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小企业成功经营十三讲
8333200000035

第35章 中小企业融资的三大难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就像人之与水,须臾不能离开。人没有水喝会死,企业没有资金会倒闭。人逢大旱之年,视水如命,“打井”或“引泉”是求水之法。“打井”是立足于内,“引泉”则求助于外。中小企业当资金匮乏之时,内源融资犹如“打井”,外源融资则恰似“引泉”。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中小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题更是雪上加霜,尽管政府一再采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抗旱”,但对于久旱盼甘霖的中小企业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中小企业融资之难,已是“尽人皆知”。有关研究数据显示,80%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30%的中小企业资金十分紧张,都处于“饥渴”状态。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以下“三难”。

第一,“引泉”难——银行贷款难

虽然中小企业对银行较为依赖,期望从银行得到源源不断的“清泉”,但中小企业实际从银行得到贷款份额较少,很多中小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上海中小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比重仅占6%。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但是由于资产抵押及自身信用担保的苛刻条件,使较多的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据调查,按贷款信用担保现行规定办理贷款的实际户数与金额,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差距甚远。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持审慎态度情有可原,银行不愿意“引泉”到中小企业自有其缘由。在银行人的眼里,中小企业存在着太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时间短,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少,自身薄弱的积累不能满足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加之经营的不确定性,倒闭率很高,银行不敢轻易向其放贷。

2.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造成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使银行难以控制信贷风险。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客观和人为因素没有建立完整的财务制度,会计核算不健全,缺乏足够的得到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发展前景等情况难以了解和掌控,故不敢轻易提供信贷支持。

3.中小企业的社会信用偏低。中小企业信用包括个人信用普遍偏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存续期短,不少地方逃废债很严重,严重制约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热情。

4.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至于新型中小企业,有较高的失败率,但成功的创业却能带来较高的创业收益。银行信贷融资承担了融资风险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高收益,导致银行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降低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此外,国家的政策环境等因素也制约着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1.我国尚未出台针对中小企业创业阶段的融资体制。中小企业贷款“多、小、急、差”的特点大大增加银行的业务量和经营成本。

2.为了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家关闭了一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基层小金融机构,如关闭农村合作基金,将信用社逐步纳入合作银行,堵住了漏洞也堵死了通路。国家没有建立起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导致中小企业贷款无门。在直接融资方面,缺乏针对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股权融资体制。

3.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开启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是非常困难的,加之我国基金组织以及其他融资公司还处于初建阶段,其他融资渠道也没有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有效机会。

4.银行金融机构在贯彻政府“抓大放小”方针的过程中,实际上走的是“扶大弃小”的路子,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向了国有大企业。他们认为中小企业贷款没有规模效益性,是“零售”业务,从效益角度考虑,银行更愿意将有限的信贷资金投向大型企业,做“批发”业务。

5.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致使银行信贷投入量不足。虽然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各商业银行贷款额有所增加,但总量仍不足。在“清理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内部清理整顿,迫使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

6.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抵押担保难落实。为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各金融机构基本停办了信用贷款,普遍实行资产抵押担保贷款制度。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品不足,流动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易发生物质形态变化,无形资产又难以量化等特点,这与金融机构对固定资产等抵押物偏好相左,妨碍了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融通资金。

第二,“打井”难——内源融资难

内源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内源融资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等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打井”的行为。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解决资金问题。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尚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外源融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于是中小企业不得不进行内源融资,主要采取企业自筹和向关系人借贷两种形式。自筹通常表现为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向员工集资。但是,当金融危机袭来,中小企业订单骤减,生产规模日缩,并不得不裁员的时候,向员工集资的路子几乎全部被堵死。企业朝不保夕,员工的命运也岌岌可危,谁还愿意拿出钱来救企业,即使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力。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中小企业家家都是日子难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中小企业能够借贷的关系人,自身不保,哪有财力救别人?集资不成,借贷无门,中小企业“打井”的打算只能落空。

第三,“救助”难——政府扶持难

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导制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和权利上的不平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如韩国的中小企业银行、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库等,这些机构一般由政府设立,并在不同程度上依靠政府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在我国,目前还是大企业得到政府更多的重视和政策方面的倾斜,中小企业融资仍是难得到政府扶持。我国政府为了救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抗旱”问题,曾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资金支持和税收政策。这些措施和办法看起来都很好,但是,实践中可操作性仍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