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8295700000001

第1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原文”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解”

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能经常温习,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就是君子吗?”

“边读边悟”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一方面强调了复习对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同时也真实地流露出孔子积极向上、注意修养的人生态度。也正因此,李泽厚先生说:“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人生在世,能够每天都对世界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体悟,有所感动,这样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