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心源,字国卿,曾化名彭清泉,湖南浏阳人。1903年1月24日出生在丰裕乡伍家渡一个大户家庭。8岁时就读于其舅开办的琼瑞小学,后来到卓然学校,其间他都受到进步人士、教师的影响和熏陶,接受了当时的新思想。例如在琼瑞小学时,老同盟会会员彭霞仁经常在课堂上讲帝国主义的侵略,讲本县的维新志士谭嗣同及唐才常等人的革命事迹,使潘心源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进步的思想和行动,他带头支持剪发放足、查烟禁赌等。小时的受教育经历,使他有机会结识同样追求进步的田波扬、彭晓人、周坤元等人,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一个扎实良好的基础。
1921年夏,已经为人夫、为人父的潘心源,在妻子周坤元的支持下,考入省城长沙的私立岳云中学。在这里,他和好友们经常去文化书社读书看报,而文化书社是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等创办的,是当时湖南传播新文化思想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他接触到更多的新思想,得到很多教益。为更好地抨击时弊,经潘心源及其同学协商,决定创办刊物《新民》,由潘心源、田波扬担任主编。为了办好刊物,潘心源提出了具体的刊文原则和要求:一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优先选载;二是多写支持工农大众的作品;三是要敢于揭露官僚军阀的罪恶。在此期间,通过田波扬介绍,他认识了郭亮、夏明翰,并由郭亮引见,拜访了毛泽东,从此思想发生了剧变。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新民》创办得更加出色,以其崭新的思想、炽热的感情、铿锵的词句,宣传马列主义,讴歌工人罢工,受到中共湘区委员会的赞扬。由于办刊物、成立扫盲班、打击贪官、声援工人罢工等积极表现,1923年6月,20岁的潘心源经夏明翰、田波扬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人生另一个崭新阶段。
1924年秋,湖南省委派潘心源和同为浏阳籍的周克明一起,回到浏阳从事工农运动,发展党的组织。经过潘、周二人的不懈努力,仅几个月时间,到1924年冬天,就在浏阳北区先后发展了包括小学教师、雇工、手工业者、农民和妇女在内的12人入党。1925年清明节,由潘心源主持,浏阳第一个农村支部成立大会召开,会上选举了支部委员,浏阳特别支部诞生了。在积极筹备北区党支部的同时,他派周化驯、慕容楚强、欧阳晖分别去东、南、西区联络,一个统一的斗争局面正在形成,为中共浏阳县委的成立和迎接北伐军的到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6年9月15日,根据省委批示,在城北重阳山下的孔庙大成殿内,召开了浏阳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共浏阳县委员会。会议由潘心源主持,相关人员作了关于县委员会筹备情况汇报和工运、农运、妇运的汇报。次日,大会进行选举,一致推选潘心源为县委员会书记。县委成立后,在县委的领导下,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群众运动蓬勃开展。在积极发动群众开展运动的同时,潘心源也敏锐地注意到,乡村的地主政权凭借手中掌握的各团防局武装,对革命力量伺机进攻。如果党的组织不赶快抓武装,万一风云突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召开县委会议,把建设一支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力量作为当务之急。在他的亲自安排和部署下,党组织夺取了浏阳地主武装的全部枪支,加上工农纠察队原有的百余支枪,建立了浏阳人民的革命武装——浏阳工农义勇队。这支队伍,后来成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三个主力团之一,即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潘心源对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了挽救中国革命,4月2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昌举行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展开了批评,潘心源在会上极力支持毛泽东提出的建立农村政权和武装农民的主张。会议期间,他给浏阳县委写了一封信,要县委的同志“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也必须加强武装斗争,不断扩大武装力量:要力争在很短的时间内,成立一个师,搞到3000支枪。同时,一定要注意把自卫军训练好”。大会结束后,潘心源很快赶回浏阳,用全部精力狠抓工农义勇队训练,并派人到四乡发展农民自卫军,建立一个“寓兵于民”“一呼百应”的军事网。
