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不决会错失良机,当机立断才能把握先机。——佛陀
“释义”
做事不能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因为时机是不等人的,所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犹豫不决会错失良机。只有当机立断,把握先机,及时抓住机遇,才能取得成功。
古代有两个云游僧,一天下雨之后,师兄弟二人又结伴托钵行脚,途中碰到前面有条河阻住了道路。有个衣着华丽的女子正站在岸边犹豫不决。
当女子看到两位僧人过来时,便对他们说:“我想过这条河,二位师父能帮忙吗?”
小师兄连忙摆手说:“这绝不行,我们出家人是不近女色的!”
大师兄看着女子乞求的眼光,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我抱你过河!”说着把手中的钵推给师弟,自己毫不犹豫地抱着小姐过河。过去之后,师兄弟二人继续行脚,经过长久的沉默之后,小师弟终于忍不住了,他埋怨道:“师兄,你不应该抱着那女子过河,这有损我们出家人的形象!”
大师兄平静地说:“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抱着她?”
如果两位僧人因为不近女色而犹豫,那么女子也就得不到帮助,过不了河了。
许多人在生活上习惯为一些小事情犹豫不定,比如午餐的菜单定不下来,为今天穿什么衣服就要苦恼一个小时,等等,总是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就要A吧,可是B也不错。”为此而犹豫的心理是,对于什么事,“不想受损失”,“也不想遭到失败”。换句话说,优柔寡断的人,就是那种处于“心理吝啬状态的人”。如果你“这个也要,那个也要”,贪得无厌,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有这样一个人,他从来不把事情做完。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给自己留着重新考虑的余地,比如他写信的时候,如果不到最后一分钟,就绝不肯封起来,因为他总是担心还有什么地方要改动。他时常在把信都封好了,邮票也贴好了,正预备要投入邮筒之时,又把信封拆开,再更改其中的语句。最令人可笑的是有一次他给别人写了一封信,然后又打电报去,叫对方把那封信原封不动地立刻退回。这个人是个社会名人,在许多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才能与品格,但是正是他这种犹豫不决的习惯,使他很难得到其他人的信赖,所有与他相识的人都为他这一弱点感到可惜。
犹豫不定和优柔寡断,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较为严重的弱点。有这种弱点的人,从来不会是有毅力的人。这种性格上的弱点,可以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坏他的判断力,并削减他的各种能力。
我们来看看优柔寡断者的类型:
1.缺乏信息者
没有自信的人是很软弱的。他们总是左右徘徊、犹豫不决,稍有风浪,就会动摇。
2.很难确立自己的目标者
其实生活有时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事情原本都很简单,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在制造麻烦,自己让自己不得安宁。
3.有依赖心理者
这种人骨子里不敢为自己负责,害怕承担责任,因而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他们总是让别人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4.被别人目光所左右者
害怕、后悔和能力不足,总是与优柔寡断如影相随。优柔寡断者往往费了不少时间及精力来决定做什么,并且还浪费更多的光阴来犹豫是不是该做其他的事。
5.缺乏训练者
这种人从小在备受溺爱的家庭中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兄弟姐妹是其拐杖。这种人一旦独自走上社会,遇事易出现优柔寡断的现象。
6.家教过严者
家庭对孩子从小管束太严,这种教育方式教出来的人只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他们就担心不合要求,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对于做事犹豫不决的人来说,以下几方面的应对策略值得参考。
1.积累知识经验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决策水平与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的相关。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决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有胆有识,有识有胆”的意思。
2.进行思维训练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多开动脑筋,经常思考问题,进行思维训练,这是关键时刻有主见的基础和前提。
3.克服依赖心理
为了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毛病,还必须摆脱遇事问别人、等别人拿主意的依赖心理。要培养自信、自主、自强、自立的勇气和信心,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4.遇事要冷静
遇事犹豫不决往往是因为紧张而拿不定主意,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为了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毛病,必须做到遇事冷静,才能稳定情绪,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从而能迅速作出决策。
5.当断则断
有些人之所以遇事犹豫不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总怕自己有什么考虑不周之处。考虑问题周到固然是对的,但是周到与否是相对的,只有经过实践才知道。如果万事求百分之百的把握,结果会一个把握的办法也拿不出来。做事还是要果断些,可以根据事情的变化而采取原方案的调整与补充,从而使原来的方案逐步完善起来。总之不能在犹豫不决时失去机会,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有七分胜算,就应该下定决心去做了。