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8333300000034

第34章 感觉自己很自私怎么办?

为别人点一盏灯,就是为自己点燃一盏灯。——佛陀

“释义”

为别人点燃一盏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这如同也为自己点燃了一盏灯。我们总想别人对自己好,而事实上,我们只有先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反过来对自己好。也就是说,与人方便才能与自己方便。自私和无私之间仅是一线之隔,越过它,你可以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喜悦。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看不见,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

这则故事说明:帮助别人,给予别人方便,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

自私是一种极端利己的心理,自私的人不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只计较个人得失,不讲功德,更有甚者会为私欲铤而走险。自私也是诱发贪婪、嫉妒、报复等病态心理的根源。

自私的人,没有人愿意与他共事,从而陷入狭窄的境界,最终的结果无异于自毁。须知世间成大事的人一般都是做事坦荡、能克服自私的君子。

自私的人,往往自我敏感性极高,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嫉妒、依赖与索取。凡自私的人,都有这样的病态心理,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公家的事小,自己的事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利人者是痴傻人,利己者是聪明人”,“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谁不吃是白痴”,这些都是畸形心态。

对于自私心理的调适,有如下方法:

1.内省法

指通过内省,即用自我观察的陈述方法来研究自身的某些心理现象,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到危害和问题,从而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2.多做利他行为

多做好事,可在行为中纠正过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3.回避性训练

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负强化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一旦产生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即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弹环弹击自己,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是不好的,促使自己纠正。

有一句名言说:“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学会分享、给予和付出,你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的确,在生活中,超越狭隘、帮助他人、撒播美丽、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快乐、幸福和丰收会时时与我们相伴。对此,有句话说:“快乐和幸福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