1927年5月21日晚,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袭击省总工会等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了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事变后,许克祥与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了对付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湖南省委的一些同志部署长沙附近的各县农军,于5月31日进攻长沙,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由于受到通讯、道路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其他各县的农军没有及时到达,浏阳农军形成了孤军深入的状况,加之陈独秀下达了“农民不得进行武装斗争,湖南的问题需静候国民党政府解决”的指令,潘心源只好指挥农军撤回永安。对于这次事件的看法,在他给中央的报告中曾经指出:“浏阳农民之围攻长沙,虽然失败,但其伟大意义决不因失败而减少,确实是对许克祥屠杀湖南工农的答复,它确实是对可耻的机会主义反响的呼声,它确实是成为湖南革命退兵时之英勇的一战,洗去了不少耻辱。”
在浏阳农军撤回浏阳城之后,许克祥指挥反动军队加强清乡“剿共”,长沙附近各县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原从浏阳监狱逃去长沙的普迹团总张梅村,从长沙弄回一批武器,拼凑起反动地主武装“铲共义勇队”,进行疯狂的报复。他们见农会组织就砸,见农会干部就杀,手段凶残,令人发指。还纠集镇头和枨冲两地的地主武装,企图分三路夺取县城。潘心源获悉后,率领浏阳工农义勇队前去镇压,两军在城郊马家湾接火,进行了一场恶战。尽管此时的三湘四水乌云翻滚,但浏阳一地红旗依然高扬,除西区一隅因紧靠长沙落入反动派手中,其他大部地区仍由潘心源领导的革命武装所控制。
1927年8月31日,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军事会议,潘心源参加。会上,毛泽东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报告了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然后宣布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战斗序列:以卢德铭为第一军指挥,余洒度为第一师师长,所辖的三个团分别由钟文璋、王新亚、苏先俊担任团长。第三团主要是浏阳工农义勇队改编,潘心源兼党代表。第三团的任务是从铜鼓出发,于9月12日到浏阳与其他两团会师,合兵直取长沙,成立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会后毛泽东决定与潘心源同赴铜鼓,直接参加第三团的工作。
在毛、潘赶往第三团的途中,由于看错路标,误入白色恐怖严重的浏阳张坊境内,在七溪坳与十几个挨户团的团丁遭遇,两人机智逃脱。为了掩护毛泽东脱险,潘心源往大路跑,再次被团丁捉住,在送往县城的途中第二次机智脱身。但由于起义日期迫近,无法赶上部队,暂时在县城潜伏下来,发动地下工作者策应起义,终于在起义时与第二团里应外合,一举破城,打开监狱,救出了包括慕容楚强在内的200多名被捕的同志。
之后一段时间,潘心源一直活跃在平浏醴地区,组织、领导农民运动,由于工作出色,至1928年冬天,他已被增选为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并兼任省委农民部部长。在从事党和农民工作中,潘心源的一个突出优点便是,始终抓住武装斗争这个关键,并在长期的游击战争生涯中,学会了指挥战争。他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以后在平浏所决定的游击战争,策略便比较正确得多,大致可以把它写成下面几句话:‘彼集我散,彼散我集,昼伏夜出,化整为零,只要会打圈,不要会打仗’。”这是他从自己亲身的斗争经历出发,提出的与十六字诀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军事见解,是很值得肯定的。
1929年底至1931年春,潘心源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前往湘赣、湘鄂赣传达会议精神、指导地方工作。但是,此时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对他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在被冷落半年多之后,终于在1931年8月,在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的支持下,得到了去敌后的江浙地区开辟新作战区域的任务。他以浙江省委书记的身份,乘海轮从上海去温州。刚到达温州就因叛徒的出卖而被捕,并连夜被审讯。尽管敌人用尽各种酷刑,但潘心源坚贞不屈,拒不招供,一夜的刑讯连他的真实姓名都没有问出。恼羞成怒的敌人第二天就把他秘密杀害了,年仅27岁。
(撰稿赵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