即黄埔军校长沙三分校。曾士峨闻讯,步行至长沙,考入该校学习,在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独立一师学生队。北伐期间,曾士峨受学生队派遣,赴桃源县帮助训练农民运动骨干,组织农民自卫队。

1927年初,经苏先俊(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1927年10月从井冈山出走,后背叛革命)等人介绍,转入中国共产党。4月,赴浏阳参与建立了浏阳工农义勇队。“马日事变”后,曾士峨随浏阳工农义勇队撤出浏阳,与平江工农义勇队会合,到达江西铜鼓,以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独立团的名义进行活动。

1927年9 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夕,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将位于修水、铜鼓、安源等地的革命武装统一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全师共5000余人,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3个团:第一团由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和湖北省崇阳、通城两县农民自卫军组成,位于修水;第二团由安源工人纠察队、安源矿警队和安福、永新、莲花、萍乡、醴陵等县部分农民自卫军组成,位于安源;第三团由浏阳工农义勇队和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各一部组成,位于铜鼓。曾士峨担任第三团机枪连连长。

秋收起义失利后,曾士峨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三湾改编后,曾士峨任工农革命军(后称工农红军)第一师第一团特务连连长。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共7个连,700余人。特务连战斗力最强,探敌情,当尖刀,担任警卫,特务连以一当十。连长曾士峨、党代表罗荣桓、副连长张宗逊都是中共党员,革命意志坚定,政治上靠得住。

10月下旬,茅坪安家不久,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游击湘南,在酃县水口得讯:湘敌两个团来袭。毛泽东当即决定:工农革命军兵分两路,第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率第二连、第三连进抵茶(陵)安(仁)边境,袭扰敌后,迫敌回撤;毛泽东率团部及第一营第一连、第三营、特务连折入遂川县境。22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主力到达遂川大汾镇宿营。深夜,遭到遂川地方反动武装、肖家璧靖卫团偷袭,工农革命军因人生地疏,仓促应战,部队被打散,毛泽东身边只有曾士峨率领的特务连30多人。

时为特务连(又称第四连)党代表的罗荣桓元帅后来回忆:“我们进驻到遂川城西的大汾镇。刚住下不久,就遭到肖家璧靖卫团的突然袭击。部队因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只好分散撤退。当时四连有两个排随着毛泽东同志跑到黄坳,便停下来收集失散人员,并担负掩护一营集结的任务。这时,三营向湖南桂东方向撤走了。”“ 四连一共剩下30多个人,稀稀落落地散坐在地上。要煮饭吃,炊事担子也跑丢了,肚子饿了,只好向老百姓家里找一点剩饭和泡菜辣椒。没有碗筷,毛泽东同志和大家一起,伸手就从饭箩里抓着吃。等大家吃饱了,毛泽东同志站起来,朝中间空地迈了几步,双足并拢,身体笔挺,精神抖擞地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他的坚强、镇定的精神,立刻强有力地感染了战士们。他们一个个都抬起头来,鼓起战斗的勇气,充满信心,提着枪就站起来,向着他那高大的身躯看齐。”在曾士峨连长响亮的口号声中,工农革命军战士跟随毛泽东同志再次返回了井冈山。

在井冈山斗争前期,曾士峨率特务连参加了攻克茶陵、攻打遂川、占领新城等战斗。1927年12月,协助毛泽东及时制止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陈皓、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昌剑、第一营营长黄子吉的通敌叛变活动。

1928年5月4日,朱、毛两支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特务连改编为第三十一团第一营第三连,曾士峨仍担任连长。1928年6月至9月,曾士峨率部参加了龙源口战斗和黄洋界保卫战,屡立战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出击赣南。3月,第三十一团扩编为第三纵队,曾士峨任第三纵队参谋长兼第七支队支队长。曾士峨率部转战赣南闽西,参加了大柏地、长岭寨、白沙、上杭等战斗,作战中身先士卒,奋勇争先。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曾士峨始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给家乡亲友的信中曾写道:“士峨离家四载有余,虽奔波南北,历尽千辛,然为大众之生息,常觉无形的快慰,精神爽奋。”12月底,曾士峨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

