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小企业成功经营十三讲
8333200000036

第36章 中小企业融资理念的七大误区

中小企业融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中小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资本运营策略必须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从里到外营造一个资金愿意流入企业的经营格局。不少中小企业把融资当做一个短期行为来看待,希望短期内拿到银行贷款,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很少。中小企业要想改变融资难的局面,需走出融资理念的七大误区。

第一,“贱卖技术或创意”

许多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急于得到启动或周转资金,往往在融资时急于求成。给小钱让大股份,轻易地贱卖技术或创意。在“只要能获得启动资金就行”的思想指导下,有不少核心技术的拥有者廉价把自己的技术或创意随随便便地出卖了。在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才醒悟到当初的技术卖便宜了。这时,有的人又会轻率地提出毁约。这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使当事人在资本市场上失去商业信誉。

第二,“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

“烧投资者的钱圆自己的梦”是对风险投资不负责任的态度,在当前的网络融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创业不仅是创业者实现理想的过程,更是投资者投资保值增值的过程。创业者和投资者只有共同经营好企业,才能达到双赢的目标。“烧投资者的钱圆自己的梦”,说到底是信用问题、品质问题。抱这种思想的人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只有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企业家,才能得到更多融资机会和成长机会。因此,中小企业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和树立企业家的诚实、守信的道德风范。

第三,“走一步,算一步”

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完善的策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是取得最佳融资效果的开端。但是,很多中小企业融资没有具体的战略设计,而是抱着“走一步算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缺乏融资准备最典型的表现是多数创业者对资本的本性缺乏深刻的研究和理解,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不是救急,更不是慈善。因此创业企业在正常经营时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并要和提供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融资前,应该先将企业梳理一遍,做好相应的准备。中小企业融资时,能够把公司业务清晰地展示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看到给企业融资后有利可图,他们才会放心。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对象的物色以及资源的积累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并不是随意可以得到的。

第四,“包装过度”或“不修边幅”

有些中小企业融资,刻意进行“包装”,不惜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这是不应该的。其实,财务数据脱离了中小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的。也有些中小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应该很容易取得融资,不愿意花时间及精力去“包装”企业,甚至不能全面介绍企业状况,不知道投资方看重的不只是企业短期的利润,而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及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更看重企业团队战胜风险的能力。对此,企业的主要领导应该有一个清醒的、理性的认识和思索。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修饰”一下还是必要的。

第五,“缺乏专业知识,融资渠道单一”

很多中小企业融资愿望强烈,但缺少相应的融资知识,总希望托人打个电话,找个熟人,写个商业计划书,就能把钱贷到手。由于缺乏必要的融资知识,融资视野狭窄,只知道银行贷款一个渠道,不知道除银行贷款融资外,租赁、担保、合作、购并及无形资产输出和转让等方式都可以达到融资目的。中小企业融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广泛的融资渠道,以及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的充分认识和了解,还要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和解决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中小企业要做好融资工作,必须加强融资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还应聘请融资顾问,以保证融资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六,“不是不还,何必较真”

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有的中小企业贷款到期不及时归还,还埋怨银行“较真”,埋怨银行不体谅自己的难处。其实,银行是愿意贷款支持讲信用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当然,对不讲信用者,自然也会拒之门外。就一般情况而言,银行除了支持高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之外,还青睐那些产品有市场、法人代表对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强、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呈向上趋势并拥有长期稳定销售合同的中小企业。

第七,“相互担保,共克时艰”

由于融资难,一些中小企业之间往往相互出具融资担保,美其名曰“相互担保,共克时艰”,实际上这样做是很危险的。这种盲目担保往往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在金融危机中,绍兴出现危机,原因是当地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互相担保、过度担保的状态。地方政府担心风险一旦被触发,将席卷绍兴大部分企业。绍兴担保圈自成一体,不一定非要生意来往,也不一定是上下游企业才能互相担保,有时仅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需要贷款就互相帮个忙。担保圈不仅是绍兴特色,也是整个江浙地区的特色。担保企业并不一定真有能力背负担保责任,尤其在资金短缺的当下。连环担保风险很大,一旦其中一环出现问题,则火烧连营,一损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