1930年春,曾士峨调任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第二纵队是由第二十八团第三营和军部特务营、独立营组成,曾士峨与纵队政委罗荣桓、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一道,坚决贯彻古田会议精神,狠抓部队组织建设、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使第二纵队取得很大进步。毛泽东曾撰文称赞:“曾(士峨)、罗(荣桓)在古田会议后,把二纵队带成了一支最有战斗力的队伍。”

6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整编,与红三军、红十二军一起组建红一军团。曾士峨任红四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员。10月,红一军团攻打吉安。曾士峨指挥第二纵队参加攻打吉安,主攻城北骡子山。攻克吉安后,第二纵队改编为第十一师,曾士峨任师长,罗瑞卿任政委,下辖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团。12月底,群峰雾锁,曾士峨指挥第十一师担任主力,参加了龙冈战斗,活捉骄横残暴的敌前线总指挥、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全歼张辉瓒部9000余人,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期间,红四军在东固九寸岭、观音崖一带设伏。5月中旬,敌军不知是计,从九寸岭、观音崖闯入东固山区。第十一师在九寸岭向公秉藩第二十八师发起进攻。曾士峨、罗瑞卿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作战。炮火纷飞,硝烟弥漫,一颗子弹突然击中了罗瑞卿的脸颊。曾士峨立即吩咐卫生员包扎好罗瑞卿的伤口,同时命令身旁的特务连连长杨得志抢占阵地前的一个山头,阻止敌人进攻。曾士峨率第十一师激战4个小时,击溃敌军,歼灭敌第二十八师大部,俘获敌师长公秉藩。5月18 日,曾士峨率第十一师乘胜追击,歼灭敌第四十三师一个旅;5月22日,参加永丰中村夫坑哨口战斗,激战两天一夜,击溃守敌;5月27日,率部随大部队攻克广昌城。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红军从西到东,横扫700里,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

第十一师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作风勇猛顽强,屡立战功,是红军中最能打硬仗的劲旅之一,有“钢军”之称。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30万部队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军事“围剿”。8月初,曾士峨率第十一师迂回穿插,首先配合兄弟部队包围上官云相第四十七师于兴国、宁都之间的莲塘,全歼其一个整旅。紧接着,第十一师急行军东进,在良村包围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全歼敌两个团。8月11日,曾士峨又挥师参加了黄陂战斗,配合兄弟部队全歼毛文炳部第八师。

9月7日,国民党号称“铁军”的第十九路军蔡廷锴第六十师、戴戟第六十一师两个师,在兴国县兰陂、狮子坳、粟树下、老圩、高兴圩一线构筑工事,准备与红军作最后的较量。9月8日,曾士峨率第十一师来到了兴国附近的高兴圩竺高山,见敌立足未稳,立即命令部队向粟树下、狮子坳、土里排等地的敌人发起攻击。这是红军第三次反“围剿” 中最惨烈的一场对峙战,歼敌2000余人,红军也伤亡2000余人。曾士峨多次组织进攻,几次都已冲到敌人的前沿阵地附近,终因敌火力太猛而退回。狭路相逢勇者胜,关键时刻,曾士峨把所有的排以上干部集合起来,高声说:“敌人说自己是‘铁军’,而我们红军应该是钢军,钢军一定要吃掉铁军。同志们,跟我来,冲过去,消灭敌人!” 话音刚落,曾士峨跃出战壕,举枪率部向敌阵地冲去。在距离敌人不到100米的地方,他腹部连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7岁。

曾士峨牺牲后,在红军指战员中引起了极大的悲痛。毛泽东在总结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干部大会上,深情地说:“曾士峨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组织冲锋牺牲的。他的模范行为鼓舞了战士,改变了战况。”红军总政治部也发出通令,号召全军指战员向曾士峨学习。

(撰稿王旭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